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研究

民族史研究

出版時間:2008-9-1 印次:1 瑤族歷史進程中的亞文化

圖書名:民族史研究

圖書信息:

作 者: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 主辦
出 版 社:中央民族大學
出版時間:2008-9-1
版 次:1

頁 數:448
字 數:395000
印刷時間:2008-9-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11086003
包 裝:平裝

目錄

舜虞文化源流的民族學考察
釋所謂“元康四年詔”——兼論高帝首封與西漢
政治
南詔統一六詔考
中國瘴癘分布變遷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試析瘴癘對宋經營嶺南地區的影響
論洪武時期故元官兵安置與軍事衛所建設
試論明中後期長城修築的組織與管理——兼及長城沿線相關文物的解讀
雕窠生犬考
“控噶爾國”小考——18至19世紀歐亞東部奧斯曼朝認識之一端
漂流事件與清國中日關係
默部東遷與土家族的定型
土家文人詩歌與明清土家女性生活習俗
瑤族歷史進程中的亞文化
回溯與當下——兼論中國近代民族關係史研究的基本對象與路徑
略論辛亥革命時期雲南民族關係之特徵
袁世凱治藏策略芻議
關於“哈密事變”研究的幾個問題
盛世才與“陰謀暴動案”述評
義和團史事三考
區域文化傳統與晚清湖湘理學群體的形成
常乃德《中華民族小史》試探
辛亥革命時期民族問題研究概述
胡樂與音樂新變
試論“文藝復興”一詞歷史概念的確立
淺談北愛爾蘭民族宗教衝突的歷史由來
亞歷山大征服前馬其頓的政治制度及親希臘政策
淺談民居風水觀中的“得水”理念

試讀部分章節

舜虞文化源流的民族學考察
嚴格地講,先秦時期的人們共同體,見於文獻記載的如戎、夷、蠻、狄、濮等,有許多還處於氏族部落的發展階段,他們的社會尚處於“野蠻向文明的過渡、部落制度向國家的過度、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過渡”,因而這些尚處於不大穩定狀態的共同體和秦漢以後形成的“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的民族有著很大的區別。從《春秋》、《左傳》等文獻記載可知,春秋時期的狄人分為白狄和赤狄,白狄有鮮虞、肥、鼓,赤狄種類更為繁多。夷有淮夷、介、萊、根牟。戎的名號頗為雜亂,見於文獻記載的有允姓之戎、伊洛之戎、犬戎、驪戎等。此外,還有群蠻、百濮、群舒等。顧棟高以為,群蠻、百濮,似都是泛稱,甚確。不僅蠻、濮如此,事實上,先秦文獻中的夷、狄、戎等族稱,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均為泛稱。從泛稱到專稱,經歷了相當漫長的歷史過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戰爭或自然災害等造成的人群流動,往往使得不同族落之間的文化相互混融。《國語·周語上》稱“猶有散、遷、懈慢而著在刑辟,流在裔土,於是乎有蠻、夷之國”。族稱界限不嚴,相互滲透,使得先秦時期人群的族屬同他們各自人群的認同意識之間的關係呈現出頗為複雜的特點。從另一方面看,到春秋時期以後,華夏族中逐漸形成相對嚴格的族群意識,《左傳》成公四年中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記載,說明一部分人的族群認同意識已日漸穩定。因此,只有充分地把握這一複雜的時代特點,才能全面地窺見先秦民族史的基本面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