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當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

《武夫當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1895-1928)(全5冊)民國初年大牌記者陶隱親身見聞,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17年統治,13位總統,46屆內閣。存新聞之鮮活與生動,取史書之求實與大氣。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武夫當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圖書:武夫當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

《武夫當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1895-1928)(全5冊)民國初年大牌記者陶隱親身見聞,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17年統治,13位總統,46屆內閣。存新聞之鮮活與生動,取史書之求實與大氣。遍地梟雄,波詭雲譎。戰爭、政變、暗殺、政爭、學潮、工潮,什麼事都在姓共和制、總統制、聯邦制、君主立憲制、責任內閣制,樣樣都試過中國的現代化之路漫長而曲折。王學泰、吳思、張鳴、雷頤、李亞平、劉蘇里聯袂推薦。從晚清帝國崩潰到民國政府重新統一中國由帝制走向“共和”的轉型史,貫通中國古今歷史的關鍵環節,理解近現代中國政治的一把鑰匙。對今天來說,民國史也許是中歷史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一段,而1912年到1928的這一段尤為重中之重。至今我們也還不能完全弄清楚,讀明白。後來人回頭望去,許多現象還難以理解:軍閥多是“有槍就是草頭王”的粗人,可有時他們在法律程式面前也會心怯和低頭;那時夠得上知識分子這個稱號的也許就是十幾萬、至多幾十萬人吧,而其政治影響力、其社會示範效應,卻可以是空前絕後。王學泰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陶菊隱先生的著作,帶我走進軍閥史的研究。先生是民國時期屈指可數的名記者,筆下的人物,他採訪過;記錄的事件,他看著發生;他的史話,有濃烈的現場感。這種現現場感,借先生生動的文筆,對每個讀它的人,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力。張鳴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

陶先生這部130餘萬字的《史話》,不假任何虛構便把上至袁世凱朝鮮發跡,下至張學良東北易幟這段長達33年經緯萬端,雲譎波詭的歷史說得清楚明白。毫不“戲說”卻通俗生動,確當得起“目光如炬的史學家”(曹聚仁語)之稱。可以說,陶先生是以報導“北洋軍閥”起家的,他不僅對“台前”發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對許多鮮為人知的秘聞軼事也知之甚詳。雷頤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目錄

武夫當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1895-1928)壹

出版前言

寫史不負丹青

父親陶菊隱與《史話》

緒言

第一部

前傳

1895~1911袁世凱的發展史和風雨飄搖的清政府

第一章袁世凱在朝鮮的十二年

第二章小站練兵

第三章高處不勝寒

第四章放逐袁世凱

第五章辛亥革命風雲

第二部

袁世凱時代1912~1916

第六章袁世凱重登政治舞台

第七章孫中山當選臨時總統

第八章清王朝的終結

第九章“四巨頭”的政治表現

第十章“總統殺人,偉人造反”

第十一章國民黨“二次革命”

第十二章孫黃分家真相

第十三章袁世凱“君臨天下”

第十四章解散國民黨和國會

第十五章天壇祀天

第十六章“二十一條”漩渦中的政府

第十七章北洋內訌

武夫當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1895-1928)貳

第十八章兩種帝制路線

第十九章楊度的“新朝宰相”夢

第二十章總統變皇帝

第二十一章雲南組織護國軍討袁

第二十二章洪憲短命王朝

第二十三章樹倒猢猻散

第二十四章袁世凱之死

第三部

群魔亂舞1916~1920

第二十五章段內閣上台

第二十六章地方割據之勢形成

第二十七章第一次府院之爭

第二十八章北京政府宣布對德絕交

第二十九章督軍團參與府院之爭

第三十章黎元洪引狼入室

武夫當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1895-1928)叄

武夫當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1895-1928)肆

武夫當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1895-1928)伍

作者簡介

陶菊隱(1898~1989)湖南長沙人。就讀長沙明德中學。民國元年(1912年)一度擔任長沙《女權日報》編輯,次年起為上海《時報》“餘興”欄撰稿,同時還為上海各大報撰寫地方通訊。民國5年(1916年)一度任《湖南民報》編輯,撰寫時事述評;不久辭職接辦《湖南新報》,任總編輯。民國7年(1918年)參加《湖南日報》編輯工作。民國8年(1919年)以湖南報界聯合會代表資格,參加湖南人民的驅張(敬堯)運動。民國30年(1941年)後退出《新聞報》,除為京、滬大報撰稿外,以主要精力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上海文史館副館長。著有《菊隱叢談》、《孤島見聞》、《袁世凱演義》《蔣百里先生傳》、《籌安會六君子傳》、《北泮軍閥統治時期史話》、《記者生活三十年》等。

書評

本書曾由三聯書店分別於1959年、1983年出版過,書名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坊間殊不易得。據說當年有兩種評論意見,一是曹聚仁先生的,說作者是目光如炬的史家;一是史學行里的,認為評論失之偏頗。現在看來,於後者,陶先生礙於時情,有無可奈何的一面;於前者,無法苟同。那個時代,根本沒有產生目光如炬史家之可能,陶先生當不例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