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傳播論綱

武術傳播論綱

三、武術影視的傳播價值 三、武術的決鬥價值 二、武術傳播內容的策略

目錄

圖書信息

書籍作者:王林
圖書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圖書原價:25.00元
出版時間:2011-05 印刷時間:2011-05-01
開本:32開 頁數:278 頁
裝訂:平裝 ISBN:978-7-216-06755-3

武術傳播論綱武術傳播論綱

內容簡介

武術需要傳播,需要推廣。“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此借用一句官方語言,“把武術積極穩妥地推向世界,為各國人民所享用”,這是1982年首次全國武術工作會議的決議精神之一,時至今日依然有效。“全球化”已經成為學術界張口不談閉口談的話題,而“全球化”的“整肅”影響和“同化”功能也非同一般,包括武術在內的傳統文化界希望通過自身“走出去”對“全球化”實施“反”作用,積極尋求和拓展生存空間,這就需要傳播,同時需要對武術傳播展開研究,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說武術的國際化發展需要傳播,武術的國內發展同樣需要傳播,這是由於域外武技和其他體育項目“搶灘”中國大地,“蠶食”了武術的生存根基,搶占了武術的固有市場,如何讓國內客群正確認知武術、習練武術、喜愛武術,並上升到“國學”的高度,這也需要傳播,而且需要有“技巧”的傳播手段。“牆內開花牆外香”、“養在深閨人未識”均是失衡的發展狀態,國內、國外的良性互動才是武術傳播的終極追求。
《武術傳播論綱》一書在對武術價值粗略分析的基礎上,對武術當代傳播(教育、競技、暴力、影視)的現實解讀、評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武術傳播的現實基礎,並對武術傳播的要素進行了微觀分析、闡述了武術跨文化傳播的障礙,並提出了武術的現代傳播策略,這一邏輯主線是清晰的,分析是客觀的,結論是中肯的。該書的出版豐富了武術傳播研究,並且能夠為國家武術主管部門制定武術傳播策略提供參考,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以及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播均具有一定借鑑意義和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王林,1973年生,副教授,湖北隨州人,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流動站在站科研人員。1998年6月畢業於湖北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文學院新聞學專業,並獲得教育學、文學學士學位,同年7月在武漢理工大學(原武漢汽車工業大學)參加工作至今。2002年9月-2005年6月畢業於武漢體育學院,獲教育學碩士學位。2006年9月-2009年6月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獲教育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武術與傳統體育養生,對武術傳播、傳承與傳統養生等有一定的研究。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等研究課題十餘項,共發表各類相關學術論文40餘篇,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學術交流,並作專題發言。

圖書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武術價值概說
第一節 武術與價值界說
一、武術概說
二、價值概說
三、武術的當代價值
第二節 武術的工具價值
一、技擊價值
二、健身價值
三、經濟價值
第三節 武術的人文價值
一、藝術審美價值
二、道德修養價值
三、文化傳承
第二章 武術傳播的現實表征
第一節 教育傳播
一、武術教育的歷史發展
二、武術教育的時代價值
三、武術教育的現代演進
四、武術教育傳播評述
五、小結
第二節 競技傳播
一、武術競技產生緣由
二、武術套路競技的當代發展
三、武術競技傳播評述
四、小結
第三節 “暴力”傳播
一、“打”與“練”——中國武術的一體兩翼
二、武術套路傳播的困境及轉向
三、當代武術傳播“暴力”轉向的深層動因
四、小結
第四節 影視傳播
一、武術影視的發展演進
二、武術影視的本體解讀
三、武術影視的傳播價值
四、小結
第三章 武術傳播的基礎
第一節 需要
一.需要層次理論及演進
二.人類的健康需要及與體育運動的關係
第二節 認 同
一、認同及其特徵
二、文化認同
三、認同的核心
四、武術認同的現實困境
五、武術認同的現實路徑
第三節 人類的決鬥本性
一、決鬥的歷史淵源
二、決鬥的本質
三、武術的決鬥價值
四、中國武術決鬥的前景展望
第四節 武術海外傳播的基礎
一、武術海外傳播的內在基礎: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二、武術海外傳播的外在基礎:武術文化的神秘性
第四章 武術傳播的微觀分析
第一節 武術傳播的傳者
一、國際武術聯合會
二、中國武術協會
三、民間武術傳播者
四、武術傳播的“意見領袖(輿論領袖)”
第二節 武術傳播的內容
一、武術傳播內容的現狀及困境
二、武術傳播內容的策略
三、小結
第三節 武術傳播的媒介
一、武術傳播媒介缺少新意
二、武術的網路化傳播力度不夠
三、武術信息化建設滯後
四、小結
第四節 武術傳播的客群
一、缺乏客群市場區隔
二、傳播過程中忽視客群的心理反應
三、武術傳播過程中忽略了反饋機制
四、小結
第五章 武術跨文化傳播的障礙
第一節 跨文化的含義
第二節 武術發展史上的跨文化交流
第三節 武術跨文化傳播的障礙分析
一、武術發展的自我中心主義
二、武術發展的自卑情結
三、武術內容結構的特殊表現形式
四、武術的“誤讀”
五、武術技擊消解
六、中國武術注重“道”的追求
七、武術發展的西方化改造
八、武術生存空間遭受嚴重擠壓
第四節 武術跨文化傳播的巨觀策略
一、加強武術的文化身份認同,實現平等對話
二、加強武術的自身變革
第六章 武術的後現代傳播
第一節 後現代思潮的興起與特徵
一、後現代思潮的興起
二、後現代思潮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武術後現代傳播的機遇
第三節 武術後現代傳播策略
一、武術傳播是一個複雜的巨系統,需要對其作出長遠的具體規劃
二、全面梳理和認識武術
三、深入研究武術傳播的文化生態環境
四、深入研究武術傳播的客群層,實施分層傳播策略
五、加大中國文化的傳播力度
六、解構、重構武術傳播的內容體系
七、加強武術的科學研究力度
結 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 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