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漢語漢字]

殷[漢語漢字]

殷,讀音yīn、yǐn、yān,意思為盛大、多;憂傷;熱情、周到;商朝遷都後的都城;形容雷聲;紅黑色。

字源解說

演變 演變

殷字由㐆(yǐn 反身的人)和殳(shū)左右組合而成。構型頗有爭議,一種說法是表示樂舞的人拿著舞蹈器具舞動,本義指盛大。另一種說法是像一個手持針等器具給人治病的樣子;還有的說法是像一個人被別人用棍子擊打的樣子,本意當指憂傷。

漢字釋義

殷(yīn)

(1)盛樂[grand music]

~,作樂之盛稱殷。——《說文·㐆部》。按:殷者,舞之容,殳者,舞之器。

殷字書法 殷字書法

五年而~祭。——《公羊傳·文公二年》

服除而後~祭。——《禮記·曾子問》

月半不殷奠。——《儀禮·士喪禮》

先王以作樂崇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周易·豫卦》。王弼註:“用此殷盛之樂薦祭上帝也。”

神其來思,時歆薦~。——《金史》

(2)〖形〗豐盛,豐富 [rich;abundant]

民~國富。——《三國志·諸葛亮傳》

又如:殷戶(殷實的人家);殷充(充裕,豐盛);殷足(殷實,富足);殷昌(富庶,昌盛);殷阜(富足);殷厚(殷實,富裕);殷然(充裕);殷強(富裕強健);殷饒(富饒,富裕);殷盈(豐盈,富足)

(3)〖形〗深厚,深切 [deep]

在~憂而弗違。——陸機《嘆逝賦》

古有多難興國,殷憂啟聖,蓋事危則志銳,情苦則慮深,故能轉禍為福也。——宋祁、歐陽修《新唐書-張廷珪》

情意甚~。——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又如:殷握(深深地了解;掌握);殷謝(深切致謝)

(4)〈文〉〖形〗大 [grand]

~,大也;眾也。——《廣雅》

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莊子》

又如:殷奠(大祭)殷喜(大喜);殷祭(盛大的祭典);殷袔(天子、諸侯在太廟對遠近祖先的盛大合祭);殷殷軫軫(盛大眾多的樣子);殷禮(盛大的祭禮);殷事(指初一、十五日的盛大祭祀)

(5)〈文〉〖形〗眾,多 [abundant]

士與女~其盈矣。——《詩經·鄭風·溱洧》

又如:殷大(眾多);殷眾(眾多);殷猥(繁雜);殷遠(繁多而深遠)殷碎(繁雜瑣碎);殷廣(繁多而廣泛);殷繁(繁多;眾多);殷曠(繁多而拖延日久)

(6)〈文〉〖形〗盛大 [flourishing]

殷盛(茂盛;繁盛);殷流(盛行);殷殷屯屯(繁盛的樣子);殷熾(殷闐。繁盛);殷草(茂盛的草)

(7) 〈文〉〖形〗居中

《尚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九江孔~。”

孔穎達《十三經註疏》:“訓孔為甚,~為中,言甚得地勢之中也。”

《史記·天官書》:“衡,~中州·河·濟之閒。”

(8)〈文〉〖形〗懇切 [earnest]

書中情意其殷。——宗臣《報劉一丈書》

又如;殷摯(懇切誠摯)殷重(懇切深厚)

(9)〈文〉〖形〗熱情接待客人或陌生人的 [hospitable]

招待甚~

(10) 〈文〉〖形〗激烈;頻繁

《左傳·成公十六年》:“方事之殷也,有韎韋之跗注,君子也。”

(11)〈文〉〖動〗

《文選·顏延之〈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詩》:“屏居惻物變,慕類抱情殷。”

李善註:“桓玄《鸚鵡賦》曰:‘眷儔侶而情殷。’殷,憂也。”

(12) 〖名〗朝代名, 殷朝 [Yin Dynasty]。公元前14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是商代遷都於殷(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小屯村)後改用的稱號

