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暉[原中國紡織機械廠副廠長]

人物名,著名人物有機械工程專家,1917年10月21日出生於江西省都昌縣,1942年7月 畢業於同濟大學工學院,1987年 病逝於上海。曾任中國紡織機械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另有革命先烈。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歐陽暉,機械工程專家。畢生致力於紡織機械事業,曾參與50年代國中國第一個機械化鑄造車間的設計,60年代初主持設計建成了上海中國紡織機械廠第二個機械化鑄造車間,在技術進步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他在長期從事技術領導崗位工作上,兢兢業業,開拓創新,為我國鑄造業的發展以及紡織機械產品的開發和織機生產能力的擴大,作出了成績。

主要履歷

1917年10月21日 出生於江西省都昌縣。

1942年7月 畢業於同濟大學工學院。

1942-1946年 任重慶大渡口鋼鐵廠工務員、重慶第50兵工廠技術員。

1946-1955年 任中國紡織機器製造公司(後改名為中國紡織機械廠)工務員、工程師。

1956-1962年 任中國紡織機械廠設備動力組組長。

1963-1976年 任中國紡織機械廠總機械師。

1977-1979年 任中國紡織機械廠研究所所長。

1979-1981年 任中國紡織機械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

1987年 病逝於上海。

生平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中紡機的鑄造生產尚處於手工作業的狀態,在費啟能領導下,歐陽暉參加了中國第一個機械化鑄工車間生產流水線的設計工作。其中關鍵的大件造型工區設備由他主持設計完成。這個鑄工車間於1952年10月1日順利投產。

50年代初,鑒於國內還沒有完整的鑄造機械和鑄造工藝的專業工具書,1952年,以歐陽暉為主的翻譯小組利用業餘時間,完成俄文《鑄工車間設備》一書的翻譯工作,該書後成為高教局大專院校鑄工專業的指定教材。

1956-1962年,歐陽暉在擔任中紡機設備動力組組長期間,為保證織機大批量生產的產量和質量,在資料較少的情況下,主持設計了成百台(套)專用工具機,如20噸油壓機的試製成功,解決了織布機零件的裝配問題;冷拉機及校直機的設計投產為產品中直軸的加工提供了一項無切削少切削的新工藝,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保證了零件的精度等級;為解決工廠起重設備和零配件的運輸問題,歐陽暉帶領設備動力組人員設計成功了行車和電瓶鏟車。這些試製成功的設備,絕大多數處於當時國內領先水平,為專業生產廠家提供了有價值的技術資料。

1960年,歐陽暉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60年代初,隨著紡織工業的不斷發展,第一個機械化鑄工車間生產的鑄件已遠遠不能滿足織布機生產發展的需要,歐陽暉又主持設計了第二個機械化鑄工車間。該車間布局合理,設計先進,當時在國內及亞洲地區都處於先進水平,鑄件年產量也翻了一番。

1963年,歐陽暉接受了紡織工業部交給的研製我國第一台齒鏈式無級變速器的任務。從設計、試製到批量投產,他層層把關,該產品後被評為紡織工業部優等品,填補了我國齒鏈式無級變速器史上的一項空白。

“文化大革命”中,歐陽暉受到了衝擊。1966年,他下放到車間勞動。但他堅信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工人師傅一起,邊勞動生產、邊搞技術革新,解決了許多生產上的關鍵問題。例如車間有一台織機皮帶盤加工專用工具機,因設計上的問題造好後便不能使用,已擱置2年,歐陽暉在參加生產勞動之餘,親自動手邊設計邊改進,使這台皮帶盤專用工具機起死回生,解決了皮帶盤生產上的產量和質量問題。

1977年,歐陽暉擔任了中紡機研究所所長。1979年4月,擔任副廠長兼總工程師。

1981年退休。

1987年,歐陽暉因病逝世,終年70歲。

主要成就

主持設計中紡機第二個機械化鑄工車間

60年代初,隨著紡織機械的不斷發展,中紡機第一個鑄工車間生產的鑄件已遠遠不能滿足織布機生產的需要,為了發展生產,歐陽暉又主持設計了第二個機械化鑄工車間。這項設計工程浩大,從整個車間的工藝布局、物流系統、環保、勞動保護到大量的各種專機的設計,歐陽暉依靠廣大科技人員,獨立自主地完成了這項系統工程的設計、投產。他主持設計了專門生產織機長件的雙缸造型機;生產織機大件牆板的三工位造型機和生產中小零件的單機、生產線設備以及提高鑄件表面質量的毛整車間,整個車間占地6907平方米,布局合理,設計先進。60年代初在國內及亞洲地區都處於先進水平。第二個鑄工車間的建成投產,進一步減輕了翻砂工的勞動強度,增加了環保措施,使環保條件有了明顯改善,鑄件年產量從2萬噸提高到4.5萬噸。

主持翻譯國外鑄工設備論著

50年代初,國內還沒有完整的鑄造機械和鑄造工藝的專業工具書,大專院校鑄工專業也缺少這方面的教材。1952年,受高教局和出版系統委託,以歐陽暉為主,成立了原蘇聯出版的《鑄工車間設備》一書的翻譯小組,歐陽暉精通德文和英文,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為了工作,他又自學了俄語。他和他的翻譯小組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利用業餘時間完成了《鑄工車間設備》上下冊約77萬字的翻譯工作。該書於1954年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這是當時唯一的較系統介紹國外鑄工設備的論著,後成為高教局大專院校鑄工專業的指定教材。

研究開發國內第一台齒鏈式無級變速器

50年代後期紡織工業部為了解決化纖及紡織機械產品中無級變速傳動的瓶頸問題,安排中紡機負責研究開發一種積極式無級變速裝置——齒鏈式無級變速器。於是這項開發新產品的任務便交由當時擔任設備設計組組長的歐陽暉負責組織研製。歐陽暉在可參考資料及實物極其缺乏的條件下,憑著他紮實的基礎知識和豐富的設計經驗,組織周煥生等科技人員開展了周密、科學的產品開發工作,邊設計、邊試驗,取得可靠數據後,又改進,經過既大膽創新又踏實的努力後,設計工作於1959年完成。從1959年開始產品設計、專用工藝裝備的設計、試製,一直到1961年產品在石家莊紡織廠通過生產鑑定,前後共經歷了3年。它的誕生,使中紡機產品系列中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品種和系列,結束了國內不能生產齒鏈式無級變速器的歷史。

主要論著

歐陽暉等譯.鑄工車間設備.機械工業出版社,195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