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林場

正陽林場

正陽林場,始建於1975年,位於孫吳縣西南部,現有職工20人,其中幹部4人,工程技術人員3人。設有森林管護大隊、多種經營發展基地、引資辦。

林場位於孫吳縣西南部,距孫吳縣城49公里。場址地理坐標為東經126°53′57″,北緯49°13′07″。林場東南與辰清林場施業區相鄰,西南與五大連池市小興安林場接壤,西北與向陽林場相連,東北部與紅旗林場相鄰。

自然概況

山脈:林場地處小興安嶺北坡,地形以山區丘陵地貌為主,整個施業區北寬南窄,形如半握拳手掌,界內最高山——上森山海拔689米,平均海拔463米,坡度在6—21°之間。

水系:為黑龍江支流水系,最大的河流是平頂河,經辰清河流入遜比拉河,由遜比拉河流入黑龍江。在河流中由於地殼變遷,形成許多深水溏,正陽最有名的是黑風溏,水面積達0.3公頃,最深處可達10多米。

氣候:林場地處寒溫帶,森林氣候明顯,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夏季短促、溫暖多雨,早春少雨而乾旱。早霜在9月上旬,晚霜5月下旬,年平均氣溫-1.7℃,極端最高氣溫32℃,最低氣溫-40℃,年日照時數257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550mm,無霜期90天左右。

土壤:分6個土類,14個亞類。從土壤分布來看,隨地勢升高而變化。海拔300米以下的依次為平坦地、低地、窪地,分布的土壤順序為沼澤土——草甸土——草甸暗棕壤——潛育暗棕壤——白漿土;海拔400米—700米的山地,分布的土壤為暗棕壤——白漿化暗棕壤——典型暗棕壤。

植被:屬小興安嶺植物區系。主要喬木樹種有柞木、白樺、黑樺、楊樹、楓樺、黃鳳梨、水曲柳、胡桃楸和椴樹、色木等,灌木有毛榛子、平榛子、叢樺、野玫瑰、苕條、杜鵑、刺五加、五味子等20多種,草本植物有苕草、地榆、鈴蘭、木賊、平貝等100多種。其中,中草藥有黨參、黃芪、刺五加、元術、白鮮皮、沙參、五味子等50餘種;山野菜主要有蕨菜、老山芹、黃花菜等10餘種;藤本植物有山葡萄五味子;菌類有元蘑、榛蘑、草蘑、木耳、猴頭蘑、野靈芝等10餘種,很有開發價值。

經濟狀況

林場現有職工20人,其中幹部4人,工程技術人員3人。設有森林管護大隊、多種經營發展基地、引資辦。固定資產18.1萬元,年產值38萬元,上繳利稅8萬元。施業區內有12個自然屯,800多戶,3400多人。離林場9公里的正陽鄉企業較多,經濟比較發達。孫向公路貫穿施業區,與林區公路、鄉道、大車道,形成較發達的交通網路。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23534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2859公頃,其中有林地9107公頃,疏林地919公頃,未成林造林地581公頃,無林地2202公頃。森林總蓄積量175540立方米,其中天然林總蓄積量217800立方米。人工林總蓄積量5760立方米。

主要林分結構:白樺3031公頃,蓄積76790立方米;柞木716公頃,蓄積43090立方米;闊混3491公頃,蓄積75080立方米;楊樹400公頃,蓄積24130立方米。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117555畝,占林業用地61%。其中重點生態林65550畝,占林業用地的34%;一般生態公益林52005畝,占林業用地27%。商品林面積75330畝,占林業用地39%。

林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75年。

營林生產:年採伐額調減為200立方米。每年更新大果沙棘經濟林400畝,逐漸形成沙棘基地。每年育苗0.5公頃,產苗15萬株,品種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等各種綠化大苗。

多種經營:有農田地500公頃。養殖大牲畜20多頭,以及食用菌和山產品採集。

林場有各類磚(鐵)木結構公用、民用建築千餘平方米。安裝有電腦、電話等通訊設備,各種車輛5台。準備籌建1處森林公園。

發展方向

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實施全方位分片管護,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育中藥材、經濟作物、食用菌、養殖林蛙等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