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十字軍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十字軍東侵也就極其自然地發生了。 十字軍在他們占領的地區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 十字軍東征所帶來的後果是複雜的,它給西歐和東方人民帶來了浩劫。

十字軍起源

中世紀的歐洲處在“黑暗時代”,那時的歐洲城市稀少,商旅斷絕,文化落後。此時的東方卻是那么富庶。對歐洲的騎士們而言,不僅是遙遠的中國和印度,即使對歐洲的近鄰阿拉伯,也令騎士們眼紅。埃及、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有著繁榮的城市、興旺發達的商業和大量的財富,騎士們總是夢想著哪一天能把那裡的財富搶過來據為己有。莊園裡的出產已經不能滿足騎士們的胃口。那些非長子的青年騎士因為不能繼承祖產更是想從遠征的劫掠中發財致富。有地的領主和無地的的騎士都對富庶的東方垂涎三尺。現在他們需要的是一個頭,一個組織者,這樣成千上萬的帶著夢想的亡命之徒就會奔向東方。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十字軍東侵也就極其自然地發生了。而帶頭組織十字軍的,正是羅馬教皇。教皇也想向東方掠奪財富,而且他還有一個藉機擴大教會勢力的打算:讓信奉基督教的騎士去占領東方,使羅馬教皇成為東西方共同的最高統治者,那樣,教皇和教會就真是天下無敵了。
1095年冬天,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的克勒芒城召開宗教會議,第一次發出東侵的“號召”。他對前來聽他演說的各國騎士聲嘶力竭地叫喊說:“上帝的孩子們呵,我們東方的聖地耶路撒冷(傳說耶穌就葬在那裡)給異教徒占領了。這是何等的奇恥大辱呵!上帝要你們趕快去奪回我們的聖地。要知道,東方國家遍地是蜜和乳,簡直是第二個天堂,你們還不趕快回響上帝的號召么?”他說,“倘任何人專為虔誠而不為虛榮和私利去到耶路撒冷,以救出上帝的教堂者,即此種跋涉便足以代替一切的懺悔。”意思是說,參加東征者完全免罪。經過教皇這一番煽動,騎士們立刻瘋狂地大喊起來:“神意如此!神意如此!讓我們奔向東方吧!”
東侵的軍隊打出了“收復聖地”的大旗,總算師出有名了。騎士們爭先恐後地把紅十字(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標誌)縫在自己胸前。第一批十字軍就這樣拼湊起來了。

東征開始

1096年秋天,由法國、義大利、德國西部的騎士領主組成的十字軍大約三四萬人,分別由各地出發,經過小亞細亞半島,向耶路撒冷進軍。當時小亞細亞和巴勒斯坦等地處在塞爾柱土耳其人的統治下,實際上已經分裂成一些各自獨立的小國。十字軍一下子打過來,這些小國難以組成統一的反抗力量。十字軍撿了便宜,在1099年7月攻下了耶路撒冷。儘管長途跋涉帶來的勞累,激烈交鋒遭到的傷亡,已經使十字軍疲憊不堪,可是,一進入耶路撒冷這個“聖地”,他們便立刻精神振奮。什麼“拯救聖地”,什麼“宣揚聖教”,全顧不得了。一個個瘋狂地殺呀,貪婪地搶呀……他們衝進伊斯蘭教在耶路撒冷城裡最著名的阿克薩清真寺,把裡面的珠寶財物一搶而光;然後把它當作刑場,在那裡殺害了1萬多無辜的伊斯蘭教徒。居住在耶路撒冷的所有居民,就連基督教徒都不能倖免,全都遭到了這些歐洲強盜的搶掠。十字軍事先立下了這樣一條規矩:誰先闖進某家宅院,誰就是這座宅院的主人。結果,進入耶路撒冷的十字軍人人都發了大財,許多窮光蛋騎士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富翁。

