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中國革命紀念性博物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四路。館址原是番禺學宮,始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為培養農民運動幹部,以適應革命形勢的發展,在共產黨人的倡議和主持下,以國民黨的名義在廣州舉辦了農民運動講習所。這座宏偉的古建築從南至北由欞星門、泮池拱橋、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和兩側廊廡等組成。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先後辦了六屆,培育了800名農民運動幹部。第一、二屆所址在越秀南路惠州會館。第三、四、五屆所址在東皋大道 1號。第六屆所址在番禺學宮,毛澤東任所長。

農講所1926年底開始籌備。1927年3月7日正式上課,4月4日舉行開學典禮,學生來自全國17個省,共800餘人。在農講所里,毛澤東同志親自擔任《農民問題》《農村教育》等主要課程的教學,並作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專題報告。周恩來董必武瞿秋白惲代英方誌敏彭湃郭沫若等人也都在農講所講過課或向學員作過報告。

1927年6月18日,農講所舉行畢業典禮。大多數學生被委任為農民協會特派員,深入農村開展農民運動。大革命失敗後,許多師生參加和領導各地的武裝起義。在長期艱苦卓絕的中國革命鬥爭中,農講所師生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後,國民革命運動迅猛發展。為了配合即將進行的北伐戰爭,發展全國農民運動,1926年5月,由毛澤東任所長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在此舉辦,周恩來、肖楚女、彭湃等共產黨員任教員。來自20個省區的327名學生,在此學習農民運動的理論和方法,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參加重大的社會活動。他們畢業後奔赴全國各地,領導農民開展反帝反封建鬥爭,對中國革命做出了重要貢獻。

展館特點

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1953年成立了修建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籌備委員會,對第六屆所址進行修繕復原。1954年成立了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管理處。1956年正式成立了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1957年開放。1961年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8年對舊址進行了修繕整理,按當年原貌作復原陳列,籌建紀念館,由周恩來親筆題寫“毛澤東同志主辦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匾額,懸掛於大門上。1963年正式開放。解放後,人民政府於1953年修復舊址,建立舊址紀念館,周恩來總理為舊址題名。1961年,國務院公布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由中共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第二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部委命名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點。

農講所舊址中,當年的所長辦公室、教務部、軍事訓練部、課堂、學生宿舍等均按原貌布置,並輔有《農講所舊址復原陳列》展覽,實事求是地展示第一屆至第六屆農講所的歷史。我館修復了番禺學宮東路建築的明倫堂和光霽堂,設有《孔子與儒學》《中國科舉文化》《廣東各地學宮》等展覽。同時,配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舉辦富有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意義的專題展覽。自建館以來,農講所舊址已經接待觀眾2000多萬人次,還迎接了數以萬計來自世界五大洲的國際友人。

館藏文物1152件,一級品64件。其中有農民運動講習所證章和毛澤東主編的《農民問題叢刊》。另有文物複製件2000多件,照片 1萬餘張,資料7000多份,圖書1 萬餘冊。現在第六屆舊址除復原陳列外,還有專題性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陳列》。該館編寫了《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研究文集》《廣東農民運動資料選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資料選編》等書。至1986年,該館觀眾達1100多萬人次。

農民問題叢刊

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並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趕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這些道理,一直到現在,即使在革命黨裡面,還有許多人不明白。他們不明白經濟落後之半殖民地革命最大的對象是鄉村宗法封建階級(地主階級)。

經濟落後之半殖民地,外而帝國主義內而統治階級,對於其地壓迫榨取的對象主要是農民,求所以實現其壓迫與榨取,則全靠那封建地主階級給他們以死力的擁護,否則無法行其壓榨。所以經濟落後之半殖民地的農村封建階級,乃其國內統治階級國外帝國主義之唯一堅實的基礎,不動搖這個基礎,便萬萬不能動搖這個基礎的上層建築物。中國的軍閥只是這些鄉村封建階級的首領,說要打倒軍閥而不要打倒鄉村的封建階級,豈非不知道輕重本末明顯的例擺在廣東:哪一個土豪劣紳貪官污吏比較斂跡的縣份,必定是農民運動已經做起來有了大的農民民眾加入了農民協會的縣份。

乃知中國革命的形勢只是這樣:不是帝國主義、軍閥的基礎——土豪劣紳、貪官污吏鎮壓住農民,便是革命勢力的基礎——農民起來鎮壓住土豪劣紳、貪官污吏。中國的革命,只有這一種形勢,沒有第二種形勢。全中國各地都必須辦到海豐這個樣子,才可以算得革命的勝利,不然任便怎么樣都算不得。全中國各地必須都辦到海豐這個樣子,才可以算得帝國主義、軍閥的基礎確實起了動搖,不然也算不得。因此,乃知所謂國民革命運動,其大部分即是農民運動。因此,乃知凡屬不重視甚至厭惡農民運動之人,他實際上即是同情土豪劣紳、貪官污吏,實際上即是不要打倒軍閥,不要反對帝國主義。

有人以為買辦階級之猖獗於都市,完全相同於地主階級之猖獗於鄉村,二者應相提而並論。這話說猖獗對,說完全相同不對。買辦階級集中的區域,全國不過香港、廣州、上海、漢口、天津、大連等沿海沿江數處,不若地主階級之領域在整個的中國各省各縣各鄉。政治上全國大小軍閥都是地主階級(破產的小地主不在內)挑選出來的首領,這班封建地主首領即封建軍閥利用城市買辦階級以拉攏帝國主義,名義上實際上都是軍閥做主體,而買辦階級為其從屬。財政上軍閥政府每年幾萬萬元的消耗,百分之九十都是直接間接從地主階級馴制下之農民身上括得來,買辦階級如銀行公會等對北京政府有條件的借債,究竟比較甚少。故我總覺得都市的工人、學生、中小、商人應該起來猛擊買辦階級,並直接對付帝國主義,進步的工人階級尤其是一切革命階級的領導,然若無農民從鄉村中奮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階級之特權,則軍閥與帝國主義勢力總不會根本倒塌。

基此理由,我們的同志於組織工人組織學生組織中小商人許多工作以外,要有大批的同志,立刻下了決心,去做那組織農民的浩大的工作。要立刻下了決心,把農民問題開始研究起來。要立刻下了決心,向黨里要到命令,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鄉村中間去,夏天曬著酷熱的太陽,冬天冒著嚴寒的風雪,攙著農民的手,問他們痛苦些什麼,問他們要些什麼。從他們的痛苦與需要中,引導他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向土豪劣紳爭鬥,引導他們與城市的工人、學生、中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聯合戰線,引導他們參與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國民革命運動。我們預計:全國三萬萬以上農民民眾當中,以十分之一加入農民協會計算,可以得到三千萬以上有組織的農民。尤其是南方北方的直、、豫,中部的幾個政治上特別重要的省份,應該下大力從事組織。有了這幾個重要省份的農民起來,其餘省份的農民便都容易跟著起來。必須到這時候,帝國主義、軍閥的基礎才能確實動搖,國民革命才能得著確實的勝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