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河源紀略

皇上因考徵實驗,參訂舊文,御製《河源詩》一章,詳為訓釋,系以案語。 次曰《辨訛》,凡舊說之紕繆,亦條列原文,各為糾駁,以祛惑釋疑。 考自古談河源者,或以為在西域,或以為在吐蕃。

古籍簡介

《欽定河源紀略》·三十六卷 乾隆四十七年奉敕撰

四庫提要

《欽定河源紀略》是年春,以中州有事於河工,特命侍衛阿彌達祭告西寧河神,因西溯河源,繪圖具奏。言星宿海西南三百餘里有阿勒坦郭勒水,色獨黃。又西有阿勒坦噶達素齊老,流泉百道,入阿勒坦郭勒,是為黃河真源,為自古探索所未及。皇上因考徵實驗,參訂舊文,御製《河源詩》一章,詳為訓釋,系以案語。又御製《讀〈宋史·河渠志〉》一篇,以正從來之訛誤。復命兵部侍郎紀昀、大理寺卿陸錫熊等,尋繹史傳,旁稽眾說,綜其向背,定其是非,輯為一書。首冠以圖,凡開方分度,悉準欽定輿圖,而以河流所逕及諸水之潛通顯會者,各依方隅繪畫,以著其詳。次列以表,以分、合、伏、見四例,該水道之脈絡。俾旁行斜上,經緯相貫,綱目相從,以提其要。次曰《質實》,詳核水道之源流,兼仿《水經》及酈道元注之例,旁支正榦,一一疏通證明。次曰《證古》,凡載籍所陳,與今所履勘相符者,並條列原文,各加案語,以互相參訂。次曰《辨訛》,凡舊說之紕繆,亦條列原文,各為糾駁,以祛惑釋疑。次曰《紀事》,凡撻伐所經,部族所聚,職貢所通,及開屯列戍與靈源相值者,一一臚載。其前代軼聞,亦以類附見。次曰《雜錄》,凡名山、古蹟、物產、土風,介在洪流左右者,皆博採遺文,以旁資稽核,而恭錄御製詩文,弁冕全書,用以挈綱領,定權衡焉。考自古談河源者,或以為在西域,或以為在吐蕃。各持一說,紛如聚訟,莫能得所折衷。推索其由,大抵所記之真妄,由其地之能至不能至;所考之疏密,由其時之求詳不求詳。《山海經》稱禹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紀其億選之數,其事不見於經傳。見經傳者,惟導河積石,灼為禹跡所至而已。故《禹本紀》諸書言河源弗詳,儒者亦不以為信。漢通西域,張騫僅得其梗概,以三十六國不入版圖故也。元世祖時,嘗遣篤什窮探,乃僅至星宿海而止,不知有阿勒坦郭勒之黃水,又不知有鹽澤之伏流。豈非以開國之初,倥傯草創,不能事事責其實,故雖能至其地,而考之終未審歟!我國家重熙累洽荒憬鹹歸。聖祖仁皇帝平定西藏,黃圖括地,已大擴版章。我皇上七德昭宣,天弧耆定。天山兩道,拓地二萬餘里,西通濛汜,悉主悉臣;月《出骨》以東,皆我疆索。星軺虎節,絡繹往來,如在戶闥之內。與張騫之轉徙絕域,潛行竊睨,略得仿佛者,其勢迥殊。且自臨御以來,無逸永年,恆久不已。乾行彌健,睿照無遺。所綜核者,無一事不得其真;所任使者,亦無一人敢飾以偽。與篤什之探尋未竟,遽顢頇報命者,更復迥異。是以能沿泝真源,祛除謬說,親加釐定,勒為一帙,以昭示無窮。臣等載筆之餘,仰頌聖功之無遠弗屆,又仰頌聖鑒之無微弗周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