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乾綸

段乾綸是一名戰國時田氏齊國大臣。

段乾綸:戰國時田氏齊國大臣。
圍魏救趙的典故,平常都記在孫臏頭上!但從《戰國策·齊策一》中可以看到,戰略決策是在田侯與其大臣段乾綸之間決定的! 而孫臏只是向大將田忌建議,當為具體操作的層面了! 附《戰國策·齊策一·邯鄲之難章》原文與譯文,如下:
《戰國策·齊策一·邯鄲之難章》載:
邯鄲之難,趙求救於齊。田侯召大臣而謀曰:“救趙孰與勿救?”鄒子曰:“不如勿救。”段乾綸曰:“弗救則[且]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鄲,其於齊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軍於邯鄲之郊。”段乾綸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鄲軍於其郊,是趙不拔而魏魏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鄲拔而承魏之弊,是趙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鄲拔。齊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譯文:邯鄲遇到戰爭威脅,趙國向齊國求救。田侯(齊為侯國)召集大臣謀劃道:“救趙和不救哪個對齊國有利?”鄒子曰:“不如不救。”段乾綸曰:“不救的話,會對我國不利!”田侯問:“為什麼?”段乾綸答道:“魏國占領邯鄲,對齊國會有什麼利呢?”田侯說:“對!”於是發兵,並下令:軍隊駐紮在邯鄲的郊外。段乾綸說:“我說的對我國利於不利,並不是這樣!咱們來救邯鄲,把軍隊駐紮在邯鄲城郊外,是趙國不會被攻下來而魏國依舊是魏國!所以咱們不如南去攻打魏國的襄陵來削弱魏國,則雖然邯鄲被攻下,而我們攻魏,魏軍回救,也一定疲憊不堪,就一定能夠跟魏國打場勝仗!”田侯說:“妙計!”於是發兵南下攻打魏國襄陵。七月,邯鄲被魏國攻下。疲憊的魏軍返回救襄陵時,齊軍在桂陵大敗魏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