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覺悟

一.死不覺悟

節選自韓嬰的《韓詩外傳》。
《韓詩外傳》是一部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範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的雜編,一般每條都以一句恰當的《詩經》引文作結論,以支持政事或論辯中的觀點,某種意義上是對《詩經》的注釋和闡發。
本文講述一位國君亡命天涯,最終身死荒野的故事。

二.原文

郭君出亡,謂其御者曰:"吾渴,欲飲。"御者進清酒。曰:"吾飢,欲食。"御者進乾脯粱糗。曰:"何備也?"御者曰:"臣儲之。"曰:"奚儲之?"御者曰:"為君之出亡而道饑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諫也?"御者曰:"君喜道諛而惡至言。臣欲進諫,恐先郭亡,是以不諫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誠何哉?"御轉其辭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賢。"曰:"夫賢者所以不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無賢而君獨賢,是以亡也。"郭君喜,伏軾而笑,曰:"嗟呼!夫賢人如此苦乎?"於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臥。御自易以備,疎行而去。身死中野,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

三.翻譯

從前郭國的國君逃出郭國,對他的車夫說:“我渴了,想喝水。”車夫進獻清酒給他。他又說:“我餓了,想吃東西。”車夫給他進獻乾肉和乾糧。他問車夫:“你車上的東西怎么這么齊全?”車夫說:“這是我平時儲備的。”他又問:“那你為什麼要事先儲備呢?”車夫說:“是為了您出逃的時候,路上饑渴而儲備的。”郭君說:“你知道我將要逃亡嗎?”車夫說: “是的。”郭君說:“那你為什麼不事先勸告我呢?”車夫回答說:“您喜歡聽諂媚逢迎的話,不喜歡聽真實的話。我要是勸告您的話,恐怕在郭國滅亡以前就死了。所以我沒有勸告您。”郭君變了臉色很生氣地說:“我失去國家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車夫就改變了自己剛才的話說:“您失去國家的原因是您太有才能了。”郭君又問:“有才能的君主不能保全自己的國家,反而失去自己的國家,是什麼緣故呢?”車夫回答說:“天下沒有有才能的人,只有您一個有才能,因此您失去了自己的國家。” (郭君聽了,高興起來,)伏在車前橫木上嘆息道:“唉!做一個有才能的人這么痛苦嗎?”這時他感到身體疲倦,沒有力氣,頭枕著車夫的膝蓋睡著了。車夫抽出自己的腿,換上土塊,遠遠地離開了郭君。最後,郭君死在荒野中,被虎狼吃掉了。這就是那種至死不醒悟的人了。

四.注釋

1.郭:通"虢",中國周代諸侯國名.
2.乾脯粱糗:(乾脯梁糗)乾脯,乾肉 梁糗(qiú),乾糧,或炒熟的米麥穀物
3道諛:阿諛奉承
4.軾:設在車廂前面用作扶手的橫木
5.解:通"懈",懈怠
6.疎行(疏行),閒行,漫步
7.生:通"醒",覺醒,覺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