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傑

畢業時間與學校:1984年7月於瀋陽農業大學土壤農化系獲農學學士學位。 畢業時間與學校:1982年于吉林農業大學獲學士學位;1989年於瀋陽農業大學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1995-1996年德國Bayreuth大學博士後;1996-1999

基本信息

簡介

男,1962年6月生,研究員,副所長,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所土壤生態與農業生態工程中心主任、農產品安全與環境質量檢測中心主任;中國土壤學會副理事長;遼寧省土壤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綠色食品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84年7月於瀋陽農業大學土壤農化系獲農學學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植物營養與新型肥料;農業生態工程與農產品清潔生產

主要研究課題:新型高效肥料創製;綠色農業關鍵技術及示範。

﹡張旭東男,1957年3月生,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瀋陽生態實驗站站長,遼寧沈

陽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研究站站長;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引進國外傑出人

才計畫(百人計畫)”入選者,國際土壤聯合會會員,美國土壤學會會員,中國土壤學會土壤

生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遼寧省土壤學會理事長,《套用生態學報》和《土壤通報》編委,國

際多種SCI刊物評審專家。

畢業時間與學校:1982年于吉林農業大學獲學士學位;

1989年於瀋陽農業大學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1995-1996年德國Bayreuth大學博士後;

1996-1999 年 德國Bayreuth大學專職研究員;

2001-2002 年 德國Bayreuth大學客座教授;多次到德國、英國、美國、澳

大利亞、韓國、泰國等進行合作研究、訪問交流或參加國際會議。

主要研究方向:1)土壤物質轉化的微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過程;2)土壤碳氮環境地球化學循

環過程;3)穩定同位素技術研究與套用;4)土壤健康與環境土壤學。

主要研究課題:黑土氮素轉化的過渡特性及轉化調控研究(國家基金重點項目);土壤氮素

微生物轉化過程及氮素高效利用(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項目);除草

劑的轉化、傳遞和積累過程及環境安全(973專題);土壤胺基酸手性異構體

的環境意義及轉化更新過程(國家基金面上項目);土壤團聚體活性有機碳

的保護作用(國家基金面上項目);凍融作用下長期施肥北黑土氧化亞氮產生

過程和機理研究(國家基金面上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