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蟄藤

步蟄藤(buzheteng)是豆科紫藤屬植物,別名別弄藤,為暖帶及溫帶植物。原產於我國,朝鮮、日本亦有分布。華北地區多有分布,以河北、河南、山西、山東最為常見。華東、華中、華南、西北和西南地區均有栽培。可栽培至庭院以供觀賞。花可炒作菜食,莖葉供藥用。

產地分布

產地,原產於我國,朝鮮、日本亦有分布。華北地區多有分布,華東、華中、華南、西北和西南地區均有栽培。中國南至廣東,北至內蒙古普遍栽培於庭園,以供觀賞。花可炒作菜食,莖葉供藥用。花開可半月不凋。常見的品種有多花紫藤、銀藤、紅玉藤、白玉藤、南京藤等。

生長習性

為暖帶及溫帶植物,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強,較耐寒,能耐水濕及瘠薄土壤,喜光,較耐陰。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向陽避風的地方栽培最適宜。主根深,側根淺,不耐移栽。生長較快,壽命很長。纏繞能力強,它對其它植物有絞殺作用。三月現蕾,四月盛花,每軸有蝶形花20至80朵。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根、種子入藥,性甘,微溫,有小毒。樹皮含貳類,花含揮髮油,葉子含金雀花鹼等。

套用價值

裝飾套用:

為長壽樹種,民間極喜種植,成年的植株莖蔓蜿延屈曲,開花繁多,串串花序懸掛於綠葉藤蔓之間,瘦長的莢果迎風搖曳,自古以來中國文人皆愛以其為題材詠詩作畫。在庭院中用其攀繞棚架,製成花廊,或用其攀繞枯木,有枯木逢生之意。還可做成姿態優美的懸崖式盆景,置於高几架、書櫃頂上,繁花滿樹,老樁橫斜,別有韻致。

園林套用:

是優良的觀花藤木植物,一般套用於園林棚架,春季紫花爛漫,別有情趣,適栽於湖畔、池邊、假山、石坊等處,具獨特風格,盆景也常用。紫藤開花後會結出形如豆莢的果實,懸掛枝間,別有情趣。有時夏末秋初還會再度開花。花穗、莢果在翠羽般的綠葉襯托下相映成趣。
開花後會結出形如豆莢的果實,懸掛枝間,別有情趣。有時夏末秋初還會再度開花。花穗、莢果在翠羽般的綠葉襯托下相映成趣。一般情況下,盆栽應及時剪去殘花,避免營養消耗。落葉藤木,在休眠期可結合修剪調整枝條布局,以保持姿態優美。壽命長,管理粗放,只要保證充足陽光,水肥適當,可保年年花繁葉茂。

藥學套用:

可提煉芳香油,並有解毒、止吐瀉等功效。種子有小毒,含有氰化物,可治筋骨疼,還能防止酒腐變質。紫藤皮具有殺蟲、止痛、祛風通絡等功效,可治筋骨疼、風痹痛、蟯蟲病等。
【小處方】
[腹水腫脹]:花適量,加水煎濃汁,去渣加糖熬成膏,每次一匙,開水沖服,一日2次。
[胃癌]:藤瘤 (無瘤則用藤莖、葉)1~6克,惹仁、野菱、訶子子等量,水煎,一日2次分服。
[防腐]:種子炒研末,撤入酒中。
食用價值:
在河南、山東、河北一帶,人們常采紫藤花蒸食,清香味美
【實用便方】
1.驅除燒蟲:根10至15克,水煎服。
2.體虛:根30克,燉豬肉吃。
3.風溫痹痛:藤根和錦雞兒根各15克水煎服。
4.筋骨疼痛:藤子50克炒熟,泡燒酒一斤。每次服25克,每日早、晚各一次。

繁殖方法

可用播種、扦插、壓條、分株、嫁接等方法,主要用播種、扦插,但因實生苗培養所需時間長,所以套用最多的是扦插。

稈插繁殖

包括插條和插根。插條繁殖一般採用硬枝插條。3月中下旬枝條萌芽前,選取1~2年生的粗壯枝條,剪成15cm左右長的插穗,插入事先準備好的苗床,扦插深度為插穗長度的2/3。插後噴水,加強養護,保持苗床濕潤,成活率很高,當年株高可達20~50cm,兩年後可出圃。
插根是利用藤根上容易產生不定芽。3月中下旬挖取0.5~2.0cm粗的根系,剪成10~]2cm長的插穗,插入苗床,扦插深度保持插穗的上切口與地面相平。其他管理措施同枝插。

