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仁論壇

歸仁綠豆餅,是一種直徑2.5厘米左右的綠豆糊滴出來的小餅。 第四、磨綠豆糊。 經過這五道工序,正宗的歸仁綠豆餅就製成了。

歸仁概況

江蘇省泗洪縣的一個鎮。歸仁鎮位於泗洪縣的西北部,西接和安徽省泗縣,北與徐州市睢寧縣、宿遷市宿豫區毗鄰,轄20個行政村(居),社會總人口6.02萬人,鎮域面積11700公頃,耕地面積6041公頃。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06元。鎮名“歸仁”源於明朝萬曆四年(1576年),宿遷知縣喻文偉建歸仁集,據孔子“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的名句而定名為“歸仁”。 歸仁鎮是江蘇省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江蘇省高品質棉生產基地、江蘇省無公害小麥生產基地,農副產品資源十分豐富。年均產糧4.15萬噸、優質棉花1118噸,其中彩棉480噸、家禽33萬羽、生豬出欄3萬頭,意楊栽植總量達350萬株,全鎮活木蓄積量10萬立方米。七里村高品質彩棉生產基地、楊圩村萬畝西瓜生產基地、江橋村千畝蘆蒿生產基地已初具規模。 歸仁鎮水陸交通便利,寧宿徐高速公路和205省道穿境而過,五級航道徐洪河橫貫東西,南距泗洪縣城20公里,北距宿遷市區27公里,至南京222公里,至徐州觀音機場僅60公里。 目前,全鎮已初步形成食品、紡織、木材加工等支柱行業。其中規模以上糧食加工企業6家,棉花加工企業3家,紡織加工企業2家。其中,上海客商投資300萬元的宿遷仁春工藝品有限公司已建成投產,蘇州客商投資2500萬元的傑達棉業有限公司的棉紡項目即將建成投產。

歸仁特產

歸仁綠豆餅,是一種直徑2.5厘米左右的綠豆糊滴出來的小餅。別小看這小小的豆餅,它能集炸、炒、燉、燴、燒於一身,既可當主食,又可作菜餚。這種土特產品不僅在泗洪家喻戶曉,而且名揚省內外,凡是外地來的賓朋或客商,只要品嘗過歸仁綠豆餅的,無不嘖嘖稱讚,甚至要帶些回去和親朋共享;在外地工作的泗洪籍的人,也都念念不忘歸仁綠豆餅,總希望經常嘗嘗家鄉的這種美味佳肴。
歸仁綠豆餅並非所有綠豆都能製作,只有一種名曰明綠豆的才是歸仁綠豆餅的正宗原料。明綠豆為泗洪縣有名的特產之一,它光澤明亮,碧綠如玉,其形像精工雕琢的玉珠,所以人們又稱它為明珠綠豆。這種綠豆集食用、藥用於一身。
相傳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至泗州境內時,因受酷熱,中暑病倒曹家廟,多虧及時用明綠豆熬制綠豆湯為他解暑,才使病情由劇而緩;後,泗州知州莫之翰將聖駕接至州衙,又命廚師用明綠豆熬煮\"綠豆泥\"進奉聖上。康熙帝因病已愈,加上食了從來沒有吃過的綠豆泥,心中十分高興,對綠豆泥贊口不絕,稱贊明綠豆為\"豆中之寶\",要求泗州鄉農廣為種植,選取上等精品送入宮中享用。從此,明綠豆便身價百倍。歸仁綠豆餅就是用這種明綠豆拉Z昔、浸泡、磨糊、滴鍪煎制而成的。
相傳,歸仁綠豆餅起源於明代萬曆年間,有一戶江姓豆類作坊,不僅經營黃豆製品,如豆腐、豆腐乾、千張、黃豆芽等,也經營綠豆製品,如冬粉、綠豆牙等。一次在做綠豆冬粉時,因一連二十多日陰雨,冬粉無法晾曬,江家就將泡過的綠豆磨成糊狀,再將製作煎餅的鏊子燒熱,在上面擦上少許豆油,將綠豆糊,一點點滴在上面,這就成了一個個小園形的綠豆餅,吃起來,味道鮮,但口感不太好,因豆餅中有豆皮,後來經過反覆實踐,不斷總結經驗,使綠豆餅越做越精製,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製作工藝:
第一、浸泡。首先將綠豆放在清水裡淘乾洗淨,然後將其倒在清水裡浸泡。浸泡的時間視溫度高低而定,夏天天熱溫度高,一般浸泡四個小時,冬天天冷,溫度低,浸泡時間需十小時左右。
第二、搓豆昔。將浸泡好的綠豆從水中撈起,用手將浸泡過的綠豆皮搓掉,然後再將整綠豆搓成豆醋。
第三、殺沫。將搓好的豆豆昔,置放在容器中,放入熱的豆油或豬油,再用手搓,經過熱油搓制的豆Z苜發光、發亮,其目的是用經過搓制的豆豆昔膺豆糊沒有泡沫。
第四、磨綠豆糊。將經過搓制的豆豆昔用小水磨磨成細豆糊。
第五、滴煎。先將鏊子燒熱、擦油,然後將綠豆糊一滴一滴地滴在鏊子上,小火煎制,反覆翻動,至豆餅兩面煎黃為止。
經過這五道工序,正宗的歸仁綠豆餅就製成了。
歸仁綠豆餅的特點是:外觀沽黃、透亮,品嘗豆味純正,手感潤滑,且折不斷。如今,歸仁綠豆餅已占領泗洪市場,而且外銷上海、蘇州、常州、南京和淮陰等地,成為歸仁一項重要的致富項目。

論壇簡介

論壇是由歸仁家鄉熱心人士建立的免費論壇,供歸仁人交流,提供人才,房產,家裝,求職,學校,教育,親子,等信息,讓外鄉人了解歸仁發展大計。

論壇宗旨

堅決宣傳家鄉,服務家鄉,為歸仁服務,服務歸仁家家戶戶,創造平安歸仁。法制歸仁,小康歸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