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狀血管瘤

櫻桃狀血管瘤

櫻桃狀血管瘤(cherry angiomas)又稱老年性血管瘤(senile angiomas)為最常見的血管瘤,在成年早期即可開始出現,隨年齡增長而增多,以軀幹部為主,罕見於手、足或顏面。

基本信息

病因

(一)發病原因

櫻桃狀血管瘤櫻桃狀血管瘤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人體胚胎髮育過程中,特別是在早期血管性組織分化階段,由於其控制基因段出現小範圍錯構,而導致其特定部位組織分化異常,並發展成血管瘤。也有學者認為,在胚胎早期(8~12月)胚胎組織遭受機械性損傷,局部組織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幹細胞分布到其它胚胎特性細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為血管樣組織,並最終形成血管瘤。

(二)發病機制

血管瘤是由大量增生的血管所構成。胚胎早期,原始脈管是一種單純由內皮細胞組成的管狀物,它們在間質中間形成一個緻密的網。以後隨著各器官的發育,原始脈管網逐漸分化成與器官聯繫的許多血管叢和淋巴管叢。

血管的胚胎髮育過程中大致有叢狀期、網狀期及管幹期3個階段。如在某一個階段的正常發育過程中發生障礙或異常,則可出現該階段正常發育形態的畸形。在叢狀期,有些毛細血管如果停止發育,就會產生毛細血管瘤;在網狀期,如果擴大的血管聚成團,並趨向融合在一起,就可以表現出海綿狀血管瘤。

檢查

組織病理:可見許多中等度擴張的毛細血管襯有扁平的內皮細胞。表皮細胞變薄,並常圍繞血管瘤的大部分,猶如小頸圈。

診斷

診斷

呈卵圓形或圓形,直徑0.5~0.6mm深紅色丘疹,質軟,高出皮面,呈半球狀。數目多少不等,在成年早期即可開始出現,隨年齡增長而增多,可能70歲的人或多或少都出現一些。損害可發生於皮膚各處,但以軀幹部為主,罕見於手、足或顏面。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可以做出診斷。

鑑別診斷

本病應與血管球瘤、血管肉瘤等相鑑別,其特點如下:

1.血管球瘤 指、趾甲床及其附近的銳性疼痛性腫物。寒冷刺激時疼痛尤甚。位於甲下者,可見指、趾甲局部隆起,表面可呈淺紅色、紫色或稍暗,多不讓觸碰。

2.血管肉瘤 較少見,腫瘤呈結節狀,無痛,紫紅色,淺表者易出血和破潰。鏡下所見眾多的雜亂無章的腫瘤性血管,瘤細胞在基底膜內增生,可貼附於血管內壁,形成結節狀突出於管腔。瘤細胞多呈梭形,未分化者呈多邊形,類內皮細胞樣,核大,深染,核分裂較多。可見到多核瘤巨細胞。

治療

1、手術治療,局限者可全部切除,範圍廣者可部分切除。

2、微波透熱治療,主要套用于海綿狀型。

3、放射治療,用於嬰幼兒毛細血管瘤和表淺的海綿狀血管瘤。

4、硬化治療,用於海綿狀血管瘤。

5、冷凍治療,用於楊梅狀及海綿狀血管瘤。

6、激素治療,用於嬰幼兒血管瘤。

7、血管內栓塞,用於蔓狀和巨型海綿狀血管瘤。

8、外治壓迫法,長期用棉花墊或橡膠海綿直接放在患處的外面。

9、注射法,以消痔靈注射液與1%普魯卡因1∶1注射於瘤體內,劑量視瘤體的大小而定,一般是在3cm的範圍內注射4—5ml。

1、手術治療,局限者可全部切除,範圍廣者可部分切除。

2、微波透熱治療,主要套用于海綿狀型。

3、放射治療,用於嬰幼兒毛細血管瘤和表淺的海綿狀血管瘤。

4、硬化治療,用於海綿狀血管瘤。

5、冷凍治療,用於楊梅狀及海綿狀血管瘤。

6、激素治療,用於嬰幼兒血管瘤。

7、血管內栓塞,用於蔓狀和巨型海綿狀血管瘤。

8、外治壓迫法,長期用棉花墊或橡膠海綿直接放在患處的外面。

9、注射法,以消痔靈注射液與1%普魯卡因1∶1注射於瘤體內,劑量視瘤體的大小而定,一般是在3cm的範圍內注射4—5ml。

1、手術治療,局限者可全部切除,範圍廣者可部分切除。

2、微波透熱治療,主要套用于海綿狀型。

3、放射治療,用於嬰幼兒毛細血管瘤和表淺的海綿狀血管瘤。

4、硬化治療,用於海綿狀血管瘤。

5、冷凍治療,用於楊梅狀及海綿狀血管瘤。

6、激素治療,用於嬰幼兒血管瘤。

7、血管內栓塞,用於蔓狀和巨型海綿狀血管瘤。

8、外治壓迫法,長期用棉花墊或橡膠海綿直接放在患處的外面。

9、注射法,以消痔靈注射液與1%普魯卡因1∶1注射於瘤體內,劑量視瘤體的大小而定,一般是在3cm的範圍內注射4—5ml。

併發症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預後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