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瓷塑藝術解讀與辯識

歷代瓷塑藝術解讀與辯識

1、越窯瓷塑 5、定窯瓷塑 1、青瓷瓷塑工藝

圖書信息

作 者: 馬騁 著
出 版 社: 上海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 2009-8-1
版 次: 1
頁 數: 116
印刷時間: 2009-8-1
開 本: 大32開
印 次: 1
紙 張: 銅版紙
I S B N : 9787811184990
包 裝: 平裝

內容簡介

馬騁,文化學者,畢業與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和華東政法學院國際經濟法專業。主要著作有《 市民消費投訴訴訟指南 》、《 警惕消費心理誤區 》、《 桃花美女——中國近代彩瓷的民間絕唱 》、《 中國名窯地圖 》、《 歷代瓷壺鑑藏 》、《 瓷繪丹青——歷代瓷畫解讀與辨識 》等。
本書為他的全新專著《歷代瓷塑藝術——解讀與辨識》。本書保留了他以往陶瓷文化著述的審美鑑賞風格,側重從歷史、文化、審美角度對瓷塑藝術進行解讀,以使讀者在對中國瓷塑藝術鑑賞中獲得審美愉悅。

作者簡介

馬騁,男,文化學者,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和華東政法學院國際經濟法專業。現就職於解放日報報業集團。主要著作有《市民消費投訴訴訟指南》、《警惕消費心理誤區》、《桃花美女——中國近代彩瓷的民間絕唱》、《中國名窯地圖》、《歷代瓷壺鑑藏》,主編《上海民間藏館》。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瓷塑溯源
一、瓷塑的起源與發展
二、瓷塑在中國雕塑史上的地位
三、當代中國瓷塑藝術
第二章 瓷塑流派與藝術風格
一、瓷塑流派與地域特點
1、越窯瓷
2、龍泉窯瓷塑
5、定窯瓷塑
4、磁州窯瓷塑
5、吉州窯瓷塑
6、德化窯瓷塑
7、景德鎮窯瓷塑
8、石灣窯瓷塑
9、潮州窯瓷塑
二、瓷塑藝術風格
1、功能的實用性
2、題材的廣泛性
5、表現的寫實性
4、藝術的互通性
第三章 瓷塑題材與文化內涵
一、瓷塑的題材
1、宗教神像類
2、人物故事類
5、仿生瓷塑類
4、吉祥祈福類
5、政治圖像類
二、瓷塑的文化內涵
1、瓷塑與宗教文化
2、瓷塑與世俗文化
5、瓷塑與政治文化
第四章 瓷塑造型特點與製作工藝
一、瓷塑造型特點與構圖形式
1、造型特點
2、構圖形式
二、瓷塑製作工藝
1、青瓷瓷塑工藝
2、白瓷瓷塑工藝
5、影青瓷塑工藝
4、青花瓷塑工藝
5、彩瓷瓷塑工藝
附錄 瓷塑收藏與辨識
一、瓷塑的收藏
1、瓷塑收藏類型與選擇
2、瓷塑行情與價格
5、瓷塑的保養
二、瓷塑的辯識
1、單色釉瓷塑的辨識
2、青花瓷塑的辨識
5、彩色瓷塑的辨識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插圖

第一章 瓷塑溯源
一、瓷塑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的雕塑歷史悠久,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發現了陶塑品,我們的祖先將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對神秘大自然的虔誠和對原始宗教的信仰,用手中的泥土塑造了自己想像的神靈、偶像和人類自身。同時又用自己手中粗拙的工具,在石頭上雕刻各種形象的石雕作品,這種“雕”和“塑”的造像方式,最終產生了一個具有獨特魅力的藝術辭彙:雕塑。到了戰國時期,開始出現有文字記載的雕塑理論。《韓非子·說林下》記載:“恆赫日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最早的雕塑是畫苑的一個藝術品種,畫家兼作雕塑,沒有平面藝術和立體藝術之分,以後逐漸由民間藝人將雕塑單獨承傳,出現了“雕鑾匠”。到了宋代,劉道醇在所著的《五代名畫補遺》一書中,將雕塑單列成“塑作門”、“雕木門”,與人物、山水等諸科並列,將平面藝術和立體藝術加以區分,從此雕塑在理論上從繪畫中徹底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品種。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