東征失敗

十字軍在他們占領的地區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可是到了1187年,東方人民在能征善戰的領袖薩拉丁領導下,消滅了十字軍主力,收復了耶路撒冷。德國皇帝、英國和法國的國王於是又組織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軍東侵,結果都被打敗,只好灰溜溜地退了回去。
進軍東方的失敗,迫使十字軍改變侵略方向,把目光瞄準了拜占庭。按理,拜占庭也信奉基督教,根本不應成為十字軍進攻的目標。但是,這些歐洲騎士,仍然毫不留情地進攻和搶劫了信奉同一個十字的國家。這就暴露了他們所謂征討異教徒不過是藉口而已。十字軍占領了君士坦丁堡,並建立了拉丁帝國。拜占庭帝國將近千年的文化藝術珍品遭到了徹底的破壞。
十字軍遠征使歐洲的騎士和教會大發橫財,卻沒有給下層勞動人民帶來任何好處。當時歐洲正發生空前未有的大災荒,而教會則把罪惡的遠征稱之為“走上主的道路”。克勒芒大會後,歐洲更是瘋狂,全歐洲都在大串聯,互相勸說參加遠征。農民們為籌集路費,變賣了田地、房舍、葡萄園,財產較多的人則把它送給了教會,委託僧侶代為庇護。教會僧侶乘機大發橫財。許多農民被騙加入了十字軍以後,無錢置備馬匹糧草,甚至連武器都沒有,也不能和貴族騎士一起走,只好跟著幾個教士盲目地向東方移動。他們既不知道路徑,也沒有任何目標,看到一個城市,就問:“這是不是耶路撒冷?”結果一路上,許多人餓死、病死,還有不少人被抓去賣為奴隸。少數人總算拖到了東方的邊緣,但一碰上土耳其人就被打得七零八落——成千成萬的農民就這樣悲慘地客死他鄉。只有少數人逃回君士坦丁堡,後來參加了封建主的十字軍。

兒童十字軍

1212年,教皇和封建主宣傳“無罪”兒童更能得到上帝保佑,兒童十字軍可以創造奇蹟的鬼話,哄騙3萬名兒童參了軍。他們大多數是農家孩子,年齡不超過12歲。在法國南部海港馬賽集合以後,他們就擠在木船上渡海“東征”。結果,有的船遇到風暴,沉入海底,船上兒童全部遇難;有的船到了埃及後,船上兒童卻全被船主賣為奴隸。在德國,也有兩萬兒童受騙參軍。他們好不容易翻越了阿爾卑斯山,就餓死了一大半;剩下幾千人到了義大利,又被拐賣不少。“兒童十字軍”坑害了五六萬天真無辜的孩子。

東征的利與弊

1291年,十字軍喪失了其在東方向的最後據點阿克,十字軍東侵終於以失敗告終。
十字軍東征所帶來的後果是複雜的,它給西歐和東方人民帶來了浩劫。長達兩個世紀的戰爭,使西歐死傷上百萬人,耗資巨大,僅法國支付第7次十字軍東侵花費折合貨幣就達7000萬美元。然而在客觀上,也帶來了發動者料想不到的後果。
十字軍到東方,加強了與東方拜占庭、敘利亞和埃及的接觸,一些先進技術逐漸傳入西方。如,中國製造火藥的方法,拜占庭製造玻璃的方法等,都是這個時期傳入西方的。十字軍所提供的運輸對造船技術的發展有重要意義,義大利的銀行業也使歐洲各地獲利。從此確立了威尼斯、熱那亞、法國馬賽等在地中海區域的商業優勢,從而促進了義大利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並發展了東方的貿易。
商業貿易方面,十字軍東征後,歐洲人學習了阿拉伯人的商業技術,例如支票、提貨單、股份公司等。此外,歐洲商人還借用許多阿拉伯人的商業航運用語。現在英文中的貿易(Traffic)、關稅(Tariff)、風險(Risk)、支票(Check)、倉庫(Magazine)、零(ZERO)、薄棉布(muslin)、商品陳列所(Bazar)、平面戰艦(corvette)等詞,都是那時從阿拉伯字脫胎而來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