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粳4號

武粳4號

武粳4號於1988年育種的遲熟中粳。1993年4月通過江蘇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它適宜於鎮、寧、揚丘陵區和蘇中套用,同時也適用於安徽等類似地區和蘇南麥茬直播套用。畝產潛力從區試分析應在750kg左右。

基本信息

一、來源

江蘇常州市武進區稻麥育種場以復羽1號(復虹30/羽後錦)/8301,雜交選育,於1988年育種的遲熟中粳。1993年4月通過江蘇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蘇種審字168號。

二、試驗簡況,適應範圍和增產潛力

省區試稻穀畝產在515~744.7(東海縣農科所1991)kg平均601.6kg較CK(鹽粳2號)增11.2%,兩年平均畝產562.5kg,較CK增9.86%,生產試驗較CK增16.45%。適宜於鎮、寧、揚丘陵區和蘇中套用,同時也適用於安徽等類似地區和蘇南麥茬直播套用。畝產潛力從區試分析應在750kg左右。

三、主要特徵特性:

幼苗,芽鞘無色,秧苗挺拔健壯,葉短挺而色偏淡,葉幅略窄,秧田分櫱較強。成株高90~95cm株型偏緊湊,莖桿粗壯堅韌,5月中下旬播種時伸長節間5個,基部節較短,主莖總葉片數16~17,劍葉短挺而色淡綠。長22~23cm,寬1.35cm,劍葉與穗屋基本一致。穗型中等偏上,穗下節間一般25cm左右,穗層整齊,穗長15~16cm,平均單穗95粒左右,結實率90%,單穗淨谷2.5克以上。穀粒橢圓形,長6.9mm,寬3.8mm,充實度好,千粒重27~28克,稃色和稃尖稈黃色,短護穎無色,柱頭無色,穀殼薄。
武粳4號屬短日照較敏感扣粳偏晚熟品種,生育期在區域試驗中從南到北為146-155天(蘇南短,淮北長),灌漿速度快,成熟時稈青子黃.大田分櫱力較強,一般每畝有效穗28萬左右,最高莖櫱數38萬上下,在海南12-12.5小時日照的冬繁時,主莖總葉齡數10-11齡,全生育期110天左右。

四、米質

江蘇省農科院1993年測定:糙米率84.7%,精米率78.6%,整精米率75.2%,粒長5mm,長寬比1.61,鹼消值6.06,糊化溫低,膠稠度113mm,米質透明,蛋白質1.5%,屬優質二級,2003年,我們以海南收種子(開花至成熟為35天),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選項測試結果,堊白粒率27%,堊白度2.6%,透明度二級,糊化溫七級,膠稠度78mm。檢測編號2003——科——849。
江蘇省1992年區域試驗總結:建議明年提請審定,作為粳型優質米推廣套用。

五、抗性

稻瘟白葉枯均有較廣譜的抗性。經中國水稻所檢測,高抗稻瘟生理小種中A15,中B7、中C7、中D7、中F1、中E3六個,抗中A3,中A55、中A63、中B13、中B15、中B17、中B27、中C13、中C15、中D3、中D7、中E1、中G1十三個;中抗中A13、中C11兩個。白葉枯抗性經江蘇省農科院檢測Ks-6-6、Ks1-21、浙173、Js49-6均為“R”級。

六、套用前景和經濟社會效益分析

在區試和生產試驗中,稻穀畝產平均較對照增9.86%,生產試驗較對照增16.45%。米質達國頒優質2級。按審定時計算年增產值(稻穀增8239萬元,米質價增6074.4萬元,縮值為0.85)1.2169億。由於抗譜較廣適應性較好,目前江蘇省淮北安徽每年尚有40多萬畝。累計套用面積620萬畝。實際社會經濟效益為6.2873億元。安徽還有種子公司在2003年來要求支持審定證書(副本),以使經營合法。

七、栽培技術建議

根據調查情況武粳4號畝產650kg以上的株高95cm穗粒結構為有效穗26~27萬,單穗總粒105左右,結實率90%以上,千粒重27克,建立這樣的目標群體,提出以下栽培建議:
7-1適播育壯秧:在蘇中育大苗移栽可5月中旬落谷,6月中旬移栽,畝播量25~30kg。培育帶櫱壯秧。
7-2寬行窄距,合理密植,提高群體素質:行株距7.5寸╳4寸,每畝2萬穴,每穴3~4苗,基本苗6~8萬,栽後18-20天苗櫱數達26-27萬,總苗櫱數控制在34-35萬。增育健壯群體和提高單穗穎花數。
7-3均衡施氮、磷、鉀配合:首先秧田在播種關施好基面肥,並注意秧床在播種前一天畝施硫酸鉀或氯化鉀10公斤。目標650kg以上稻穀畝產大田,每畝應施純氮20kg,氮:磷:鉀的配比為1:0.3:0.5。試驗證明,磷、鉀肥以基肥形式施入增產效果最大,拔節以後施是一種浪費,基至延緩灌漿。氮肥的前後配比按6:4運籌最好。
7-4水份調控:水份調控的重點是以水調肥和以水調氣,前期以淺水插秧寸水抗苗返青,薄水層促櫱;中期多次輕擱田,第一次輕擱可以達到預定穗苗數的80%開始,後期脫水上水養根保葉,控制群體而促進個體健壯。
7-5病蟲雜草的防治:播前發須進行種子的藥劑處理,秧田期做好灰飛虱、稻薊馬等苗期病蟲防治,栽秧前應帶藥移栽,嚴防苗期病蟲帶入大田。大田防治必須注意綜合防治和分階段總體防治,根據病蟲發生規律與水稻生理時期,通過栽培技術使稻株健壯,減少危害;用藥儘可能混配兼治,減少施藥次數,提高防治效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減少污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