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山市委員會

【中山民建簡況】2008年,民建市委會有支部7個、小組1個、專門工作委員會4個。 市人大代表5人,其中,常委會副主任、委員各1人。 【民建中山市委會改革開放30年】1980年4月,民建中山地方組織正式恢復活動,會員72人。

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是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
民建在現階段的政治綱領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遵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積極履行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致力於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努力奮鬥。
民建在現階段的任務是: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以促進發展為第一要務,充分發揮密切聯繫經濟界的特色和優勢,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活動,針對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積極建言獻策,更好地發揮參政黨作用,在推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過程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山民建簡況】 2008年,民建市委會有支部7個、小組1個、專門工作委員會4個。發展新會員7人,會員總數151人,平均年齡53.4歲。市特約檢察、審計、監察、教育督導員、人民陪審員各1人。市人大代表5人,其中,常委會副主任、委員各1人。市政協委員14人,其中,常委3人。廣西南寧市政協委員1人。
【組織建設】 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基層支部工作制度,建立參政議政、宣傳工作獎勵制度,制定調研課題管理、參政議政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堅持每月機關辦公會議制度,推行在職支部與退休支部逢雙月聯合開展支部活動制度。重視隊伍建設,3月,派員參加市各民主黨派市委委員、支部主委培訓班。5月,吳建新、徐小莉、陳月榮、劉錦超赴香港參加中山市黨外領導幹部公共行政管理高級研修班,黃綺雯、文穗玲、劉作聰參加民建全省各地方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和會員骨幹培訓班。6月,陳月榮參加廣東省黨外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加強與成員單位黨組織溝通,9月,赴成員較集中的火炬開發區管委會、中山職業技術學院調研座談。徐小莉獲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先進工作者,呂建新獲省水利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水利部大禹獎三等獎,蘇石華獲第二屆市“十大敬老之星”,陳聯弟獲市“兩新組織”黨組織建設先進企業主,梁慶偕獲市文化藝術中心創建“魯班獎”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參政議政】 創新課題研究機制,試行課題招標,實行中標課題經費補貼。全年評定中標課題4個,完成市休閒產業發展、淋浴房產業集聚發展、產業集群信息化建設和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模式的調研報告4份。建立參政議政獎勵制度,表彰獎勵參政議政成果突出的單位和個人。2月,在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市委會作《搶抓機遇,著力扶持,促進我市遊樂設備產業集聚發展》大會發言,提交《關於加強農村外來人口管理的建議》等集體提案5件,《關於進一步加強對傳媒醫藥廣告監管的建議》等委員個人提案28件。《關於大力扶持我市遊樂設備產業集聚發展的建議》被列為重點提案。該提案促成第18屆中國國際遊藝機博覽會暨2008中國(中山)國際動漫遊戲遊藝產業商貿洽談會在中山召開。在市人大十三屆三次會議,提交領銜建議案2件。協助民建中央、省委開展關於推動民主黨派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發揮民主黨派民主監督作用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等課題調研。2007年,市社會科學規劃立項課題《中山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被市社科聯評為“良”等次,成為各民主黨派首個承擔市社會科學規劃立項課題研究並獲獎的單位。
