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國明

欒國明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專家、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院三系系主任;中國抗癲癇協會 副會長、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功能性和立體定向神經外科學術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世界神經調控學會(INS)常委、中國分會主席;北京腦重大疾病研究院癲癇研究所 所長;亞洲癲癇外科學會第二屆主席(2008年)、現任秘書長;《中華神經外科雜誌》、《功能性和立體定向神經外科雜誌》、《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誌》、《中華神經疾病雜誌》《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誌》《世界神經調控雜誌》等多家雜誌編委、審稿專家。 2010年2月26日,欒國明編入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

工作經歷

欒國明 欒國明

1982年始從事神經外科工作,1989年即師從我國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王忠誠院士,是王院士早期的博士生之一。

1992年博士畢業後遠赴美國UCLA(加州大學洛山磯醫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

1996年歸國後即擔任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功能神經病區主任,同時兼任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神經生物室主任,主要從事功能神經外科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尤其精通於癲癇、帕金森、疼痛等功能性疾病的診治及立體定向治療。

2003年應衛生部北京醫院要求及北京天壇醫院推薦,到衛生部北京醫院任神經外科主任,同時兼任衛生部老年醫學疾病研究所生物室主任。

2004年他參與創建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

研究方向

癲癇、帕金森、神經性疼痛、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腦癱、精神病等功能性疾病和功能區腫瘤和病灶的定位及手術。

科研成果

1995年,入選市科技新星計畫項目,重點從事的課題為“逆行灌注動脈血治療急性腦缺血的實驗研究”。通過大量動物實驗及屍體顱內解剖研究證明該方法安全可行,這一研究為臨床治療急性腦缺血性疾病提供了可靠的基礎研究參數指標。先後發表論著6篇。該課題於95、2000年兩次獲得北京市衛生局科技成果一等獎。

通過在貓、猴身上的大量研究,首次在國內外大膽地提出“腦表淺橫行纖維熱灼治療功能區頑固性癲癇”這一創新的理論。並將這一先進的方法順利地套用於臨床,在國際上尚屬首次研究和報導。為功能區頑固性癲癇的治療開闢了一條新途徑,這一方法在國內外得到公認。在癲癇病人隨訪中,癲癇的控制率達78%以上,有效率達95%以上。該課題於2001年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同時,相關課題“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顳葉癲癇的實驗研究”連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屆資助。

欒國明教授在二十餘年的神經外科生涯中,成功實施了6000例神經外科手術,其中僅癲癇手術就達4000餘例,總體有效率在95%以上,治癒率達70~80%,是我國實施癲癇手術數量最多、療效最好的專家。他發明的“雙極電凝熱灼腦淺表皮層治療功能區頑固性癲癇”的手術方法,被《健康報》等媒體譽為“欒氏手術”,在2002年悉尼世界功能神經外科大會上獲得時任世界神經外科主席的首肯。目前,該方法在國內外被廣泛套用於臨床。

2012年5月,成立癲癇病臨床醫學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欒國明教授也是我國最先開展腦深部微電極刺激術(DBS)治療帕金森病的專家,2012年首次開展ROSA 立體定向腦電定位,這為亞太首台無框架立體定向神經外科手術輔助設備,套用該設備開展了國際上最先進的立體定向顱內電極手術,微創進行癲癇灶的精確定位。同年將DBS治療開創地套用到了舞蹈病的新領域,獲得良好效果。另外,就功能神經外科常見疾病的治療,如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頑固性疼痛、腦癱及腦幹型高血壓、腦功能區腫瘤等疾病,欒國明教授也有很深的造詣。

學術兼職

中國抗癲癇協會 副會長、常務理事

中國醫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功能性和立體定向神經外科學術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世界神經調控學會(INS)常委、中國分會主席

北京腦重大疾病研究院癲癇研究所 所長

亞洲癲癇外科學會第二屆主席(2008年)、現任秘書長

《中華神經外科雜誌》、《功能性和立體定向神經外科雜誌》、《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誌》、《中華神經疾病雜誌》《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誌》《世界神經調控雜誌》等多家雜誌編委、審稿專家。

科研教學

欒國明教授先後參與完成國家“八五”、“九五”攻關課題和國家級、市、部級科研項目近十項;在國內外多家雜誌發表文章百餘篇,SCI文章3篇,主編及參編著作近十部;獲得國家級、市部級等科技成果獎近十項。他曾於1995年入選市科技新星計畫項目,重點從事的課題為“逆行灌注動脈血治療急性腦缺血的實驗研究”。這一研究為臨床治療急性腦缺血性疾病提供了可靠的基礎研究參數指標。他於1996年始廣泛地開展了癲癇治療方法的基礎研究工作,首次在國內外大膽地提出“腦表淺橫行纖維熱灼治療功能區頑固性癲癇”這一創新的理論,並將這一先進的方法順利地套用於臨床,為功能區頑固性癲癇的治療開闢了一條新途徑,這一方法在國內外得到公認。該課題於2001年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同時,相關課題“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顳葉癲癇的實驗研究”連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屆資助。

迄今為止,先後培養了博士、碩士研究生20餘名。

獲獎情況

1、“人胚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顳葉癲癇的實驗研究及臨床套用” 200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專項經費

2、“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顳葉癲癇的實驗研究” 2003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3、“電刺激治療在功能神經外科的套用” 2004年獲得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專項經費

4、“猴急性腦缺血行動脈血靜脈竇逆行灌注治療的實驗研究”

資助來源:

1、北京市自然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

2、北京市衛生局青年科研基金

3、北京市科技新星資助

出書立著

1.參編《顯微神經外科基礎訓練教程》

2.參編《神經外科學》

3.參編《名醫名家談腦血管病》

4.參編《神經外科手術學》

5.參編《現代醫學實驗方法》

6.主編《顳葉癲癇》

7.參編《功能與立體定向神經外科學》

8.副主編《神經外科與癲癇》

9、主編《顯微神經外科技術訓練教程》

10、副主編《癲癇外科學》

11、參與中國全科醫學的專題主持-顳葉癲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