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研究生

武大研究生

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發端於1935年,1955年武漢大學招收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研究生;1978年重新恢復中斷了達十餘年之久的研究生教育;1981年成為全國第一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4年為全國第一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高等學校之一。自成立以來,武漢大學研究生院堅持改革,推進創新,加強管理,著力於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經過20年的快速發展,武漢大學已建立起一套學科門類齊全、學科優勢與特色鮮明、學位類型多樣、規模大、指導教師力量雄厚、管理體制健全、培養質量得到很好保證、教學設施比較完備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體系。武漢大學研究生院非常重視導師隊伍建設,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導師培育機制、考核機制和淘汰機制,使導師隊伍不斷擴大,指導水平不斷提高。

辦學規模

依託學校雄厚的辦學基礎和實力,武漢大學研究生院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創造了良好的科研條件和學術氛圍。到2006年,武漢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學科20個,省級重點學科46個,“985工程”二期建設項目13個,“十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2個;博士、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8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208個(含臨床醫學、口腔醫學2個專業學位博士和33個自設博士專業),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296個(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律、工程、會計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在職人員高級工商管理碩士等8個專業碩士學位和38個自設碩士專業);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

現任領導

院長:周葉中

副院長:朱偉

副院長:宋朝陽

調研員:許漢生

招生就業處處長:宋朝陽(兼)

培養處處長:夏義堃副處長: 張莉

學位處處長:王建波副處長:羅鐵輝

專業學位處處長:文冠華副處長:高文波

研工處(部)處長(部長):朱偉(兼)副處長(副部長):胡靜 朱華

院辦公室主任:謝發平

機構設定

研究生招生就業處

1.負責碩士生、博士生、港澳台生和在職人員攻讀學位的招生工作,包括研究生招生計畫的制定、招生諮詢、宣傳,接收推薦免試碩士生,組織報名、命題、考務和複試錄取等工作;

2.負責研究生就業工作,包括收集發布需求信息,組織開展就業指導、就業諮詢及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活動,編制研究生就業計畫,辦理畢業研究生派遣手續等工作;

3.負責研究生檔案工作,包括檔案的接受、整理、查閱、寄出等方面。

研究生培養處

1. 負責研究生學籍管理,包括組織研究生報到、註冊,發放、補辦研究生證,學籍異動的管理、中期考核分流,研究生生畢業資格審核,畢業證書的發放與電子註冊等;

2.負責研究生教學管理,包括研究生公共課教學的組織與考務,研究生成績管理,旁聽研究生課程的審批等;

3.組織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制定、研究生課程和教材建設及培養質量評估;

4.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基金,及研究生教改項目基金管理;

5.校外研究生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的管理。

學位處

1.組織博士、碩士學位的審核、授予及學位證書的發放與電子註冊、學位證書工作;

2.組織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的立項、申報工作;

3.負責博士生、碩士生導師的遴選及有關專家的推薦工作;

4.負責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博士、碩士學位工作及專業學位授予工作;

5.負責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與評估工作;

6.校學位評定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管理處

1.負責制定學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規劃、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關政策並歸口管理

2.負責組織專業學位的申報與建設工作、協調各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3.負責申報各專業學位的招生計畫、審批專業學位研究生辦學協定

4.負責指導各學院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及錄取工作

5.負責學校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審定、專業學位研究生學習成績的審核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兼職導師聘任的審批和備案

6.負責專業學位的證書審核與發放

7.負責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管理及教學質量的監控與評估

8.開展學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

研究生工作處(部)

1. 負責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建工作;

2.負責研究生日常行為和事務管理工作,包括獎學金、三助工作、困難補助、醫療保險的管理,優秀研究生和研究生教育管理幹部的評選,違紀事件的調查處理,研究生社會實踐和學術、科技、文化活動的組織等。

院辦公室

負責院內內部行政、財務、後勤保障、資產管理、文書處理、檔案信息等綜合、協調工作。

師資力量

導師隊伍是高質量研究生教育的關鍵因素。武漢大學研究生院非常重視導師隊伍建設,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導師培育機制、引進機制、遴選機制、考核機制和淘汰機制,使導師隊伍不斷擴大,結構更加合理,指導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在800多名博士生導師、近2000名碩士生導師隊伍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人,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16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8人。