【社會服務】 年初,南方9省市發生冰雪災害,市委會發動會員捐款捐物。“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鄧和廣率先承諾義務運送中山募集的救災物資入川,黃彬作為志願者在市紅十字會工作,吳建新赴地震災區慰問。為抗擊冰雪災害和汶川特大地震,會員捐款捐物折合455萬元。馬建軍被授予“民建全國抗震救災優秀會員”稱號。與阜沙鎮建立對口扶持關係,設立獎學助學基金,支持欠發達鎮區教育事業。將會員捐獻的12萬元,分三期獎勵給阜沙鎮成績優秀的貧困學生。9月,在阜沙鎮慶祝教師節暨表彰大會上發放第一期獎學助學金3.63萬元。10月,援建的廣西百色市田東縣中山民建平略希望國小建設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為250名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民建中山市委會改革開放30年】 1980年4月,民建中山地方組織正式恢復活動,會員72人。30年來,發展會員120人,主要來自經濟、法律、工程技術和文化教育等領域。至2008年,有支部7個、小組1個、專委會4個,會員151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103人,中高級職稱73人,新社會階層人士61人。會員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屢創佳績,有300多人次獲市級以上獎勵。
貫徹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及民建中央指示精神,提高會員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穩定。出版會刊《中山民建》20多期,編輯工作簡訊200多期,建立“中山民建”部落格,搭建電子辦公平台。建立健全市委會、機關等工作制度20多項。堅持政治標準和“三個為主”原則,厲行發展與鞏固相結合,推進組織發展。適時更新後備幹部隊伍庫,堅持民主集中制,實行委員聯繫支部制度。5個支部及機關獲民建中央和廣東省委表彰。
30年來,向各級人大、政協提交涵蓋經濟發展、民主法制、民生與社會事業的議案、提案400多件。分別有10多件獲市優秀提案、市重點提案與人大重點建議案。其中,為民營企業營造持續發展環境,推動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扶持遊樂設備產業集聚發展,推動民營科技企業上市融資,加強節能管理工作,設立青少年科學基金,重視發展裝備製造業相關基礎共性技術,興建東河大型泵站,推進下崗職工再就業工程,創建電腦城促進電腦行業發展,完善市中國小人事改革制度,減輕學生課外作業負擔,利用BOT模式搞好城市污水處理的建議等提案獲實施。1992年起,每年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難點問題和人民民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組織專題調研活動,就產業經濟、特色經濟、循環經濟、鄉鎮企業、專業鎮、中介組織與行業發展、工商業開戶前置審批、科普工作、電子商務、國務院非公有制經濟發展36條落實情況等專題開展調研,形成有分析有對策建議的調研報告。1996年以來,與市工商局、科委(科技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建立對口聯繫。
1981~1992年,與市民革、民盟創辦育才業餘文化夜校,開辦英語、日語、會計、中英文打字、函授會計班共388期,培訓學員13341人。與市工商聯合辦“建聯職業技藝培訓班”,開辦粵菜烹飪、中西美點、燒臘滷味、時裝設計、化妝美容、音樂技能、電子技術班133期,培訓學員3125人。會員陳聯弟興辦東區中心幼稚園,袁孔華興辦同方幼稚園、同方頤和幼稚園、板芙鎮同方學校,關佑權興辦三鄉鎮東華外來工子弟學校。
1984年以來,開展海外聯誼,引資辦企業26項。會員傅嘉志、馮堯、歐陽德等參與引進投資項目12個,金額達6億港元。詹道可參與引進投資項目14個共1.5億美元。1981年11月,會員集資開辦中山工商服務公司,與石岐鎮工商分局合辦知青服務社,解決安置部分回城知識青年的工作。1984年6月,中山工商服務公司與外商合作開辦濠運紙品廠。1991年,協助合資興建中山大廈,成立建聯科技開發有限公司。35名會員投資興辦企業,投入資金數十億元,解決數萬人就業。
1984年始,發動海外人士及中山鄉親為文化、教育、衛生和福利事業捐資贈物,折合人民幣3000萬元。1986年,陳生參加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與國家民委組成的聯合扶貧工作組,前往連南縣指導釀酒技術。1999年起,與港口、阜沙等鎮簽訂長期定點扶困助學協定,每年“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及春節組織會員慰問特困婦女兒童和老人,送衣物、文具和助學金。組織會員參加市各民主黨派醫學專家到阜沙鎮牛角村義診。2008年,捐資12萬元成立阜沙鎮中山民建助學獎學基金,幫助品學兼優的貧困學子。捐資20萬元援建廣西百色市田東縣中山民建平略希望國小,於2008年10月建成使用。為2008年遭受罕見冰雪災害的南方地區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捐款捐物共455萬元。(鄧冠中)
主 委:吳建新
副主委:徐小莉 陳月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