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實驗法

正交實驗法

正交實驗法就是利用排列整齊的表 -正交表來對試驗進行整體設計、綜合比較、統計分析,實現通過少數的實驗次數找到較好的生產條件,以達到最高生產工藝效果,這種試驗設計法是從大量的試驗點中挑選適量的具有代表性的點,利用已經造好的表格—正交表來安排試驗並進行數據分析的方法。正交表能夠在因素變化範圍內均衡抽樣,使每次試驗都具有較強的代表性,由於正交表具備均衡分散的特點,保證了全面實驗的某些要求,這些試驗往往能夠較好或更好的達到實驗的目的。正交實驗設計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是怎樣安排實驗;第二,是怎樣分析實驗結果。

簡介

正交實驗法就是利用排列整齊的表 -正交表來對試驗進行整體設計、綜合比較、統計分析,實現通過少數的實驗次數找到較好的生產條件,以達到最高生產工藝效果。正交表能夠在因素變化範圍內均衡抽樣,使每次試驗都具有較強的代表性,由於正交表具備均衡分散的特點,保證了全面實驗的某些要求,這些試驗往往能夠較好或更好的達到實驗的目的。正交實驗設計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是怎樣安排實驗;第二,是怎樣分析實驗結果。正交實驗法培訓一(大)正交實驗法培訓二(大)正交實驗法培訓三(大)正交實驗法培訓四(大)

正交實驗法舉例

用正交法測定幾種因素對蔗糖酶活力的影響

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正交實驗設計方法的使用

2.求出蔗糖酶的最適溫度和最適pH值

實驗原理

酶的催化作用是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底物濃度、酶濃度、溶液的pH值和離子濃度、溫度、抑制劑和激活劑等都能影響催化反應的速度。通常是在其他因素恆定的條件下,通過對某因素在一系列變化條件下的酶活性測定,求得該因素對酶活力的影響,這是單因素的簡單比較法。

本實驗用正交法測定溫度、pH值、底物濃度和酶濃度四種因素對蔗糖酶活性的影響,這是多因素(≥3)的實驗方法。

正交法是通過正交表安排多因素實驗,利用統計數學原理進行數據分析的一種科學方法,它符合“以儘量少的試驗,獲得足夠的、有效的信息”的實驗設計原則。正交試驗法的程式為下列八個步驟:

(1)確定試驗目的。實驗目的是多種多樣的,如找出產品質量指標的最佳組合、確定最佳工藝條件等。本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酶的反應速度,提高酶的活力。

(2)選擇質量特性指標。應選擇能提高或改進的質量特性及因素效應。對於本實驗來說就是產物(葡萄糖)生成量的多少。

(3)選定相關因素。即選擇和確定可能對實驗結果或質量特性值有影響的那些因素,可人為控制與調節的因素,如溫度、pH等。這些因素之間有相互獨立性。

(4)確定水平。水平,又稱位級,是因素的一個給定值或一種特定的措施,或一種特定的狀態。水平也就是因素變化的各種狀態。在確定水平時,應考慮選擇範圍、水平數和水平位置。如本實驗的溫度水平可以選擇20℃、30 ℃、50 ℃三個水平。

(5)選用正交表。應從因素數、水平數以及有無重點因素需要強化考察等各方面綜合考慮選用正交表。一般情況下,首先根據水平數選用2或3系列表,然後,以容納試驗因素數,選用實驗次數最少的正交表。如有重點考察的因素,則根據其多考察的水平數,選混合型正交表。

(6)配列因素水平,制定實驗方案。按隨機原則,把因素配列於選用的正交表中,制定實驗的順序、時間等,即制定實驗具體方案。

(7)實施實驗方案。按實驗方案,認真、正確地試驗,如實記錄各種實驗數據。

(8)實驗結果分析。對實驗中取得的各種數據進行分析。如從數據中直接選出符合或接近質量特性期望值的實驗條件組。如不能採用直觀分析方法,則應採用其他分析方法,確定各因素主次地位可用極差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各個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程度,則用方差分析方法。

操作方法

1.實驗設計:

1)確定指標:即實驗的結果。本實驗的指標是酶活力。這裡,用A520值表示。

2)制定因素水平表:考察四個因素(溫度、pH值、底物濃度和酶濃度),每個因素取三個水平(如溫度選擇20℃、35 ℃ 和50 ℃ 三個水平)。水平是因素變化的範圍(通常是根據專業知識確定。如無資料可借鑑,應先加寬範圍再逐步縮小)內要進行實驗的具體條件,如表1。

表1 因素水平表

3)選擇正交表:可容納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表有L9(34)、L27(313)、L18(36×6)和L27(38×9)。本實驗不考察各因素間的互動作用,也沒設計混合水平,只有水平數均為3的的四個因素,故選用L9(34)表,見表2。

分析:

A. 判斷各因素的水平範圍是否選偏;

B. 判斷各因素顯著性大小的順序;

C. 判斷實驗結果的置信度。

正交實驗法正交實驗法

實驗安排

具體操作步驟:

1、將已配製好的三種不同pH的0.2mol/L的緩衝液於試管中。

2、將酶粉用蒸餾水溶解(適當體積10-30ml不等),離心去

除不溶物,10,000rpm/min,10min,4℃。

3、酶活預示實驗,確定酶的稀釋倍數。(可根據產物稀釋的

倍數來確定酶的稀釋倍數)A520在0.4-2.0之間即可。

4、準備10支試管。其中一支為“0”號管,作為測量時的參比溶液。其他九支試管根據前面的圖表3加入相關的溶液,分別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酶反應。利用二硝基水楊酸的方法測定不同管在A520下的光密度值。

5、計算同一因素不同水平的級差,級差小代表離散度小,表示該水平為酶反應的最適條件。

1)數據記錄:將上述兩組平行實驗的結果取平均值後的9個數據,填入表4中的Yi項內。

2)數據整理及分析:對於一般的實驗,可用極差分析,該分析方法簡單、直觀。對要求精細的實驗,則要用方差分析,該方法可給出誤差的大小估計,但有一定的計算量。對於有混合水平的正交實驗,只能用方差分析。

本實驗,只使用極差分析:

A. 計算出各水平實驗結果總和,即第1、2、3、4列上的k1、k2、k3,並求出k1、k2、k3和k的R值(極差)。

B. 選出優水平組合:據R值的大小,排出因素顯著性的順序,並比較k值選出優水平組合(即好的實驗條件)。

由上述數據分析及驗證實驗,討論在本實驗條件下,溫度、pH值、底物濃度和酶濃度對蔗糖酶活性的影響;求出蔗糖酶的最適溫度和最適pH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