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向背

民心所擁護或反對的。宋史.卷四三七.儒林傳七.魏了翁傳:「入奏,極言事變倚伏 ,人心向背,疆埸安危,鄰寇動靜。」元史.卷一三八.燕鐵木兒傳:「人心向背之機 ,間不容髮,一或失之,噬臍無及。」。民心向背是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國內問題如此,國際事務 也如此。齊宣王聽了 孟子關於 燕國百姓是否高興的談論後作出選擇, 命令齊國的軍隊作為占領軍占領了燕國。他告訴 齊宣王說,商湯王的討伐軍隨便到哪裡都 受到當地人民民眾的歡迎,甚至他們不去哪裡,哪裡的人民民眾 還會抱怨。

歷史典故

齊宣王聽了 孟子關於 燕國百姓是否高興的談論後作出選擇, 命令齊國的軍隊作為占領軍占領了燕國。結果激起了各國的憤怒, 紛紛謀劃要討伐齊國這個侵略者,一場世界大戰眼看就要爆發。齊 宣王於是又來問計於 孟子 。

孟子先是 故作鎮靜,穩住 齊宣王的情緒。然後由 商湯的 征伐說起,又回到他那個 以不變應萬變,或者說 萬變不離其宗的話題 --民心向背。他告訴 齊宣王說,商湯王的討伐軍隨便到哪裡都 受到當地人民民眾的歡迎,甚至他們不去哪裡,哪裡的人民民眾 還會抱怨。這是因為商湯王的軍隊只殺暴虐的君主,而根本不驚 擾百姓,所以老百姓盼他們就像盼及時雨一樣。可現在倒好,本來 燕國老百姓以為齊國的軍隊是來解放他們的,所以 簞食壺漿夾 道歡迎。殊不知卻是引狼入室,齊國的軍隊無惡不作,不幸被 孟子言中,成了使 燕國人民“水益深,火益熱”的侵略者、強盜。這怎么可能使 燕國人民容忍,又怎么可能使其他各國的諸侯服氣呢? 作出分析以後, 孟子又 直陳意見,要 齊宣王 懸崖勒馬,趕快撤軍, 避免一場世界大戰戰火的燃燒。

進也 孟子,退也孟子。

不過,不能怪 孟子反覆無常,而是因為——

進也民心,退也民心。

民心向背是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國內問題如此,國際事務 也如此。

話說回來,哪個時代,哪個國家。又不應當如此呢?

詞語解釋

失去民心了,人們都拿背對著你,不願見你,比喻不願用心和你相處

關鍵字解釋

這裡有兩個字是關鍵,一個是向,一個是背,背嘛,就是背對著你,引申為反對;而向嘛,是面向著你,引申為贊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