院系設定

【人文科學學部】

文學院 歷史學院 哲學學院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新聞與傳播學院 藝術學系

【社會科學學部】

信息管理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法學院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 WTO學院 社會學系

【理學部】

數學與統計學院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工學部】

水利水電學院 電氣工程學院 動力與機械學院 城市設計學院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信息科學學部】

計算機學院 遙感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學院 國際軟體學院 測繪學院 印刷與包裝系

【醫學部】

基礎醫學院 第一臨床學院 第二臨床學院 口腔醫學院 藥學院 公共衛生學院 HOPE護理學院

科研機構

武漢大學擁有7個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高級綜合研究機構。

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

信息資源,社會保障,國際法,環境法,中國傳統文化,經濟發展,媒體發展。

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

軟體工程,測繪遙感信息工程,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病毒學,雜交水稻。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多媒體軟體,衛星定位系統。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0個)

聲光材料與器件,生物醫學分析化學,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植物發育生物學,地理信息系統,水沙科學,地球空間環境與大地測量,水力機械過渡過程,空天信息安全與可信計算,口腔生物醫學工程。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

有機矽化合物及材料,建築物檢測與加固,植物生物技術與遺傳資源利用,雷電防護與接地技術。

高級綜合研究機構(2個)

高級研究中心、國際問題研究院。

歷屆英才

創新是研究生教育的主旋律,質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武漢大學研究生院始終堅持以質量為根本,大力推進教育創新,在研究生教育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與改革:在全國高校中最先推行中期考核分流、師生互選、碩博連讀、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助管)等制度;最早一批開展“文科套用型碩士研究生”和工商管理碩士、法律碩士、工程碩士等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等。武漢大學十分重視研究生的全面發展,尊重研究生的個性,強調發揮研究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注重培養研究生的獨立科研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注重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建立了多種獎勵制度,實現多樣化的培養模式,從各方面為高層次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和寬鬆的氛圍。自恢復研究生教育制度以來,武漢大學已畢業碩士生近40000人,授予碩士學位40000餘人(含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已畢業並授予博士學位4000餘人。武漢大學的畢業研究生知識面廣,理論功底紮實,工作能力突出,事業心強,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成為所在單位的骨幹力量,其中的不少人還成長為知名學者、專家、政府官員和企業家等。近年來,武漢大學畢業研究生的一次性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近年來,在研究生院的具體組織實施下,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飛速發展,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和管理都取得了長足進展,武漢大學研究生院已成為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研究生培養基地。目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人數15000餘人,其中碩士生10000餘人,博士生4000餘人。正在攻讀和已獲博士、碩士學位的人員當中,還有不少是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朝鮮、韓國、緬甸、奈及利亞等國的留學生。

發展前景

為了在新世紀抓住機遇,進一步推進和實現跨越式發展,武漢大學於2004年組織召開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確定了2004-2010年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即圍繞武漢大學建設國內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目標,突出“創新”與“質量”兩大主題,按照“三類人才”標準,培養一大批高層次、高素質、多樣性、創新型和國際化的拔尖人才,產生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標誌性成果,為國家、特別是中西部和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資源和智力支持,成為國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有重要影響和示範作用的基地之一。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武漢大學研究生院制訂並實施了研究生教育創新戰略、質量為本戰略、特色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出台了一系列檔案,推出了眾多的改革舉措。在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方面,擴大面試比重,實行綜合選拔制,以及知名學科帶頭人“跨學科按需招生制”;在研究生培養方面,推進培養機制改革,建立有效的競爭與激勵機制,在碩士研究生教育中推行以二年制為基礎的彈性學制,加大課程改革力度,提高培養質量;在導師隊伍建設方面,推進導師隊伍多元化,實行複合導師制;在學位點建設方面,設立學位點建設基金,實行學位點建設負責人制,等等。力圖通過全方位的改革,在5-10年內,使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的規模更加合理,結構更加最佳化,質量更加提升,效益更加顯著,管理更加完善,並具有較高的國際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