民間謎語

民間謎語

民間謎語是民間測驗智慧的短小作品。這種作品由謎面和謎底兩部分組成,謎面是隱喻,謎底則是謎面所指的事物。猜謎作為一種有趣、有益的文娛活動而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在兒童教育中也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民間謎語

正文

民間測驗智慧的短小作品。這種作品由謎面謎底兩部分組成,謎面是隱喻,謎底則是謎面所指的事物。
《文心雕龍·諧隱》說:“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謎語作為一種旨在測驗人的智慧的語言藝術,謎面表現謎底主要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描寫性的。作者針對謎底事物的形狀、 性質、 功能或名稱等的特徵,把它們與其他具有共同點的事物聯繫起來而表現之。例如“花生”的謎面說:“麻屋子,紅帳子,裡面住著個白胖子。”一種是詭詞性的。即在矛盾的或反常的現象下表現謎底事物的特徵。例如“水”的謎面說:“不洗乾乾淨,洗洗不乾淨。不洗有人吃,洗了沒人用。”謎面既要隱去謎底事物的本來面目,又要為猜謎者提供思考的線索,所以,在謎面與謎底之間,存在著隱與顯的辯證關係。
民間謎語題材廣泛,謎底涉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一般分為物謎、事謎和字謎三種。物謎數量最大。基於豐富的生活體驗,民間謎語往往體物入微,而其聯想又活潑自然,構思奇巧,富於詩的情趣。有些謎面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實生活,寄寓了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認識作用。例如“竹船篙”的謎面說:“在娘家青枝綠葉,到婆家肌瘦面黃,不提起倒也罷了,一提起兩淚汪汪。”“嗑瓜子”的謎面說:“黑船裝白米,送進衙門裡,衙門八字開,空船轉回來。”前者反映了舊社會勞動婦女的不幸遭遇和悲苦心情,後者一針見血地揭露了反動官府對人民的壓榨。
民間謎語起源甚早,它在遠古時代曾具有嚴肅意義和重大作用。有的民族把它用於宗教儀式或生活儀式中。人們還把它作為測定智力的標準,以決定人的命運。後世流傳的一些民間傳說、故事常用謎語來突出主人公的智巧,既是藝術手段,也是這方面遺留的風俗習慣的反映。古代的士大夫文人曾吸取民間謎語的“遁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文心雕龍·諧隱》)的表達方式,用於社會、政治生活及文學創作中,稱之為庾辭或隱語。如《國語·晉語五》有關於“秦客庾語於朝,卿大夫不知也”的記載;《史記·滑稽列傳》有淳于髡以“三年不蜚又不鳴”的“大鳥”為隱語進諫齊威王的記載;荀子則創作了全篇用隱喻手法的《蠶賦》和《箴賦》。隨著社會的發展,猜謎作為一種有趣、有益的文娛活動而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在兒童教育中也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古代謎語專集有馮夢龍編的《黃山謎》,研究著作有南朝梁劉勰的《文心雕龍·諧隱》;今人錢南揚著有《謎史》。

配圖

民間謎語民間謎語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