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七俠

武當七俠

金庸筆下《倚天屠龍記》的人物,包括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岩、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是武當派祖師張三豐的七位弟子,親傳武功的只前五位,殷梨亭與莫聲谷由師兄授教。七俠的資質人品無可挑剔,江湖上威望崇高,其中宋遠橋和俞蓮舟武功最高。合體陣法為真武七截陣,有震懾群雄的威力。後來俞岱岩殘廢,張翠山自刎,莫聲谷被偷襲所殺,七俠折損其三。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後記表示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情義比男女之情更是小說的重點。歷史上真有其人。

基本信息

看到詞條名,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金庸先生筆下的《倚天屠龍記》中的角色,他們分別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岩、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其實,武當七俠與全真七子一樣,在歷史上,他們也是真有其人的。據記載,他們的真實生卒年月如下,至於他們在小說中的身份,亦一併記下:
武當七俠武當七俠

宋遠橋

(公元1295--1380)
張三豐的第一個徒弟。宋遠橋有一子宋青書。宋青書後來不幸地成為武當派的叛徒,並親手殺死了七師叔莫聲谷。
武當七俠武當七俠

俞蓮舟

(公元1303--1387)
張三豐的第二個徒弟。
武當七俠武當七俠

俞岱岩

(公元1306--1379)
武當七俠中的第三位。

張松溪

(公元1310--1394)
明中葉浙江瑾縣人,擅長武術,師父為孫十三老,為太極拳的重要傳人之一,他自言其武功傳承自武當張三豐。金庸小說中的張松溪是張三豐的第四個徒弟。

張翠山

(公元1313--1346)
張無忌之父,外號銀鉤鐵劃,位列武當七俠第五。

殷梨亭

(公元1318--1403)
張三豐的第六個徒弟,在第一版倚天屠龍記中,被稱為殷利亨。 他曾經與峨嵋派紀曉芙訂有婚約,後來又和紀曉芙的女兒楊不悔結婚。

莫聲谷

(公元1323--1357)
張三豐的第七個徒弟。被武當叛徒宋青書和成昆的徒弟陳友諒所殺。

武功

內功:太極勁、武當九陽功、純陽無極功、
拳腳:太極拳、震山鐵掌、武當長拳、武當三十二式綿掌、虎爪手、虎爪絕戶手、一十二式陰陽手、二十四式鶴嘴勁點龍躍竅、無極玄功拳(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輕功:輕功之梯雲縱(心法)
劍法:太極劍、柔雲劍術、陰陽兩儀劍法、神門十三劍,七十二式繞指柔劍、銀鉤鐵劃(判官筆、鑌鐵鉤):二十四字倚天屠龍功
單刀:玄虛刀法
暗器:芙蓉金針(見金庸《書劍恩仇錄》)
陣法:真武七截陣

陣法

真武七截陣
武當派祖師張三豐所
創陣式。他從真武神像座前的龜蛇山、龜山,心想這一龜一蛇正是兼收至重至靈的兩件物性,竟從中創製出一套精妙無方的武功出來。然而,從大氣磅礴的龜、蛇二
山山勢演化而來的武功決非一人之力能同時施為。於是他傳了七位弟子每人一套武功,各有精微奧妙之處,若二人合力,則攻守妝備,威力大暗。若三人同使,比二
人同使的威力又強一倍。四人相當於八位高手,五人相當於十六位,六人相當於三十二位,七人相當於六十四位當世一流高手同時出手。因無機緣,此陣一直未經實
戰,只在張三豐百歲壽辰之際,群雄上武當山逼問張翠山時,宋遠橋決定用此陣,誰知此陣未擺,張翠山夫婦卻因驚痛愧疚雙雙自刎。

流傳

武當派的正式流傳,大約開始於明代。武當山雖在唐代就開始建造道觀,但真正的黃金時期卻是在明代。明成祖朱棣登基,推崇武當道教,調集民工30萬人;用了13年時間,在武當山修建了33處建築群,號稱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十二祠、十二亭、三十九橋等,綿延140華里,建築格局均依經書上的真武修仙故事,由工部設計而成。至今武當山紫霄官正殿樑上仍有大明永樂十一年(1413)、十二年聖王御駕敕建的字跡。三天門絕壁上則有“一柱擎天”四個大字,蔚為壯觀。天柱峰頂太和宮又稱金殿,殿中供奉張三豐銅鑄鎏金坐像。武當道教的黃金時代從這時開始,武當的武術門派,也是在這個黃金時代中產生的。

歷史

據《王征南墓志銘》,最早傳授內家拳見於記載的是陝西人王宗、王宗傳溫州陳州同,到張松溪手裡遂蔚為大觀,張松溪,正德元年(1506)前後生於溫州,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左右卒於貴州玉屏。張松溪自稱得張三豐真傳,為武當派第三代傳人。他後來遊歷江猢,又得峨眉真傳,創立武當松溪派內家拳,武當派從
此名聲大震。傳說曾有少林僧70人慕名而不服,上門挑戰,松溪袖手安坐,兀然不動,一僧忽從半空躍起,施展連環腿法,想要以少林絕技破其氣功。松溪仍是平
心靜氣,只在少林僧攻勢將至的一霎那,微微側身抬手,少林僧便如斷線風箏般忽然失了去勢,飛出窗外,落在高樓之下。從此武當拳法,無人不服。


歷史記載

對武當派描寫的最為詳細的,莫過於金庸的《倚天屠龍記》。至於書中武當七俠的真實性金庸曾言:“據舊籍載,張三豐之七名弟子為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岩、張松溪、張翠山、殷利亭、莫聲谷七人。殷利亨之名當取義於《易經》‘元亨利貞’,但與其餘六人不類,茲就其形似而改名為‘梨亭’。”但是那本“舊籍”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金庸沒有交待。疑為《太極拳勢圖解》(1921年北平體育研究社出版),其中有關於七人學藝的故事,講的是宋遠橋、俞蓮舟等七人為友,因同往武當山,訪一個名為“夫子李”的高人不遇,剛好碰到張三豐,於是七人拜其為師,學習名為“十三式”的太極拳。實際,真正成為張三豐弟子的僅為張松溪、張翠山兩人,而真正得其真傳著僅張松溪一人。

現狀

2004年11月,自稱武當龍門派第25代掌門人的王興清近日又向外界宣布,威震武林但失傳多年的“武當七星劍陣”將重出江湖!11月10日,武當道士們
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廣場進行的賽事宣傳活動上表演。遭到青城派掌門人劉綏濱得質疑,稱其陣法過於簡單,尚不如青城派的“天罡北斗七星劍陣”,差點引起兩派
掌門人對簿公堂!

現掌門

王興清,道號:〈信玄子〉是武當山龍門派第二十五代,純陽派第二十三代,松溪派第十三代傳人,現為武當武術百傑之一,享受武當特區政府傳承人津貼。個人事跡已收入於《中國民間武術家名典》及《世界名人錄》。
現任武當拳法研究會理事,武當武術協會副會長、常務理事,武當武術文化研究傳播交流中心主任,中國民間武術家,國家一級裁判員武術六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