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的太陽

死去的太陽

這是他創作的變化,也是他思想發展的一個標誌。 就在這時,1929年7月,他的大哥來到上海。 太陽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

巴金

他於1938年和1940年分別出版了長篇小說《春》和《秋》(共三部,還有《家》),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
巴金先生照片資料(20張)40年至1945年寫作了“抗戰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馮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抗戰後期創作了中篇小說《憩園》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長篇小說《寒夜》。短篇小說以《神·鬼·人》為著名。 出於對客死他鄉的巴恩波同學的紀念,寫了一個“巴”字,作為筆名的第一個字。1958年3月,巴金在《談〈滅亡〉》一文中說:“我的筆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聯想起來的,從他那裡,我才知道百家姓中有個‘巴’字。” 筆名應有兩個字組成,得再加一個字,用什麼字好呢?正頗費躊躇時,詹劍峰走了進來,見他似在思考什麼,便詢問原因。李堯棠如實相告,並說要找個容易記住的字。詹劍峰是個熱心人,見桌子上攤著李堯棠正在翻譯的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一書,指指說:“就用克魯泡特金的‘金’吧。”於是李堯棠爽快一點頭:“好,那就叫‘巴金’,讀起來順口又好記。”隨之便在“巴”字後邊寫了個“金”字。

《死去的太陽》簡介

這部小說以五卅慘案為背景。主人公吳養清目睹了南京路上的大屠殺。他熱血沸騰,義憤填膺。他愛上海學生會的委派到南京活動。南京的工人和學生攜手罷課罷工。他在南京外交後援會上遇見了少年時代青梅竹馬的女友程慶芬,七年分別,程已與別人訂婚。這次重逢二人才發現彼此相愛很深。痛苦中程悒鬱而死,吳養清卻渡過了感情的波瀾。工人教育了他,王學禮這些革命者的犧牲精神感動了他,他在實際鬥爭中走向成熟。他覺得王學禮並不曾死去,他不過是一個死去的太陽,“依然會和第二天的黎明同升起來,以它底新生的光輝普照人間”。
這部小說的情節,尤其是吳、程相認的穿插,似乎有點不脫當時流行的“革命加戀愛”的窠臼。而且,一個已經走向社會的健康而富有青春活力的姑娘,會因為不能與心上人結合,幾天之內就病弱憔悴而死,編造的痕跡也太明顯了。在這部小說中,巴金利用“五卅”發生那年在南京求學時的見聞,寫出了南京的學生、工人規模空前的愛國民眾運動。正如他在序中所說的,這書中的個人主義的色彩是淡得多了,他“已經不復以自我為中心來申訴自己底悲哀了”。這是他創作的變化,也是他思想發展的一個標誌。他曾說:“我寫文章如同在生活。我在生活里不斷地掙扎,同樣,我在創作里也不斷地掙扎。掙扎的結果一定會給我自己打開一條路。”(《雨·序》)
這時,《滅亡》發表了,好評如潮。但是巴金並沒有受到鼓舞。他不止一次地翻開他在巴黎、馬賽和歸國的海船上寫的《春夢》和《一生》的片斷,他有點不相信自己的才能了,他為寫作無法繼續而苦惱。就在這時,1929年7月,他的大哥來到上海。他們分別六年了,這次一起過了一個月愉快的日子。父母早逝,長兄當父。這次見面,他對巴金更流露出了深深的手足之情,大哥常常談起過去的事情,喚起了巴金對許多往事的回憶,更使他了解到一些過去不知道的舊家的歷史。有一回,巴金說要拿大哥做主人公寫一部《春夢》,大哥以為他在開玩笑,不置可否。然而這話一經說出,他卻好像在死胡同里看見了一線亮光,這個想法使他非常興奮。他發現自己找到了真正的主人公,而且還有一個有聲有色的背景和一個豐富的取用不盡的材料庫。於是,他下決心丟開“杜家”的事,改寫李家的事。

太陽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系質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陽。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運行(公轉)。

太陽滅亡

人有生老病死,難道太陽也會“死亡”嗎?不錯,太陽和人世間的萬事萬物一樣,也要經歷發生、發展、消亡的過程。因此,太陽有朝一日也是會壽終正寢而走向消亡的。現代天文科學認為,像太陽這類恆星的發展大體要經歷如下階段:星(際)雲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成分是氫)—→原始恆星階段(由於引力收縮,形成似星非星,似雲非雲的球狀體,亦叫恆星“胚胎”期階段)—→幼年期紅外星階段—→中年期的主序星階段(這個階段主要能源是核心部分的核聚變反應)—→老年期的白矮星階段—→臨終期階段。
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是個巨大熾熱的氣體星球,它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能量。而到達我們地球的這種能量約相當於太陽總輻射量的20億分之一,太陽每分鐘向地球輸送的能量,大約相當於燃燒4億噸煙煤產生的熱量。熾熱的太陽,其中心溫度高達1500萬℃,壓力也極大,有2 500億個帕。在這樣高溫、高壓條件下,產生核聚變反應,即4個氫原子核聚變為1個氦原子核。在這個核聚變過程中,太陽要損耗一些質量而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使太陽發光的就是這種能量。太陽每秒鐘由於核聚變而損耗的質量,大約為400萬噸。按照這樣的消耗速度,太陽在過去的50億年的漫長時間中,只消耗了0.03%的質量。據天文學家測算,太陽的壽命(即穩定時期)可達100多億年,目前它正處於穩定而旺盛的中年時期。太陽上1克氫轉變成氦時,放出的能量相當於燃燒15噸汽油,而太陽每秒鐘則有5億噸的氫轉變成氦。太陽上的氫占總重量的42%,太陽上現在還有多少氫呢?還有1000億億億噸,它還可以“燃燒”100多億年。那么,太陽里的氫全部“燒完”之後,太陽是否就“熄滅”了呢?不是的。科學家認為,當太陽里的氫“燒完”以後,太陽就開始收縮,溫度又重新升高到約一億度,這時便由3個氦原子轉化成1個碳原子的熱核反應,向宇宙空間散發大量的熱,這個過程估計也有幾十億年。接著便是氧開始核反應,最後是內部物質轉化為鐵,這時便進入老年期的白矮星階段。最後才進到“死到臨頭”的臨終期,以至走向消亡。

白矮星-內部結構模型圖白矮星-內部結構模型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