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緣

《櫻花緣》是池田大作於1987年所創作的一首詩歌,是為紀念周恩來總理而寫。

簡介

1974年,池田大作為早日促成中日締結友好條約,踏上架設中日友誼“金橋”的漫漫路程。同年12月6日,病重中的周恩來強撐病體,在305醫院會見了他,並囑託他為“中日世代友好下去繼續努力”,其時周總理76歲,池田大作46歲。周總理還向他表達了這樣的願望:等到櫻花盛開的季節,他願意作為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再次訪問日本。
遺憾的是,周總理的這一美好願望未能如願就與世長辭。1979年4月鄧穎超訪日時,談起此事,池田大作唏噓不已。周恩來是池田大作先生一生中最敬佩的偉人之一,周恩來、鄧穎超的人格魅力使池田大作先生難以忘懷,永留腦海。為紀念周恩來夫婦對中日友好所作的貢獻,池田大作在創價大學校園內移栽了八株櫻花,命名為“周櫻”;在創價大學文學之池下的平安庭種栽了兩株櫻花,命名為“周夫婦櫻”以紀念周總理和鄧大姐的恩愛友情;在校園最醒目的地方,雕塑了周總理半身像,希望所有的創價大學的學生或者來校參觀的所有人,能夠記住周恩來、能夠學習周恩來的偉大人格。
30年過去了,如今,由池田大作先生當年栽種的象徵中日世代友好的“周櫻”、“周夫婦櫻”已根深葉茂,中日兩國人民對一代偉人周恩來深深懷念之情,也正像池田大作先生《櫻花緣》長詩中記述的那樣:
時去時來
唯有櫻花因緣而倍增光輝,
年年歲歲,
心中友誼櫻花,永遠的盛開。”
(作者為江蘇淮安周恩來紀念館工作人員)

櫻花緣--贈鄧穎超女士

《池田大作選集》
春回大地,風光明媚。 
東京西郊,創大校園。
櫻花爛漫,皆因有緣。
細雨濛濛洗萬綠,
淡紅花瓣益增半色。
清風沁心脾,
超然炎涼世外。
日中青年手攜手,
熱愛和平,滿懷敬愛,
植下“周恩來夫婦櫻”。
艷陽天,賞櫻花,
緬懷往事種種,
胸中彩花萬千。
四度訪華,北京正金秋,
人民總理逝去,
壯麗人大會堂瀰漫悲愁,
與您初次相見。
慈顏歷盡風霜,
無限語言,一瞬即知∶
他光輝一生,
多虧有您內助。
北國天津春意依,
年輕的他寄語相思∶
“櫻花紅陌上,柳葉綠池邊。
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
櫻花洽山河添艷,
民眾卻苦海熬煎。
尋求救國道路,
跨海赴櫻花之國。
列強威逼文化古國,
風雲急,不許升國春光三度。
青年毅然奮起,
挺起胸膛,走覺醒之路。
在天津,是您高舉旗幟,
凜然的雙眸閃耀著正義的光芒。
前程艱險多歧路,
您毅然前進。
兩人的前程,激戰按著激戰,
有反動的風暴,
有生死存亡的偉大長征
半個多世紀,革命伴侶緊緊相依。
建國之度25年,
距21世紀還剩下四分之一世紀,
在這時,我有幸見到總理,
心弦上響起了和平的樂章。
目光依然炯炯有神,
生命之燈已現暗翳。
他談到櫻花季節離開日本,
再訪東瀛恐難如願。
啊,巨星殞落,
悲嘆聲充滿大地。
骨灰包含著兩人的真心,
回歸祖國的錦河山。
總理逝去三載,
日本的春天迎來了您。
春風春雨催花落,
贈您的八重櫻上散發著友誼的芳香。
陽春四月中南海,
丁香散發芳香,
海棠含苞待放,
信義的暢談更是芳香四溢。
時去時來,
世事變幻,
唯有櫻花因緣而倍增光輝,
告訴人們友誼萬世常在。
年年歲歲花開時,
人們讚頌,
人民的總理和人民的慈母
光輝的一生。
我也讚頌,
心田中友誼的櫻花
永遠盛開。
池田大作(1987年4月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