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每個學生都能成功》,作者(美)葛拉瑟,由四川大學出版社於2006年6月1日出版。本書強調把傳統教育方式換成可以建立關係的七種習慣。這是本書的重點,值得參考。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書主旨是教育要堅持,堅持的方法是,成人要放棄外在控制的手段,協助學生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外在控制指:批評、責備、抱怨、嘮叨、威脅、懲罰和利用獎賞控制別人的七種壞習慣。本書強調把傳統教育方式換成可以建立關係的七種習慣。這是本書的重點,值得參考。

美國新一波的教育改革要求“不讓每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可以說都是葛拉瑟之說的迴響。“成功的教育”真意在哪裡?心法在哪裡?讀了葛拉瑟晚年完成的這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一切便瞭然了。

編輯推薦

美國新一波的教育改革要求“不讓每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可以說都是葛拉瑟之說的迴響。“成功的教育”真意在哪裡?心法在哪裡?讀了葛拉瑟晚年完成的這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一切便瞭然了。

作者簡介

威廉·葛拉瑟博士,國際知名的心理學家,也是“現實治療法”(Reality Therapy}的創始人與主要倡導者,他獻身於教育已超過五十年,目前擔任“威廉·葛拉瑟協會”(William Glasset Institute}的總裁。該機構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支,主要目的在實現葛拉瑟博士的教育理念,目前已有超過五萬人接受訓練。

目錄

第一章 成功的教學立基於穩固的關係

第二章 目前ABCDF評分制度的潛在問題

第三章 擺脫外在控制心理

第四章 葛拉瑟優質學校里沒有挫折

第五章 第一天上課,你就會成功

第六章 關於“以勝任能力為基礎的班級”

第七章 新教學法

第八章 國小階段

第九章 中學階段

第十章 教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

第十一章 以關懷替代懲罰

第十二章 葛拉瑟優質學校里校長的角色

附錄A 八所葛拉瑟優質學校

附錄B 威廉·葛拉瑟協會

書摘

書摘

目前ABCDF評分制度的潛在問題

我相信目前我們所使用的ABCDF評分制度是許多學生拒絕在校認真學習的原因。本章我將解釋這種制度的缺陷,並且建議廢除這種制度。稍後在詳細描述“以勝任能力為基礎的班級”時,我將說明在葛拉瑟優質學校里,如何避免目前評分制度的缺陷。

只要我們使用分數評分,就很難改善當前表現欠佳的學校,那些學校里,學生C、D、F的成績隨處可見。可悲的是,弱勢學生在新的世紀裡迫切需要高中畢業的成績單,以證明他們的能力水平有一定的程度,然而這種制度只對這些人之中百分之二十的人有效,其餘的人全都未能如願。

對許多學生而言,只要能畢業,即使拿C或D也可以被社會接受。我也承認,找工作時文憑是一項優勢,但是如果他們所受的教育不夠應付工作所需,他們就保不住工作。短期來說,這種制度仍然有些好處,可是長期看來,當社會越來越邁向嶄新的高科技資訊時代時,我們就會被迫面對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只有A和B的學生有足夠的能力應付工作或大學生活。儘管老師努力協助弱勢學生做準備,這種評分制度仍然讓他們嘗到失敗的滋味。

在新的社會裡,對於能力不足的表現給予低成績其實沒有什麼道理。因為不管有沒有文憑,幾乎每一名學生都需要接受讓他們具備充足能力的教育,才能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在大部分是弱勢學生的學校里,畢業幾乎完全與能力無關。當我們鼓勵弱勢學生受教育的同時,卻給他們一張無法反映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能力水平的文憑。

把畢業與能力水平分開,是強化錯誤且破壞性十足的兩種教育理念。最糟糕的是,高中教育並不是那么有價值,有些富裕地區的高中生除了獲得+A(A Plus)的成績以外,其餘的成績所代表的能力都在水平以下。

有了+A制度以後,弱勢學校的情況更糟糕,因為他們沒有幾堂+A的課程。現在我們確實有一種雙重製度:+A、A、也許還加上B的學生才具備應有的能力,其餘的學生都缺乏足夠的能力。美國的貧富差距已經夠大了,不需要通過教育再擴展彼此的鴻溝,我們需要更多像愛克門這樣的學校,在那裡鴻溝已經完全弭平了。

第二種普遍的信念破壞性也很強,就是為數眾多的學生能力不足以勝任水平以上的工作,比如各科都拿B的人。當老師看到即將畢業的學生在學校里從未拿過B時,他們很難相信這些學生有能力做得更多。更糟糕的是,很多從來沒有表現在平均能力水平以上的學生自己也認為做不到。

大約十到十五年前,有些弱勢社區裡的人開始質疑“大多數學生的能力都不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