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蠓科

毛蠓科:雙翅目長角亞目的1科。與白蛉科極近緣,俗稱蝶蛉、蛾蠅或毛蛉。體小。幼蟲常孳生於下水道的淤泥中,也可孳生於坑廁,化糞池,每年4~11月為發生季節,5~6月為盛發期。

基本信息

毛蠓科

正文

雙翅目長角亞目的1科。與白蛉科極近緣,俗稱蝶蛉、蛾蠅或毛蛉。體小,翅展很少超過8毫米,體表遍生鱗毛,似蝶、蛾。體色一般灰至暗褐。頭小,無單眼;觸角12~16節,有毛,長几達身體的一半;口器短喙狀;觸鬚有毛,4節。胸部背面隆起不明顯,小盾片圓形,翅略呈卵形,多毛。分徑脈和中脈均為4分枝,臀脈退化;休息時兩翅呈屋脊狀,放置於腹背。腹部6~8節;雌性有產卵器,雄性尾器外露。成蟲常見於陰濕處。
幼蟲常孳生於下水道的淤泥中,也可孳生於坑廁,化糞池,富於有機物質的垃圾池內的污水中,有時在居室內下水道的存水隔臭的彎管中也有孳生。雌蟲一生可產卵20~100粒,幼蟲期9~15天,蛹期2天,每年4~11月為發生季節,5~6月為盛發期。
常見種有白斑蝶蛉,成蟲體長4~5毫米,色灰褐,觸角16節。世界性分布。星毛蛉,成蟲體長1.5~2毫米,色灰,觸角15節,翅緣有5~6個黑斑;幼蟲灰白色,成熟幼蟲7~8毫米,蛹褐色,5~6毫米,也是世界性分布。
兩種成蟲均可侵入室內,大量發生時,頗令人厭惡。由於它孳生在污穢場所,也可能成為病原微生物的攜帶者。另外有關於它的幼蟲引起尿道、氣管和眼的蠅蛆症的報告。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