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道涵

權道涵、字養之,男,安徽省壽縣人、生於1878年。清末秀才,能詩善文,尤精書法。

權道涵、字養之,男,安徽省壽縣人、生於1878年。清末秀才,能詩善文,尤精書法。權道涵在安徽壽縣認識柏文蔚張樹侯(之屏)、石德純(寅生)、孫毓鈞、常恆芳等進步青年開展反清活動。1902年石寅生、權道涵先後出國,在日本結識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秋瑾徐錫麟廖仲愷等革命志士,從事反清活動。1905年8月,孫中山及百餘名仁人志士,於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在日的安徽留學生權道涵、石寅生、袁家聲、孫毓筠、張匯滔等人加入了該會,是首批會員。其中權道涵參加同盟會時的主盟人是黃興,而權道涵是張匯滔參加同盟會時的主盟人。權道涵被孫中山任命為江淮分會安徽同盟會分會主盟人。
權道涵的廖氏子弟關係十分親密。與鳳台縣廖氏為兩代姻親。岳父(也是舅父)廖鴻鈞先生是鳳台縣廖家灣人(現屬淮南市),為甲午舉人、曾任潁州守備。廖氏族中知識青年同時接受到新思想的影響。1905年秋(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年),權道涵十七歲的內弟廖楚珍(傳珩)偕同堂兄廖海粟(傳琪)、廖璞純(傳昭)、廖梓英(傳信)、廖盤箴(傳銘),告別家鄉省城投考安徽武備學堂。當時的安慶已成為長江中下游地區反清革命秘密活動的中心,廖氏兄弟在柏文蔚、熊成基常恆芳的介紹下先後參加了 “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曾在中國多處組織起義,試圖推翻清政府,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十月,同盟會策動萍鄉、濟陽、醴陵地區會黨和礦工發動武裝起義。是冬,同盟會總部派人分往長江蘇、皖、贛、湘、鄂等省運動新軍起義以圖回響。孫中山在東京自己的寓所設宴餞行親派權道涵、段雲、孫毓筠等到蘇、皖等省發動起義,以圖回響。
翌年,在南京權道涵、段雲、孫毓筠與時任南京防營管帶的柏文蔚謀刺兩江總督端方,但事泄未成,權道涵、孫毓筠、段雲被捕,柏文蔚難以存身,遂離職潛逃吉林。權道涵、段雲被判終身監禁,解送原籍關押於壽州監獄。
1911年10月辛亥年武昌首義後,廖氏九兄弟等踴躍參加淮上壽州起義,從大牢里救出了已關押5年的權道涵、段雲。不待恢復,羸弱的權道涵、段雲立即投入轟轟烈烈的起義之中。權道涵和廖氏兄弟皆為辛亥淮上革命軍中骨幹。
淮上軍遂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一支勁旅。在辛亥革命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淮上軍統領權道涵光復皖西,率領其部駐六安期間曾親游當地名勝雙塔,所賦贊詩頗顯豪壯:
“佛地浮屠近地遙,城南城北聳高標。凜然深信出塵遠,峙也常看帶霧飄。仙路迢迢迷幻影,靈光隱隱鎖重霄。揮師淠上肅清道,戎馬倥傯壯志豪”。
1912年元月,中華民國宣告成立。為紀念犧牲的淮上軍將士,特在蚌埠廖璞純烈士犧牲處樹鐵像建造紀念碑一座。碑文由師友張樹侯親自書丹撰刻。孫毓筠被各派勢力公推舉為皖省都督,邀石寅生任秘書長。4月,柏文蔚代孫毓筠署皖督。陳獨秀為秘書長,廖楚珍任督府副官長,廖瑞然為督府文書。孫毓筠、權道涵、石寅生以同盟會安徽代表赴北京任參議員。
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通緝孫中山、黃興、李烈鈞、胡漢民、柏文蔚等人。柏文蔚和廖楚珍兄弟逃亡上海法租界避難。此時,在北京的老革命黨人已發生了分化,孫毓筠受到袁世凱賞識,擔任籌安會副理事長,晚節不保。不贊同帝制的權道涵受到監視不得南歸,被貶去西北任甘肅鹽運專使,石寅生辭去議員職務應權道涵邀請同赴蘭州、寧夏協助辦理公務。匿居上海的廖楚珍同廖瑞然等親友多人也應權道涵邀請潛赴蘭州,為了謀生,同時他們還在西北從事商業活動。於是經權道涵等籌劃合資在蘭州開辦了“灝園”澡堂。數年後權道涵等東返。
1923年,權道涵改任江蘇興化縣縣長,後權道涵調任安徽銅陵縣縣長。1926年國民革命軍再次北伐, 柏文蔚以淮上軍為基礎,組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柏文蔚任軍長。廖楚珍等廖氏兄弟和淮上軍舊部皆為其中骨幹。石寅生拿出從西北經商帶回的數十萬元購買槍枝彈藥運回壽縣老家聯絡舊友成打出“豫皖國民聯軍”的旗號,自任總司令,配合北伐阻擊奉軍。北伐成功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暫編第六軍”,石任軍長,住兵霍丘。同時,權道涵也卸任脫離了政界住閒南京、蘇州崑山研習書法自娛。因多年奔波革命廖氏兄弟健康嚴重受損,廖盤箴、廖瑞然皆英年早逝,廖楚珍退歸家鄉養病。
1937年12月,上海、南京相繼失陷。權道涵舉家自南京避難家鄉,在廖家灣由內弟廖楚珍接待月余,會見諸多老戰友同志商談抗日保家衛國。石寅生召集舊部號召民眾成立“皖北人民抗日自衛軍”出任指揮官。次年春,改番號為“安徽人民抗日自衛軍第一軍”,石為司令,權道涵即參加了抗日自衛軍。1939年安徽省臨時參議會成立,安徽省主席廖磊聘任石寅生為副參議長,權道涵等為省參議員。
1944年,石寅生抱病主持安徽省參議會會議,不幸逝世,終年66歲。權道涵和常藩侯、袁家聲等名人領導壽縣臨政會,發動民眾積極支持抗日。
1948年,淮海戰役節節勝利。權道涵和表侄吳伯安、常持青等皖北名人談論局勢,極力稱讚共產黨紀律嚴明,英勇善戰。動員支持子弟兵起義。
解放後年已古稀的權道涵,被人民政府任命為壽縣中學第一任校長。1953年,調往合肥任安徽省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安徽省委員會秘書長,在省文史館工作。1954年權道涵在合肥去世。享年76歲。
權道涵在合肥研習書法,晚年墨跡較多,求書者甚眾,幾乎有求必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