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元寺[陝西西安歸元寺]

歸元寺[陝西西安歸元寺]
歸元寺[陝西西安歸元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古長安歸元寺,地處關中腹地--古長安城西二十公里處。西鹹新區灃東新城(原長安區)王寺街道辦事處五一村(許村),東伴秦阿房宮遺址,西依灃河畔、南見悠悠秦嶺,北臨渭水之濱。歸元寺的“歸元”名稱來自於佛經中“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 據《長安縣誌—寺觀志》記載,古長安歸元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距今已有1300餘年歷史,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千年古寺。

歷史沿革

初建

據《長安縣誌—寺觀志》記載,古長安歸元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當年唐三藏法師玄奘西行印度求法出長安西門,沿如今的西蘭北路上行;歸來時,順西蘭南路折返。歸元寺即是玄奘法師求法歸來後進入長安城前住錫之最後一站。 當地傳說,歸元寺最早為隋代的行宮,楊廣曾來此射獵,唐時改為寺院。

修繕重建

歸元寺[陝西西安歸元寺] 歸元寺[陝西西安歸元寺]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黨和國家宗教政策的全面落實,古老的長安歸元寺迎來了新生。尤其是2002年上慈下光法師受邀主持歸元寺以來,歸元寺得到了快速發展。迄今為止,歸元寺先後恢復了三門、天王殿、地藏閣、方丈室、五觀堂及僚房若干間,並重新修葺了臥佛殿,新建了歸元念佛堂。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附近村民開始發心恢復寺院。2002年,寺院現任住持方丈釋慈光與四眾共同發心,翻修了臥佛老殿,重建了山門、寮房和齋堂等,又投資八十多萬建成念佛堂(即後殿),使道場初具規模,佛事活動也得到了恢復。

規模建制

寺院大小

據歷史記載,當年的歸元古剎占地百餘畝,但在清末道光年間回民起義中,歸元寺老殿大部毀於兵火。後又經文革,歸元寺再遭浩劫,元氣大傷,到文革結束後,歸元寺僅一間臥佛殿倖存。

建築風格

寺內松柏參天,殿宇雕樑畫棟、雄偉壯觀,香火旺盛,是民眾嚮往的佛教聖地。

主要景觀

主殿

歸元寺[陝西西安歸元寺] 歸元寺[陝西西安歸元寺]

民國期間,有能慧和尚住此,當時寺內有大殿臥佛殿三間,門欄很高,中間開間很大,供有臥佛惟妙惟肖,方圓民眾稱“許村睡佛爺”、“睡睡爺”。

配殿

東有菩薩殿(當地民眾把觀世音菩薩誤為送子娘娘,因此又稱“娘娘殿”),西有伽藍殿(有一說法珈藍菩薩是關公,因此又稱“老爺殿”),另有十八羅漢堂、東西廂房和鐘鼓二樓。臨解放時,從安徽、河南、山東來的難民在院子裡搭棚居住。土地改革時期,寺院改為學校,大殿作為教室因而倖存。

講經堂

2012年9月,歸元講經堂奠基,總建築面積 3000多平方米,樓高三層,計畫於2014年年初完工並投入使用。

地理交通

地理位置

歸元寺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王寺鎮(為西安未央宮所在地址)中心地段,西依灃河,南面終南,北旁溝通西安、鹹陽新建世紀大道,人傑地靈,交通便利。

交通情況

鹹陽: 自長途汽車站乘坐鹹陽至斗門公車到歸元寺站(汽車站內每40分鐘發車一趟)
外地: 在西安市內乘坐103、901、902、K631、222、224、301、303、407、210、223、50、104、106、108、23、212、1、701、225、234路公車到達城西客運站,轉乘722到歸元寺站下車

其它相關

寺廟廟會

據歸元寺住持方丈釋慈光介紹,唐貞觀19年(公元645年),玄奘法師西去歸來,就登座於本寺。寺院盛情接待,賓主共慶求法圓滿,寺南兩台大戲同唱一個多月。這年的正月二十三,朝廷指派左僕射梁國公房玄齡來歸元寺,這才迎請玄奘法師進了國都長安城。自此,每年的正月二十三便成為當地流傳至今的古廟會日。

最新發展

經西安市長安區人民政府批准,歸元寺被確定為宗教活動場所,並成立了歸元寺管理委員會。 在我國文化大發展的新形勢下,尤其是陝西省西鹹新區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下,歸元寺又提出了建設“長安歸元寺佛教文化園”的整體規劃。歸元寺佛教文化園計畫採用總體規劃,分階段實施的方式,計畫用三期工程,到2025年全部竣工建成。“長安歸元寺佛教文化園”運營模式的最大特色是採用文化體驗的嶄新模式,以佛法僧三寶具足為依託,以落實“人間佛教”和“玄奘文化”為出發點,以人文教化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為落腳點,通過人的參與、體驗,達成身心的淨化和文化、生命的感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