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文霞

殷文霞,貴州省歌舞團副團長,一級演員,文化部優秀專家,貴州省省管專家,1962年12月生,中共黨員,畢業於貴州大學藝術學院,1992年獲省總工會“四化建設標兵”稱號;1985年獲第一屆全國聶耳、冼星海聲樂作品演唱比賽銅質獎;1988年獲“星龍杯”全國歌手邀請賽美聲組銀獎。

文霞,我省著名的青年演員。20年的藝術實踐中,她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演唱風格。殷文霞的歌曲素材多以民族風韻見長,這些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曲目為她的演唱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殷文霞的演唱風格當中,將美聲唱法與民族音樂融合後用於演繹民歌是她潛心鑽研後的特色表現之一。
1996年初,她將這一演唱技法拿到了全國第七屆“雙匯杯”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上,作曲家和她一塊以苗族民歌為素材為她量身訂做創作了一首既有濃郁民族風格,又有較高演唱技巧的抒情花腔女高音聲樂作品,同年6月赴北京參賽,獲得了美聲專業組的第二名;歌曲《苗山紅日》也獲得創作二等獎、貴州省“五個一工程”獎,7月份在哈爾濱參加由中國文化部舉辦的1996全國聲樂大賽中獲三等獎。這一年,是殷文霞從事演藝事業以來登上的—個高峰。這些殊榮,是當年已34歲的殷文霞通過自己的刻苦拼搏出來的。1996這個殷文霞藝術生涯中的豐收年,於她來說,無怨無悔。所以,僅是第一次見面,我就冒昧地談起了一個女性避諱、大多數演員更加忌口的關於年齡的話題。這其實並非是筆者刻意為難,而在於年齡對於—名歌唱演員來說,是客觀存在的重要因素,因為嗓音條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產生變化,作為一名優秀的專業歌唱演員,難道她就沒有為此感到憂慮過嗎?對於這個有些尷尬的問題,殷文霞絲毫沒有不愉快,她輕鬆而坦然地說:隨著年齡的增大,聲帶的彈性的確無法與年輕人相比,但成熟的演唱技巧、日臻完善的歌曲風格是一名歌唱演員的最大收穫。其實,除了積澱演唱技巧之外,舞台創作和教學的並駕齊驅才是殷文霞歌唱事業背後最有說服力的拓展和延伸。她愛把學生掛在嘴上。她的學生里,有藝術院校的在讀生,也有嗓音條件極佳的好苗子,有幾個學生殷文霞帶了六七年之久,這些孩子直到工作了還繼續在她的指導下學習聲樂,和她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係。
殷文霞說自己好靜,多年的教學習慣使她非常享受自己和學生共處的幾堂教學課,這也是她一周事務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她看到自己的學生出成績的那一刻,會有一種和自己獲獎完全不同的美妙感受,一種更加廣義的喜悅和自豪。從炫日的舞台逐步的退出,把它讓給更年輕的面孔、更動聽的聲音,這似平是每一個演員的必經之路。殷文霞對此很坦率地說,永遠不要說演員需要什麼,應該說觀眾想要看到什麼;從台前到幕後,這是付出了更多的給予,決不表示失落或者衰退,而是演員在基本功紮實後向更加廣闊的領域過渡的—個過程,這個過程其實一點也不可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