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鎮

武林鎮

武林鎮地處西江南岸,位於廣西貴港市東部,東與藤縣天平鎮接壤,南與大安鎮相連,西與上渡鎮毗鄰,北與丹竹鎮隔江想望,水陸交通便利,距南梧二級公路僅5公里,容太公路穿境而過,沿江岸線全長22公里,江闊水深,航運發達。停建多年的武林港工程於2006年8月由廣西武林港貿易有限公司續建,一期工程投資3000萬元,將武林港定位為以貨櫃業務為主,結合散貨裝卸的商用碼頭,並擬建進港專用二級公路,全長6.9公里,接通南梧二級公路。武林港建成投產後,年吞吐量將達到100萬噸,對武林鎮及周邊鄉鎮乃至全縣的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基本信息

區域概況

全鎮轄7個村委會,101個農經社,總人口約2.8萬人,總面積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00公頃,其中水田666.7公頃,旱地133.3公頃,山林地面積1000公頃。2006年總人口為27170人,國民生產總值為1.51億元,較上年比增8.6%,其中工業總產值0.47億元,較上年比增8.7%,農業總產值1.02億元,較上年增長5.4%,財政收入124萬元,較上年增長11.2%。

經濟發展

武林鎮農村經濟占主導地位,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紅薯,經濟作物有木薯、花生、甘蔗、蠶桑、荔枝、龍眼、棗子、速豐桉等,畜漁產品有瘦肉型豬、仔豬、三黃雞、塘魚。武林有種桑養蠶的傳統,蠶絲細長柔韌,且有光澤,可與蘇杭蠶絲相媲美。糧食生產大力發展優質谷占糧食麵積80%以上,無公害蔬菜等有市場價值高的經濟作物。建成萬畝優質石硤龍眼基地。發展3000畝蠶桑基地:推廣養殖瘦肉型母豬年出欄豬花5萬頭基地,同時抓好豬牛品種改良;l800畝魚塘全放養肉魚。2006年,全鎮桑園面積達2000畝,養蠶業向基地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近年來,武林鎮不斷推廣先進技術,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化,集約化轉型,逐步形成羅雲村、李練村的蠶桑生產基地,龍眼生產基地,竹南村、上旺村的三黃雞養殖,速豐桉種植等一村一品經濟基地。此外,木薯、蔗糖等工業資源型農產品的種植面積也不斷擴大。
鄉鎮企業和非公經濟蓬勃發展。塑編廠、出口紅磚廠、煙花炮竹廠產品遠銷省內外:利用西江航線大力發展水上運輸,全鎮有300噸以上大小船隻220艘(大的1500噸):造船廠擴大場所,建造千噸船;投資200萬元新上項目的木衣架出口廠四月底正式投產:今年3月份招商木薯澱粉、飼料加工廠已落戶武林;個體工商業戶逐年增加。

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已建成橫垌口商貿區,電影院商住區,舊市場開發區,外賓工業園區,港口建設進一步完善,新的港口城鎮將初具規模。有待開發的永貴州(寶鴨州)、南蛇灘、草坪、絲木、沙灘、奇石林立競相爭輝,將給平南縣帶來旅遊業的興旺發達。

教育衛生

全鎮中國小8所,其中國中1所,在校學生3680人,教職工175人。鎮上建有衛生院1個,7個行政村均設有衛生室(所)。

歷史沿革

武林鎮歷史悠久,早於晉穆帝時(345―361年)設定平南縣第一個縣城,“武城縣”就座落在武林鎮。鎮上民間傳統文化娛樂形式多樣,有粵劇團、舞獅隊,正月搶花炮、五月龍舟賽等。
近年來,武林鎮黨委、政府進一步解放思想,緊緊抓住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力拓展與先進地區的經濟合作,加快接納東部產業轉移的步伐,招大引強,加強項目協調督辦服務,改善投資環境,積極發展民營經濟。至2007年上半年,在鞏固發展原有企業基礎上,新上一批項目,項目涉及造船、建材、燈飾、家私、針織、製衣、食品、貨運等領域,招商引資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