~周之世。——《韓非子·五蠹》

又如:殷士(殷人);殷正(殷歷正月。相當於農曆十一月);殷冬(舊曆十一月);殷民(殷商的百姓。亦指殷代遺民);殷宗(殷人的宗祀。指殷朝);殷契(殷墟書契的省稱,即殷商甲骨文字);殷理(刑法);殷見(殷同。周代各方諸侯於一年四季分批朝見天子);殷國(周代天子在侯國行殷見之禮);殷歷(起於周末而傳於漢初的六種古歷之一。亦指殷商時所用曆法)

(13)〖名〗古都邑名 [Yin city] 在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商的第十代君王盤庚遷都於此。後世稱為“殷墟”

(14)〖名〗深厚的情意 [deep feeling;profound friendship]

有懷載~。——張昭遠《舊唐書》

(15)〖名〗姓氏用字,詳見“ 殷姓”

殷(yān)

〖形〗 黑紅色 [blackish red]

如:殷妍(紅艷);殷殷(殷紅的樣子)

殷(yǐn)

(1)〈文〉〖名〗雷聲;震動聲

《詩經·國風·召南·殷其雷》:“~其雷,在南山之陽。”

(2)〈文〉 〖動〗震;震動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車騎雷起,~天動地。”

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熊咆龍吟~岩泉。”

(釋義參考資料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原文

【卷八】【㐆部】殷 yīn 於身切

作樂之盛稱殷。從㐆 從殳 。《易》 曰:“殷薦之上帝 。”

•注釋

①從㐆:徐灝《段注箋》:“㐆者,反身也。樂舞迴旋其身,故從㐆。”

②從殳: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乾戚之類。所以舞也。”

③《易》:指《豫卦·象傳》。

④殷薦之上帝:桂馥《說文解字義證》引《正義》:“用此殷盛之樂薦祭上帝也。”

•譯文

製作盛大樂舞叫殷。由“㐆”和“殳”會意。《周易》說:“用這盛大的樂舞奉獻給上帝。”

說文解字注

〖作樂之盛稱殷〗

此殷之本義也,如易豫象傳是。引伸(申)之為凡盛之稱;又引伸之為大也。又引伸之為眾也。又引伸(申)之為正也、中也。

〖從㐆從殳〗

依《廣韻》訂。樂者,樂其所自成,故從㐆。殳者,乾戚之類,所以舞也。不入殳部者,義主於㐆也。於身切,古音十三部。廣韻於斤切是也。

〖《易》曰:“殷薦之上帝”〗

豫象傳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鄭註:王者功成作樂。以文得之者作籥舞。以武得之者作萬舞,各充其德而為制。祀天地以配祖者。使與天同饗其功也。

康熙字典

【辰集下】【殳字部】殷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6

yīn ㄧㄣˉ《唐韻》於身切《集韻》《韻會》於巾切,並音咽。《說文》作樂之盛稱殷。《易·豫卦》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

又凡盛皆曰殷。《書·洛誥》肇稱殷禮,祀於新邑。

又《呂刑》三後成功,惟殷於民。

又《爾雅·釋言》殷,中也,正也。《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傳》殷,正也,以正春秋之氣節。鄭曰:殷,中也。春分,陽之中。秋分,隂之中。

