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的政治綱領

政治綱領是一個政黨的旗幟,它規定了一個政黨的奮鬥目標和行動路線,起著凝聚力量、鼓舞人心、團結奮鬥的重要作用。

基本內容

民建是中國民主建國會的簡稱,在現階段的政治綱領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遵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積極履行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致力於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努力奮鬥。

歷史演變

民建在成立至今的60多年中,政治綱領伴隨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變革,歷經了兩次大的轉折、三次大的發展。政治綱領的這些轉折與發展,反映了民建在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過程中,走過了一條從愛國主義走向新民主主義、從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進而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道路。

一、兩次歷史轉折

第一次大轉折是由愛國主義向新民主主義的轉變。

20世紀上半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外受帝國主義侵略,無民族獨立可言;內受封建主義的壓迫,無民主自由可言。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兩大基本矛盾。因此,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對內反對封建主義,變中國為獨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成為中國人民革命的總任務。當時中國革命的性質屬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但是,由於這一革命處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因此,中國的民主革命已不可能再是19世紀歐洲式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而必然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在辛亥革命失敗後,中國客觀上就要求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道路。
民建是在中國這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政黨。在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民族工商業既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巨大壓力,又受到國內封建勢力的嚴重摧殘,因而形成了反帝愛國的歷史傳統。同時,民族工商界又與外國資本主義和國內封建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些就決定了民建在成立之初政治上的兩面性。民建在成立大會上通過的《政綱》、《宣言》中具體闡述了民建的政治主張,即以民主和建設為宗旨,提出推進民主、反對獨裁,爭取和平、反對內戰,要求建設、反對破壞的政治主張。這些主張體現了民族工商界和知識界對和平統一、民主建國的期望,體現了民建愛我中華、興我中華的理想。由此看出,民建成立之初的政治綱領是以進步性、民主性為主要特徵,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綱領的要求大體一致,為與中國共產黨的合作創造了條件。但另一方面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民建的綱領又有消極妥協性的一面,主張“不左傾、不右袒”,希望在國共兩黨之間,找到一條中間道路。
民建在成立以後,積極投入到反內戰、保和平的民主鬥爭。在嚴酷的鬥爭實踐中,逐步認識到舊民主主義的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只有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才是救國之路,從而拋棄了“中間路線”的影響。從1948年回響中共“五一口號”,到1949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制定《共同綱領》,逐步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了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民建於1949年10月召開全國會務推進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替代本會原有之政綱。”這是民建將自己的政綱提高到新民主主義水平的重要標誌,使民建的綱領實現了由愛國主義向新民主主義的歷史性轉變。
第二次大轉折是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始了有步驟地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民建總結了民主革命時期的歷史經驗,修改了章程,整頓了組織,重申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作為自己的政治綱領。民建積極參加反帝愛國和爭取祖國統一的偉大鬥爭,參加國家政權建設和國家事務的管理,調動成員和所聯繫的民眾,參加各項民主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開展自我教育,對於加強全國人民的大團結,發揚人民民主,調動一切因素為新中國的建設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1953年中國共產黨關於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確定以後,民建擁護過渡時期總路線,帶領廣大成員和所聯繫的民眾,積極參加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踐,經受了考驗,作出了貢獻。1955年召開的民建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根據國家過渡時期總任務的要求,團結、教育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分子積極接受社會主義改造、堅持對國內外敵人的鬥爭,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而奮鬥”。這是民建第一次將綱領提高到社會主義水平,確立了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路線,從而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歷史性轉變。
民建政治綱領的兩次歷史性轉折充分表明,民建由愛國主義走向新民主主義並最終走向社會主義是歷史的必然。

二、三次重大發展

第一次大發展,是從民建一大開始,確立了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路線。
建國初期,民主黨派的地位及所處的環境與條件都發生了根本變化。各民主黨派都成為新生人民政權的政黨;在社會主義改造中民主黨派由階級聯盟向政治聯盟轉變;民主黨派的主要實踐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和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的合作關係更加鞏固和發展。在這一背景下,1955年,民建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根據國家過渡時期總任務的要求,團結、教育中國民族工商業者積極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而奮鬥”的政治綱領,確立了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路線。後來在實踐中概括為“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行動綱領。這是民建綱領的一次歷史性的重大發展,標誌著民建從起初對社會主義自發的同情和嚮往,發展到了自覺的信仰和追求,最終堅定地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民建經過自身長期的實踐,經過比較和鑑別的結果,是用鮮血換來的寶貴的歷史經驗的結晶。這一時期民建提出“走社會主義道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基本含義是組織動員工商界骨幹,經過長期的、艱苦的、自覺的自我教育,逐步接受、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過程中,民建的廣大成員經受了歷史的重大考驗,為順利實現社會主義改造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次重大發展,是以民建三大為標誌,確立了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作貢獻的行動綱領。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經過撥亂反正,糾正了“左”的錯誤,多黨合作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民建的事業也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順應歷史潮流,努力實現工作重點轉移,把廣大會員組織起來,積極性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成為民建工作的主旋律。1979年10月,民建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在總結長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行動綱領,將自己的行動路線和奮鬥目標納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貢獻的軌道。正是在這一綱領的號召下,廣大民建成員解脫了“左”的精神枷鎖,使蘊藏已久的報國熱情得以空前迸發。綱領產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促使一大批建國以後成長起來的經濟界和其他有關方面的代表人士加入民建,為民建在新時期的快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根據新時期各個歷史階段的形勢和任務,民建的政治綱領伴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不斷地得到發展和完善。雖然在章程中有不同的表述,但它們總的精神和要求是一致的,都強調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號召成員認真履行職能、積極發揮作用,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建功立業。
第三次大發展,是以民建八大為標誌,適應新世紀多黨合作的要求,提出了更加完善的政治綱領。

20世紀90年代至新世紀初,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進入攻堅階段,無論對執政黨還是參政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務。中共十六大描繪的新世紀宏偉藍圖,為民建作為密切聯繫經濟界的參政黨發揮作用,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環境和動力。2002年12月民建召開了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根據中共十六大確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和任務,結合民建作為參政黨的實際情況,在通過的新章程中對會的綱領作了調整和補充,使其內容更加豐富、完整。規定本會在現階段的政治綱領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履行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遵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致力於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弘揚中國先進文化,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努力奮鬥。八大確定的政治綱領,是一個與時俱進、奮發有為、建設適應新世紀要求參政黨的行動綱領。2007年12月召開的民建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集中體現了中共十七大精神和民建自身特色,將現階段政治綱領進一步補充和調整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遵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積極履行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致力於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努力奮鬥。新的政治綱領體現了時代的要求和民建的政治信仰、理想追求和實現途徑,必將進一步把全會成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力量凝聚起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實踐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歷史意義

政治綱領的三次大發展說明,民建數十年來所走過的道路,是順應歷史和時代要求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的道路,同時,民建只有將自身的事業融入人民的事業,積極參加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踐,才能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贏得光明的發展前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