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色文化與行為心理定位

民族特色文化與行為心理定位

呂書寶著。本書以民族特色文化為切入點,通過對傳世華夏文化源頭文獻《易經》文本之文化品位的厘定,討論《周易》經傳所反映的大易文化和民族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先進文化的關係,並在文化學與心理學、預測學關係的研討中,將落腳點定位於大易文化在民族文化重構、行為心理底線設定、和諧社會建設等文化套用方面。

基本信息

作者介紹

呂書寶〔筆名:呂律沙野〕,1954年8月生於遼寧瀋陽。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教授。“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員、“中日比較文學研究會”會員、“山東古典文學研究會”會員、“廣東中國古代文論研究會”會員、“廣東中國古代文論學會”會員、桂東南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並擔任“中日比較文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評審專家。

內容提要民族特色文化與行為心理定位——《易經》文化品位與社會和諧的關係

經過對文化特色因子的分解,充分討論了多元文化與主流文化、學術界對主流文化概念的誤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多元性質、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民族融合在文化形成中的作用等涉及民族特色文化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經細緻論證,從理論上界定了兩個關於文化評價的重要問題:第一,文化的價值即品位解析,包括文化的美學、文學價值乃至行為價值。認為:通過心理定位構築道德底線是文化行為價值評判的標誌性功能。第二,文化實證即套用方式。包括文化對人類的解放意義與約束意義、文化對人類生存方式(包括有效活動範圍)的決定作用、文化的存在方式、心理對文化的依賴等問題的理論探討。通過討論,認為關於文化價值、品位的研討應當步出高雅殿堂,更為關注諸如文化心理與社會心理、社會心理與行為心理、文化心理對行為心理的指導干預作用等文化套用問題。而巫卜與預言、預測作為一種重要社會文化現象,一旦被納入關注視野,其對社會群體文化心理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本書第一章也充分討論了巫卜與預測學的關聯點、巫卜的預測學意義、預測學與行為心理底線構成的關係等問題。

本書還探討了民族特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生、存在和發展與傳世經典《易經》的關係;現代先進文化和民族特色傳統文化乃至其源頭大易文化的衝突與和諧。認為,其中許多衝突的內質需要重新厘定,而大易文化和現代先進文化的和諧則是事出有因的,其根本原因是:這兩種文化都是人類某一社會形態(與之共生的是相應的觀念形態)上升時期的文化。

另外,本書在討論民族特色文化、大易文化與行為心理定位之間的關係時,首先提出了諸如文化與社會心理、社會心理與行為心理、現代人的現代文化趨向、變形的巫卜現象等社會熱點問題。在此基礎上,結合民族文化特色討論了意志的加強、行為心理的定位、行為心理的質量等理論問題,同時對進取心態行為心理定位、平和心態行為心理定位、行為心理定位底線--心理失衡的調整等,進行了文化層面的介紹分析。在這種理論角度觀照的論說過程中,本來也打算介紹性地涉及當代預測學、星座預測與星占乃至傳世典籍《南極神數》、勘輿術與《奇門遁甲》、相面術與《易繫辭》、抽籤算命與《易林》、八卦六十四卦及筮法的演變等古今中外巫卜、預測文化方面的常識。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這一部分內容在這次出版中是不能和讀者見面了。最後,《“用”的學問――關於“信而不迷”》一節的專題研討,雖然列為第四章的第四節,但是它本來應當是一個大易文化的流動現象,其中對中國古代案例主要是《左傳》、《國語》中占卜結果的分析,有意在超越前人研究成果方面下功夫,應當算是本書的創新點之一。而本書的落腳點,則是:通過對行為心理底線重要性的關注,分清巫卜迷信與通過預測等方式調整心理狀態、取得合理行為心理定位的區別。

關鍵字

民族特色文化 大易文化 巫卜預測 行為心理定位 行為心理底線 和諧社會

目錄

前言 ………………………………………………………………………1

第一章 民族特色文化與大易文化………………………………4

第一節 文化源頭論 ………………………………………………4

第二節 文化組合論(上) ………………………………………13

第三節 文化組合論(下) ………………………………………23

第四節 文化價值〔品位〕論 ……………………………………33

一、文化的美學價值:審美的頂級層次 …………………………34

二、文化的行為價值:通過心理定位構築道德底線 ………………38

三、文化的文學價值:創作主體與欣賞者的紐帶 ………………40

第五節 文化套用〔實證〕論 ……………………………………43

文化的套用功能1――思維功能 …………………………………43

文化的套用功能2――實用功能 …………………………………49

第二章 大易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 ……………………………54

第一節 記載最早出現於《易經》 ………………………………54

第二節 特性充分體現於《易經》 ………………………………64

第三節 存續觀念符合於《易經》 ………………………………74

第四節 觀照範圍周延於《易經》 ………………………………83

第五節 作為文化的《易經》 ……………………………………93

第三章 大易文化與現代先進文化………………………………104

第一節 關於文本性質的話題 ……………………………………105

第二節 中國文化的源頭為什麼是卜筮 ………………………114

第三節 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衝突 ……………………123

第四節 大易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和諧(上) …………………133

第五節 大易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和諧(下) ……………………143

第四章 大易文化與行為心理定位 ……………………………154

第一節 關於原因的思索 …………………………………… 154

第二節 行為心理的需求與定位 …………………………………165

第三節 行為心理的質量 …………………………………………174

第五章 大易文化與占卜預言預測………………………………185

第一節 現代占卜與大易文化 ……………………………………185

第二節 預測學與大易文化 ………………………………………196

第三節 八卦、六十四卦及筮法的演變 …………………………208

第四節 “用”的學問――關於“信而不迷” …………………21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