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春曲

殘春曲

《殘春曲》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七言律詩。這首詩情感十分哀傷,通過對殘春的描寫,抒發了自己的像殘春一樣無奈的心情。抒發自己的情懷。

作品原文

《殘春曲》

禁苑 殘鶯三四聲,景遲風慢暮 春情。

日西無事牆陰下,閒踏宮花獨自行。

注釋譯文

語句注釋

①禁苑:指帝王宮殿。

②暮:遲緩

白話譯文

一道高深的院牆,偶爾聽到幾聲殘鶯的叫聲,景也變得遲緩風也變得很慢是快去得春天的情景。日頭西斜站在一片牆陰下,閒來無事走在散在地的花的宮內獨自漫步。

文學鑑賞

這首詩情感十分哀傷,通過對殘春的描寫,抒發了自己的像殘春一樣無奈的心情。抒發自己的情懷。詩中描寫了舊日皇宮的頹敗景象。“殘鶯”指明破敗,“三四聲”以動寫靜,“暮春”更顯頹敗之景。“閒踏”“獨自行”更顯出無人宮苑的蕭條。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貞元十六年進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緝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通俗易懂,相傳其詩作要老嫗聽懂為止。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首開中唐文人倚聲填詞之風。有《白氏長慶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