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風情書系:中國飲食習俗

民俗風情書系:中國飲食習俗

《民俗風情書系:中國飲食習俗》是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而編寫的一本中國非物質遺產科普書籍。《民俗風情書系:中國飲食習俗》全面介紹了中國飲食習俗的基礎知識,從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歷史,到各地飲食習慣的介紹,直至中國文化菜系的詳盡闡釋,語言通俗淺顯,內容貼近民眾生活,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內容簡介

《民俗風情書系:中國飲食習俗》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國飲食文化發展歷史
第一節 中國飲食文化的起源
第二節 中國飲食文化的形成
第三節 中國飲食文化的成熟
第四節 中國飲食文化理論的形成
第五節 中國各民族飲食文化的交融
第二章 中國各地區飲食文化的形成及特點
第一節 東北飲食文化區
第二節 京津飲食文化區
第三節 中北飲食文化區
第四節 西北飲食文化區
第五節 黃河中游飲食文化區
第六節 黃河下游飲食文化區
第七節 長江中游飲食文化區
第八節 長江下游飲食文化區
第九節 東南飲食文化區
第十節 西南飲食文化區
第十一節 青藏高原飲食文化區
第三章 中國文化菜系
第一節 魯菜
第二節 粵菜
第三節 川菜
第四節 湘菜
第五節 閩菜
第六節 浙菜
第七節 蘇菜
第八節 徽菜
第九節 京菜
第十節 鄂菜
第十一節 孔府菜
第十二節 清真菜
第四章 中國各地風味食品
第一節 北京風味
第二節 天津風味
第三節 上海風味
第四節 廣東風味
第五節 港颱風味
第六節 福州風味
第七節 湖南風味
第八節 湖北風味
第九節 山東風味
第十節 浙江風味
第十一節 江蘇風味
第十二節 江西風味
第十三節 河南風味
第十四節 河北風味
第十五節 東北風味
第十六節 山西風味
第十七節 安徽風味
第十八節 四川風味
第十九節 海南風味
第二十節 雲南風味
第二十一節 廣西風味
第二十二節 貴州風味
第二十三節 新疆風味
第二十四節 青海風味
第二十五節 甘肅風味
第二十六節 西北風味
第二十七節 寧夏風味

序言

我國是世界東方的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源遠流長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現在的說法,民俗文化的絕大部分屬於無形文化、非物質文化。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搶救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在全世界形成共識。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我國作為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國,面臨大量民風民俗、民間技藝的瀕危、失傳,搶救、保護已是時不我待。文化部及時制定了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約精神相一致的有關檔案,社會各界也極力呼籲對傳統民間節日、藝術的保護。2006年6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文化遺產日,時間為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並頒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將大量民俗文化事象納入保護範圍之中。2007年第二個文化遺產日時,義公布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傳承人名單。
這套叢書的編寫,是回響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偉大號召。在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結合點上,確定推出的選題。它旨在通過民間信仰、歲時節日、飲食習俗、民間美術和演藝等專題介紹,讓廣大讀者了解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喚起他們的民族文化自信,樹立起民族文化的自覺,以加強我們的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我們就是要通過彰顯我國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與特徵,維護中華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樣化,這是具有偉大戰略意義的事情。而對於每一個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來說,可以通過這套叢書充分認識中華民族的輝煌文化,學習民族先人的聰明才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加熱愛祖國,熱愛民族文化,並能夠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行新時代的文化創新和藝術創新。
我們相信,這套叢書會對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建設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也一定會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由於水平所限,時間倉促,書中問題在所難免,這裡敬請廣大讀者、諸位方家及時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