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融資

民間融資

民間融資是指出資人與受資人之間,在國家法定金融機構之外,以取得高額利息與取得資金使用權並支付約定利息為目的而採用民間借貸、民間票據融資、民間有價證券融資和社會集資等形式暫時改變資金使用權的金融行為。民間融資是相對於國家依法批准設立的金融機構融資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機構的自然人、企業及其他經濟主體(財政除外)之間以貨幣資金為標的的價值轉移及本息支付。包括所有未經註冊、在央行控制之外的各種金融形式。

市場分析

民間融資民間融資

(一)民間融資的需求面分析

1、需求主體

一是小額民間借貸主要用於婚喪嫁娶和購買生活資料,額度小,少則幾百、幾千元,多則三至五萬元,利率較低,期限短,多集中在經濟落後的山區農村。

二是大額民間借貸主要用於工業、商貿較發達地區的生產投資、經營性等商貿活動。以前民間借貸主要是農戶之間、親朋好友之間應付一時之急,而現在的民間借貸主要是個體私營企業融資所需。據忻州市反映,約有60%的中小型工商企業,因流動資金不足通過民間借貸方式獲取借款。

2、民間融資需求的因素分析

一是產業發展需求。從民間借貸資金的分布看,當前民間借貸主要集中在經濟比較活躍的地區,有大量私營企業集中的煤、鐵開採、鑄造業、種植業、養殖業等地區。據襄垣支行反映,該縣民營企業新興材料發展有限公司,2002年因擴大規模、更新設備而資金緊缺,經保人介紹,向不同的貸主舉借月息3%-5%不等的債務總計110餘萬元,截止2003年7月底結息總計60餘萬元。如稷山縣以生產大棗著名,全縣有生產蜜棗的作坊300餘戶,需投資1.5億元,市場前景很好,但流動資金緊張,80%的企業無法正常組織生產,只有通過民間借貸融資。據對應縣某村520戶農戶調查,2003年以來有39戶參與過民間借貸,占4.5%,其用途依次分別為:生產周轉占65.5%,建房占17.24%,生活消費占6.91%,其他占10.34%.

二是經濟波動需求。在巨觀經濟波動情形下,煤、鐵價格居高不下,市場火爆,利潤豐厚,由此吸引了大量民間資金投入。據有關人士測算:一般的中小型煤礦噸煤成本在50元到80元之間,而售價高達600元到800元,利潤率達到8倍以上;一座投資在60萬到80萬左右的鐵爐,按銷售每噸2000元到2300元計算,半年就可收回成本,利潤相當可觀。如此高的利潤率使大量民間資金注入了煤炭、鐵礦、煤焦、水泥、化工等行業。

(二)民間融資的供給面分析

民間融資的發展一方面與資金的提供者相關,另一方面也與正規金融的發達程度具有替代關係,同時還受制於國家巨觀調控政策。

1、城鄉居民閒置資金多,投資渠道少,為民間融資活躍提供了資金來源。

2004年8月末,山西省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為5472.2億元,較年初增加788.1億元,增長16.82%,其中儲蓄存款餘額3149.7億元,較年初增加368.3億元,增長13.24%.其中從4月份至8月份5個月的增長量只比3月末增加了109.3億元,增速降低了19.76個百分點。這說明2004年一季度儲蓄存款的大幅增長,使得居民閒置資金增多,在股市低迷、存款利率連續調低、儲蓄存款加征20%利息稅的情況下,部分富裕居民選擇了獲利較高的民間借貸,加之一些社會巨富,在完成了資本積累後,逐漸脫離實體經濟,將資金投向民間融資市場,成為食利階層。這些都為民間融資提供了較為充裕的資金來源。同時2004年5月份之後,隨著巨觀調控措施的實施,民間融資對分流儲蓄的衝擊力度加大,使得儲蓄存款的增速、增量明顯降低。如柳林縣柳林信用社,2004年4到6月民間借貸分流存款7000餘萬元,致使存貸比例急劇上升,到2004年7月末存貸比例高達97%,給正常的支付清算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2、基層金融機構服務面窄,信貸滿足率低,為民間融資創造了較大的需求空間。

由於商業銀行實行信貸集中管理,基層網點大量撤併,再加上嚴格的貸款責任制度,基層的信貸投放受到限制,信貸滿足率低。特別是巨觀調控後,商業銀行受政策制約,紛紛上收貸款許可權,實行貸款緊縮,使得信貸資金供應驟然下降,加劇了資金緊張狀況。儘管農村信用社實行了小額信用貸款等形式,加大了支農貸款的力度,但仍不能滿足。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農業貸款雖然增加較多,如2004年8月末,山西省農業貸款餘額為413億元,較年初增加96.6億元,同比多增13億元,但調查中了解到,有30%的農業貸款通過掩蓋明目發放到工商企業,或者由農戶貸款後再參與民間融資等形式,支持了非農業貸款。據應縣某村調查,金融機構資金滿足率僅為7.94%.為維護正常的生產周期,許多農戶,特別是種、養專業戶等只好通過民間融資彌補資金缺口。據忻州市定襄縣調查,該縣民營企業從1999年到2003年的資金需求呈階梯式增長,增長幅度分別為51.3%、7.87%、10.64%、10.6%,而銀行貸款卻在迅速萎縮,減少幅度分別為18.26%、5.76%、12.08%和13.63%.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更為困難。如截止2004年3月底,沁水縣共有民營企業210家,其中投資在100萬元以上的有26家,占總戶數的12.4%,只有6戶企業獲得縣工行、縣農行、縣中行總計1066萬元(其中貼現215萬元)的信貸資金和18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融資,其餘204戶企業全部靠自籌資金建立和運營。如中陽縣聚鑫冶煉公司,擁有資產8000萬元,流動資金需求量為3000萬元左右,除信用社貸款支持350萬元外,55%的流動資金靠民間借貸解決。巨觀調控後,這種狀況更加嚴重,據臨汾市調查,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通過民間融資的資金滿足率可達到60%左右,明顯高於國家金融的信貸滿足率。金融機構信貸支持的弱化和中小企業巨大的資金需求,為民間融資的活躍提供了廣闊的需求空間。

3、巨觀調控進一步壓縮了正規金融供給,促進了民間融資的活躍。

2003年下半年以來,針對投資出現過熱現象和部分行業如鋼鐵、鋁等局部存在的過度投資和盲目重複建設問題,國家相繼實施了一系列巨觀調控措施,如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控制向部分過熱行業的信貸投入等措施,金融機構信貸投入力度相對減弱,致使流動資金供應緊張,造成民營企業特別是煤、焦、鐵等的中小型生產和流通企業,其生產周轉資金缺口加大。據對949戶中小企業調查,有71.6%的企業面臨資金緊張的狀況。7月末949戶企業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的筆數和金額分別較2003年同期上升31%、29.6%,而實際獲得貸款卻較同期下降27.4%.這種狀況導致中小企業轉向民間融資方式籌措資金。需求的旺盛,為民間融資的活躍提供了空間,也使山西省的民間融資活動開始進入活躍期。

存在問題

民間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民間融資雖然它們能夠吸收社會閒散資金,發揮其最大效用,為企業、個人解決資金周轉的困難,活躍經濟,帶動投資,彌補正式金融機構缺口空白,起到積極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其非正式性和自發性,在發展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法律約束和有效的社會監督,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經營手續不齊全。

二、存有非法集資亂象。

三、潛在風險影響社會穩定。

四、資金用途不合法。

五、標的大、利率高、時間短。

六、違規經營現象突出。

七、稅利流失嚴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