播種繁殖

播種繁殖是在3月進行。11月採收種子,去掉莢果皮,曬乾裝袋貯藏。播前用熱水浸種,待開水溫度降至30℃左右時,撈出種子並在冷水中淘洗片刻,然後保濕堆放一晝夜後便可播種。或將種子用濕沙貯藏,播前用清水浸泡l~2天。
壓條、分株、嫁接均在3月中、下旬進行。
下面就是簡單介紹幾種繁殖方法:
1.播種繁殖 秋天種子採下即播種,或在開花時進行人工授粉,促使結莢,成熟後連莢採下乾藏(沙藏更好),翌春播種。
2.扦插繁殖 南方在早春,北方以土壤解凍後,取一兩年生嫩枝,剪成10至15厘米段,直插斜插均可。
3.壓條法 在落葉後取兩年生枝,削去部分皮後壓入土中。
4.分櫱法 切取根際發出的幼小植株,於冬春進行移植。
5.嫁接法 以一兩年生枝在根部進行嫁接,成活後移出。

栽培技術

直根性強,故移植時宜儘量多掘側根,並帶土地。多於早春定植,定植前須先搭架,並將粗枝分別系在架上,使其沿架攀援,由於紫藤壽命長,枝粗葉茂,制架材料必須堅實耐久。幼樹初定植時,枝條不能形成花芽,以後才會著花生蕾。如栽種數年仍不開花,一是因樹勢過旺,枝葉過多,二是樹勢衰弱,難以積累養分。前者採取部分切根和疏剪枝葉,後者增施肥料即能開花。肥料應適當多施鉀肥。生長期一般追肥2~3次,開花後可將中部枝條留5~6個芽短截,並剪除弱枝,以促進花芽形成。
盆栽,除選用較矮小種類和品種外,更應加強修剪和摘心,控制植株勿使過大。如作盆景栽培,整形、修剪更需加強,必要時還可用老樁上盆,嫁接優良品種。
栽培管理
栽植應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高燥處,過度潮濕易爛根。栽植時間一般在秋季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藤主根粗長,側根少,不耐移植,因此在移栽時,植株要帶土球,或不帶土球,對枝幹實行重剪,栽植穴施有機肥作基肥.栽後澆透水。對較大植株,在栽植前應設定堅固耐久的棚架,栽後將粗大枝條綁縛架上,使其沿架攀緣。日常管理簡單,可根據土壤的水肥狀況進行適當地水肥管理。
修剪是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修剪時間宜在休眠期,修剪時可通過去密留稀和人工牽引使枝條分布均勻。為了促使花繁葉茂,還應根據其生躍習性進行合理修剪,因發枝能力強,花芽著生在一年生枝的基部葉腋,生長枝頂端易乾枯,因此要對當年生的新枝進行回縮,剪去1/3-1/2,並將細弱枝、枯枝齊分枝基部剪除。

病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 應保持栽培環境的整潔衛生,經常清除日光溫室內以及溫室周圍的雜草,及時檢查並清除黃葉病株,對發病較重的病株要廢棄掩埋,以防其成為感染源,對發病較輕的病株要用剪子剪除病葉,馬上噴灑相應的農藥,並進行隔離栽培,以控制病蟲害蔓延。噴灑農藥要不留死角,特別是葉背、溫室的角落及地面均要充分噴到,溫室每月進行一次消毒處理。
常見蟲害有蝸牛、介殼蟲、白粉虱等,春夏多雨季節,蝸牛經常活動,此時應定期撒石灰粉於園四周及栽培架支腳處,當通風不良時常引起介殼蟲,可用800-1000倍液速朴殺或速蚧靈噴殺。白粉虱可用3000倍液速朴風蚜或蚜虱消噴殺。病害發生後,可於早晨或傍晚噴施農用鏈黴素防治,一年內噴施次數以不超過3次為宜。
蟲害主要有介殼蟲。介殼蟲寄生於植株葉片邊緣或葉級面吸取汁液引起植株枯萎,嚴重時整株植株會枯黃死亡。可用40%的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霧滅殺或50%馬拉松乳油2000倍液噴殺。病害主要有軟腐病和葉斑病,葉斑病發生時危害葉片,軟腐病發生時會使植株整株死亡,可採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可溶性濕劑800倍防治。

養護要點

肥:萌芽前可施氮肥、過磷酸鈣等。生長期間追肥2-3次,用腐熟人糞尿即可。
土:不擇土壤,但以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為最宜。
溫:喜溫暖,也耐寒。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均可露地越冬。
光:略耐陰,喜陽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