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歡·梅花

殿前歡·梅花

《殿前歡·梅花》描寫了一個極富情味的場景,表現了如梅花般清高絕俗的情懷。將梅花人格化,與“山妻”一問一答,饒有情趣,別具一格

基本信息

名稱:【雙調】殿前歡·梅花

年代:元代

作者:景元啟

體裁:散曲·小令

宮調:雙調

曲牌:殿前歡

作品原文

【雙調】殿前歡

梅花

月如牙①,早庭前疏影印窗紗②。逃禪老筆應難畫③,別樣清佳。據胡床再看咱④,山妻罵:“為甚情牽掛?”“大都來梅花是我⑤,我是梅花。”

詳細

景元啟,生平不詳。其名最早見於楊朝英《陰春白雪》。現僅存套數一套、小令15首。【注釋】:
逃禪:即逃禪者。指逃到佛教中,以求解脫的人。此作者自稱
胡床:即交椅。
咱:語尾助詞。
山妻:用宋林逋以梅為妻的典故,山妻即“梅妻”。
大都來:只不過。

注釋譯文

[賞析]

此曲描寫了一個極富情味的場景,表現了如梅花般清高絕俗的情懷。將梅花人格化,與“山妻”一問一答,饒有情趣,別具一格。

[注釋]

①月如牙:指新月。

②早:已經是。疏影:指梅花在月光照射下的投影。

③逃禪老筆:一說指南宋畫家楊無咎,號“逃禪老人”,以善畫梅著稱,時常對家中老梅寫生。一說指北宋僧人華光長老(名仲仁,因住衡州華光山而稱華光長老),擅畫梅,常在月夜,就窗間梅花疏影用水墨暈寫,稱墨梅,傳有《華光梅譜》。

④胡床:交椅。

⑤大都來:只不過。

[譯文]

在新芽般一彎明月映照下,疏落的梅影映滿庭院的窗紗。即使用我修禪人的老練筆墨,也難以畫出這別一樣清新佳美的圖畫。不由得坐在胡床上痴神地看得連眼也不眨。惹得妻子罵我有了邪心,為什麼情事牽掛。我告訴妻子,只不過是迷上了梅花,大概那梅花就是我,我就是那月下的梅花。

作品鑑賞

此曲描寫了一個極富情味的場景,表現了如梅花般清高絕俗的情懷。將梅花人格化,與“山妻”一問一答,饒有情致,別具一格。 

梅花,是歷代詩人吟詠的題材。此曲詠梅,有其獨特之處。首兩句寫梅花的形象,但不直賦其形,而只描畫其影。月牙兒是一彎新月,光色朦朧;疏淡的梅花枝印在窗妙上,隔窗看去,越發如痕如夢,呈現出清逸的神韻。“山妻罵,為甚情牽掛”一句,是神來之筆,作者以老婆的嗔怪,側寫自已如痴如醉般專注地賞識梅花。“罵”字顯出老婆的醋意,境界全出,使人發噱。末兩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疑問,既表明雅賞梅花進入物我兩忘的化境,也表明在看梅的過程中,對人的生活有所體悟。莊子曾有夢蝶之說,夢醒後不知蝴蝶是莊周,抑或者莊周是蝴蝶,從中悟出人世的虛幻。此曲巧用其意,但思想是積極的。作者說自己與梅花渾成一體,無法分辨,蘊含著以梅花高尚純潔的品格自喻的用意。此曲前段用語典雅,後段用語通俗,在描繪中滲和著哲理,這在散曲中別開生面。

作者簡介

景元啟

元代散曲作家。其姓一作杲、粟,疑誤。生平事跡無考。散曲多寫男女情事及隱居生活。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於“詞林英傑”一百五十人之中。現存小令十五首,套數一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