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青布

傳統土布名。用棉紗織布,天然染料--靛藍染色。

傳統土布名。用棉紗織布,天然染料--靛藍染色。

毛青布出自明代的蕪湖。
《天工開物》“彰施”篇中記載:“布青初尚蕪湖千百年矣。以其漿碾成青光,邊方外國皆貴重之。人情久則生厭。毛青乃出近代。其法取淞江美布染成深青,不復漿碾,吹乾,用膠水摻豆漿水一過,先畜好靛,名日標缸。入內薄染即起紅焰之色隱然。此布一時重用”。
清朝作為饋贈國外使節的禮品。《大清會典》記載,乾隆十六年,緬甸國王遣使入貢,御前方物貢緞四,緬布十有二,馴象八,皇太后前馴象二。朝廷回賜的物品則有:賜國王蟒緞錦緞各六,閃緞八,青藍采緞、藍緞、素緞、綢羅紗各十;王妃織金緞、織金紗、織金羅各四,緞、紗、羅各六,貢使采緞六,裹四,羅四,紡絲,絹各二。緬目四人,每人采緞三,裹二,絹一,毛青布六疋。伴送官,彭緞袍各一領。加賜國王御書“瑞輯西琛”四字,青白玉玩器六,玻璃器十五種共二十九件,瓷器九種共五十四件,松花石硯二方,琺瑯爐瓶一副,內庫緞二十。貢使內庫緞八,銀百兩。

清朝時一般妃嬪們也穿毛青布的衣裳。可見毛青布為宮廷所用。由蘇州織造處承辦毛青布等項。在清代,一匹毛青布值白銀九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