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廟集鄉

武廟集鄉

武廟集鎮,地處固始縣南部,距縣城46公里,距工業重鎮三河尖鎮84公里。南與安徽省金寨縣毗鄰。人口30000人,交通便利,省道339,信葉高速,西寧鐵路橫穿全境,使武廟東接合肥,上海,西連信陽,武漢,處於眾多城市經濟圈的交叉地帶。

基本概述

武廟集鎮位於河南省固始縣南部山區的中心位置,鎮政府所在地距固始縣縣城46公里,距工業重鎮三河尖鎮84公里。該鎮東鄰皖西葉集鄉,南與金寨縣全軍鄉、鐵沖鄉隔河相望,西與段集鄉毗鄰,北與黎集、張老埠、趙崗三鄉鎮山水相連,境內有大別山主峰之一、固始第一高山——華陽大佛山(海拔1025.6米),有小型水庫兩座——華陽湖、白鷺湖。該鄉南北長22公里,東西寬7.2公里,總面積116.2平方公里,山場面積14萬畝,耕地2.02萬畝。境內交通便利,寧西鐵路、滬陝高速公路、339省道橫穿東西,黎武路、武鐵路縱貫南北,距滬陝高速公路兩個出入口、固始火車站均在8公里之內。

該鎮北部是丘陵,信葉高速公路以南為中、深山區。較大的山和山嶺有華陽大佛山(曹家寨)、白廟場、豹子嶺、皇姑山、百佛山、核桃尖山、五尖山等。華陽大佛山主峰1025.6米,是固始縣最高峰。山區有煤、銅、鋅、水晶石等(貧)礦藏。

乾淨漂亮的旅遊新鎮——武廟集 乾淨漂亮的旅遊新鎮——武廟集

武廟集鎮資源十分豐富,除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外,還有全國鉛,煤,花崗岩礦產資源,有茶葉、毛圓竹,油桐等林業資源,有天麻,辛夷、杜仲等中藥材資源。近年來,武廟集鎮黨委政府牢牢樹立了“吃虧就是解放思想,讓利就是轉變觀念,放開就是最大開放”的理念,銳意進取,築巢引鳳,依託資源,強力發展,初步形成了以旅遊經濟和茶葉產業為核心的區域經濟格局,走出了一條資源開發型的有效的強鄉富民之路,全鄉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強勁發展之勢。

歷史沿革

武廟集源於元、明間,武姓在附近河上修一橋於此興集,得名武橋集,明至清在集邊先後建關公廟、火神廟、雷祖廟、孤魂廟、奶奶廟等五座廟,清中期更名武廟集。明代,南部先後屬鎖口裡、獨山里、長江河裡、華陽里,中北部屬七賢里、岑名里。清代,南部屬長江河裡,北部屬趙市里。民國初大部屬長興區,武廟集及其附近為商城縣康區(1941年改桃園鄉)插花地。1940年大部屬固始縣長黃鄉、樟樹鄉。1931年5月4日,中共固始縣委、固始縣蘇維埃政府,在松樹崗正式成立(今陳淋子鎮大營村),縣委書記為陳初陽、縣蘇維埃政府主席為陳恆階。9月,縣委、縣蘇維埃政府西遷至王家樓(今武廟集鎖口村)。1947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境,同年10月在南部建鎖口區及鎖口鄉(因敵反撲,次年春撤)。1948年武廟集等解放區域屬樂道沖區,大部分同年底改段集區,先後建武廟、鎖口、皮沖、汪崗、鄧嶺、錢集、迎水寺等小鄉。東北部先後屬張老埠區、陳淋區。1951年置武廟集區,南部黃嶺、平陽、長江河三小鄉屬陳淋區。1955年11月撤武廟集區,改建武廟、鎖口二鄉,劃屬段集區。1956年8月撤鎖口鄉,將鎖口高級社劃武廟鄉,將長江河、平陽、黃嶺高級社改為妙高寺鄉。1958年9月設武廟管理片,屬紅蘇(大)公社(駐武廟集)。1959年改屬段集(大)公社。1961年9月建武廟(小)公社,屬段集區,南部屬陳淋區妙高寺(小)公社。1962年重建武廟公社,直屬縣。1974年南部的黃嶺、長江河、平陽三個大隊由陳淋公社劃入武廟公社。1983年改武廟鄉 。2011年1月5日,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武廟集鎮位於固始縣南部,轄1個居委會,16個行政村:街道社區、汪小莊村、太平村、李瓦房村、徐小店村、鎖口村、黃土嶺村、平陽村、長江河村、皮沖村、劉中樓村、迎水寺村、余樓村、錢老樓村、新店村、鄧嶺村、汪樓村。

經濟概述

截止至2007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27359.5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9389元,地方財政收入達243.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26.1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553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08元,該鄉固定資產投入14074萬元,人均固定資產投資7287元,財政收入中GDP的比重0.89,非農產業占GDP的比重為66.5%,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1。鄉鎮綜合經濟實力2007年在信陽市排名中居於第38位。重點工業5家(十八盤茶場、華陽大佛山茶業有限公司、華陽機械廠、華陽木業、蓼南建築材料場),年產值5425萬元。

特色產業

剛採摘的新茶 剛採摘的新茶

特色產業主要是旅遊產業和茶葉產業。一是重點旅遊城鎮,以華陽湖、蘇維埃縣政府舊址、大佛寺、白龍溝等為主的九大精品景點,以登山探險、佛教文化、茶香美食、紅色文化、生態休閒為主的五條黃金旅遊線路。二是茶葉之鄉,截止至2008年該鄉茶園3萬餘畝,年產華陽大佛山牌、十八盤牌信陽毛尖等不同級別160萬公斤,產值達1.8億元。“十一五”期間,以擴大茶園種植規模為基礎,使茶葉產業逐步走上規模化、集團化的發展道路,真正使武廟成為名副其實的茶葉之鄉。三是建設“三縱三橫”中等集鎮框架;2007年,武廟集鎮榮獲全市“六城聯創”先進單位,2008年榮獲全縣“六城聯創”工作先進鄉鎮。四是畜牧業發展。該鄉以九龍生態養殖園、太平生豬養殖場、老樓村養殖示範區、鄧嶺村養殖小區和瓦房養殖示範點等基地為龍頭的畜牧業繁育、生產、加工產業集群。

自然資源

該鎮野生動物有黃緣閉殼龜(二級保護)、娃娃魚(二級保護)、山雞(二級保護)、黃羊(二級保護)、長江河貢魚、野兔、貉、野豬、狼等。黃嶺村有國家二級保護樹種野生金錢松。瓦房村有野生冬蟲夏草。土壤有黃棕壤土和水稻土。年均氣溫15度,年降水量子1120豪米。無霜期218-—231天。農副產品以主產水稻、茶葉、毛竹、元竹、礦笆、板栗、桐油、木炭、天麻、貓爪草、黑木耳。長江河、皮沖河、迎水河、羊形河、柳木河流經鄉境。南部有鎖口、華陽湖兩個小型水庫,華陽湖水庫三條幹渠和梅山南乾渠縱貫北部。

旅遊資源

華陽大佛山旅遊風景區、華陽湖旅遊風景區、皇姑山旅遊風景區、天鵝湖旅遊風景區、白龍潭旅遊風景區、固始蘇維埃縣政府紅色革命遺址等均建於南部碧水群山之中。

花香嶺茶場、皇姑山茶業、五嶺茶場、曹家寨茶場、十八盤茶場茶園基地等農產、旅遊特色資源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