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的道路

正覺的道路

今日的佛教——南傳佛教 今日的佛教——漢傳佛教 今日的佛教——藏傳佛教

圖書信息

作 者:釋衍空 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宗教文化出版社ISBN:9787801239266 出版時間:2007-11-01 版 次:1 頁 數:188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宗教 > 佛教

內容簡介

為了達至“契理契機”的兩大原則,對教理的闡釋,《正覺的道路:智者的足跡和開導》儘量以佛教原典為依據,務求契合佛陀說法的本懷;至於佛教歷史和發展源流,則以可考據的歷史事實為準繩。全書內容分為三部分:智者的足跡、覺醒的指引和教化的源流。其中第二部分《覺醒的指引》再細分為:菩提道的基礎、解脫菩提道、圓滿菩提道。此細分之方法,乃參照宗喀巴大師、太虛法師和印順法師對佛法的判攝,亦可說是佛陀為了契應眾生不同的根機,而解說離苦得樂的三個層次。

作者簡介

衍空法師,出生於香港:於美國俄勒岡州州立大學取得電腦和國際商貿學士學位,1993年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宗教研究系取得碩士學位。2001年協助香港大學創辦佛學研究中心和設立佛學碩士課程並擔當教學工作。法師亦是覺醒心靈成長中心主持,並以“關懷你的心”為口號,呼籲及協助世人好好照顧至為寶貴的心靈健康,同時亦為香港醫院管局員工提供心靈輔導。
·查看全部>>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智者的足跡
佛陀出現的時代背景
覺者的生命歷程
第二章 覺醒的指引
佛法的判攝
菩提道的基礎——人天乘導論
業報與輪迴——苦與苦的生起
相關經文
《優婆塞戒經》:《淨三歸品》選
《雜阿含經》第一○四四經:“四不壞淨”
《南傳法句經》:雙品
解脫菩提道——聲聞乘導論
四聖諦——佛法的根本
緣起法的根本含義
十二因緣——離苦的根據
五蘊無我——生命的本質
相關經文
《雜阿含經》第二經:“五蘊”
四念住——自覺覺他
圓滿菩提道——菩薩乘導論
緣起法的思想發展
六度四攝
相關經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選
《妙法蓮華經》:“火宅喻”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選
第三章 教化的源流
佛教在印度的發展概況
今日的佛教——南傳佛教
今日的佛教——漢傳佛教
今日的佛教——藏傳佛教
今日的佛教——西方佛教
佛教在香港的發展
多元化的香港佛教
·收起全部<<

前言

知識時代的一個特徵,是大學教育的日趨普及。今天,大學除了傳授專業與科學等學科知識外,亦十分重視全人教育及素質教育。海外著名學府近年的一個發展趨勢是:要求讀理工醫商等專業學科的同學們,亦多選修一些人文學科,藉以開拓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素質修養。說白了,就是讓他們的學會更好地與人和諧共處,即學會做人。
這個學會做人,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年青人要應付現代社會的生活壓力(包括學習壓力),實不容易。他們偶爾還會碰到一些問題,導致情緒上的不安或煩惱。他們如能多學習一點傳統文化中久經證驗的人生智慧,或能減少一點煩惱,讓自己生活得更快樂自在。
佛教的一些基本觀念和義理,早已成為我們傳統文化和生活智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代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曾說:“不懂佛教,就不會懂中國文化”。這是句至理名言。佛教的基本目的是讓人離苦得樂。它提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它的“五戒十善”,與胡錦濤總書記講的“八榮八恥”,頗為吻合。佛教重視人我之間ˉ的和睦共處,強調尊重與包容,是個追求和平的宗教,對構建和諧社會有積極的意義。
釋衍空法師這本《正覺的道路》,用淺易活潑的文字,圖文並茂地介紹了佛教的基本義理,特別適合年青讀者和社會人士選讀。它的繁體字版兩年前在香港出版後,深受香港社會及廣大同學的歡迎,流通極廣。我誠懇地向內地廣大讀者推薦這本難得的好書,深信大家定會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從而令大家生活得更有智慧,更快樂自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