又《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曰》言甚得地勢之中也。

又眾也。《詩·鄭風》殷其盈矣。《周禮·天官》陳其殷,置其輔。

又《春官·大宗伯》殷見曰同,殷覜曰視。《傳》《注》具訓眾。

又大也。《禮·曾子問》服除而後殷祭。《疏》殷,大也。大祭謂之殷祭。《莊子·山木篇》翼殷不逝,目大不覩。《注》翼大逝難,目大視希,故不見人。

又當也。《史記·天官書》衡殷中州河、濟之閒。《正義曰》衡,北斗衡也。殷,當也。言斗衡當黃河、濟水之閒地。

又國號。《史記》契始封商,後盤庚遷都殷墟,改號曰殷。《書傳》殷,亳之別名,在河南。

又姓。《史記·殷本紀》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殷氏,北殷氏。

又齊人言殷聲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見《禮記註疏》。

又《爾雅·釋訓》殷殷,憂也。《詩·邶風》憂心殷殷。《釋文》殷,於巾切,又音隱。

又俗謂周致為殷勤,別作殷。

yǐn ㄧㄣˇ又《集韻》倚謹切《正韻》于謹切,音隱。雷發聲也。《詩·召南》殷其雷,在南山之陽。或從石作磤。

又殷殷,盛貌。《史記·蘇秦傳》輷輷殷殷,若有三軍之眾。《揚雄·羽獵賦》殷殷軫軫。

yìn ㄧㄣˋ又《集韻》《韻會》並於靳(jìn)切。音㒚。《莊子·外物篇》其不殷非天之罪。《注》殷,當也,中也。○按當與中皆去聲讀。

yān ㄧㄢˉ又《廣韻》《正韻》烏閒切《集韻》於閒切《韻會》麼閒切,並音黫(yān)。赤黑色也。《左傳·成二年》左輪朱殷。《杜注》血色久則殷。殷,音近煙。今人以赤黑為殷色。《杜甫詩》曾閃朱旗北斗殷。《白居易詩》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具讀黫。

常用詞組

殷富 】 yīnfù

〖形〗殷實富足;繁盛,富足

國家~

士民~。——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殷鑑】 yīnjiàn

〖名〗原指殷的子孫要把夏的滅亡作為鑑戒,泛指可以作為後人鑑戒的往事。

~不遠,在夏後之世。——《詩經·大雅·盪》

青史已書~在,詞人勞詠楚江深。——劉威《三閭大夫》

可資~

【殷切】 yīnqiè

〖形〗深厚而迫切

不要辜負了父母的~期望

【殷勤】(慇懃) yīnqín

(1)[deep affection] 情意深厚

鞠養~

致~之意。——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2)[solicitous] 熱情而周到

~的服務員

(3)情意懇切的樣子

聞天語,~問我歸何處?——李清照《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4) 〖名〗[present] 禮物

日後致~

【殷實】 yīnshí

[well-off;substantial] 富裕,充實。

~人家

殷殷 】 yīnyīn

(1)[ardent;eager] 情意深厚的樣子。

~期望

(2)(憂傷)深重

殷殷屯屯 】 yīnyīn-tuntun

[well-off] 繁榮興旺的樣子

文、 景之際,建元之始,民朴而歸本,吏廉而自重,~,人衍而家富。

——漢· 桓寬《鹽鐵論·國疾》

【殷憂】 yīnyōu

[seriously anxious] 〖名〗深深的憂慮。

~必竭誠。——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殷紅】 yānhóng

[dark red]發黑的紅色

~的血跡

元稹《鶯鶯詩》:“~淺碧舊衣裳,取次梳頭暗澹妝。”

(詞語參考資料 )

音韻方言

廣韻

❶ ion [ ɨn˧ ] ‖ [ qɯn ]

於斤切,平欣影 ‖ 殷聲文1部

【註解】殷,眾也。正也。大也。中也。《說文》從㐆殳,作樂之盛稱殷。亦姓,武王剋紂,子孫分散,以殷為氏,出陳郡。於斤切。四。

【目次】上平二十一欣

推導現代漢語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高本漢
yīn於斤平聲三等開口ʔi̯ən

[續表]

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
ʔiənʔiənʔɨnʔɨnʔɨnqionion

❷ aen [ ɯæn˧ ] ‖ [ qrɯːn ]

烏閒切,平山影 ‖ 殷聲文1部

【註解】殷,赤黒色也。《左傳》云:“左輪朱殷。”

【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推導現代漢語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高本漢
yān烏閒山開平聲二等開口ʔăn

[續表]

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
ʔɛnʔænʔɣɛnʔɯænʔəɨnqrenaen

方言音

◎ 客家話:

[寶安腔] jin1

[客英字典] jin1

[台灣四縣腔] jin1 jen1

[梅州腔] jin1

[陸豐腔] jin1

[客語拼音字彙] yin1

[海陸豐腔] rin1 ren1

[東莞腔] jin1

◎ 粵語:jan1 jan2 jin1

(音韻資料來源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