檯球技巧

檯球技巧

檯球起源於何處,目前尚無定論。現今有西班牙起源說,英國起源說及法國起源說等不同的觀點。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十四五世紀以來,一種類似戶外的板球運動經過改良作為室內體育項目——檯球,在歐洲各地流行起來。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9月1日)

叢書名: 大眾體育技巧叢書

平裝: 199頁

開本: 32開

ISBN: 7508709977

條形碼: 9787508709970

尺寸: 20 x 13.8 x 1 cm

重量: 181 g

內容簡介

檯球起源於何處,目前尚無定論。現今有西班牙起源說,英國起源說及法國起源說等不同的觀點。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十四五世紀以來,一種類似戶外的板球運動經過改良作為室內體育項目——檯球,在歐洲各地流行起來。

目錄

知識篇

檯球運動的歷史與發展

檯球的分類

檯球器材

世界檯球重大賽事

檯球術語

檯球禮節

檯球的必要知識

技法篇

檯球的基本技術

檯球基本技術運用

提高篇

高水平的擊球方法

檯球實戰技術運用

檯球戰術訓練方法

檯球的心理影響及心理訓練

提高檯球運動文化

附錄 檯球運動基本術語(英漢對照)

1.身體姿勢

正確的姿勢應該是兩腳分開略與肩同寬,(以右手持桿者為例)右腳蹬直,左腳彎曲,身體很自然地貼向台面,這時你要感到兩腳和身體是很穩定的,沒有過分前傾或是後坐的情況,身體也沒有不舒適感,特彆強調兩腳站穩以及身體舒適。你可以做以下實驗:身體離開台面,不要拿桿,雙手背在身後或者自然下垂,然後試著把身體壓低,這時如果你沒站穩的話很容易感覺到。

2.手架

手架在擊打過程中也是很關鍵的,其作用是作為身體的第三個支點,為出桿提供一個穩固的通道以及調節母球擊打點位。總之手架是否穩固是進球的一個前提。首先,張開手掌按與台面,手掌攏起,四指抓緊台面,拇指緊貼食指形成一個穩固的v型通道,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擊打過程中食指和拇指根部不得離開台面,手形不能在任何時候鬆散。

3.握桿

很多人打球喜歡把球桿握得很緊,甚至時間一長手上還會打出繭子,而且這樣也打不力量來,其實用手指輕輕握住球桿就行了。其實打檯球就象釘釘子一樣,如果你把榔頭握得很緊,那么手腕也會隨之而僵硬,試想你會這樣去釘釘子嗎。

4.試桿

在身體趴到台面以後,接下來要的事就是試桿,你應該保持握桿的小臂是放鬆且自然垂直的,換句話說你握桿的手指、手臂、肘關節、肩關節都應該很放鬆,這樣才能發出力來,如果很僵硬勢必影響到你的發力和擊球準確性。然後把球桿儘量放平,這時你握桿的“拳頭”、下巴、手架和目標球應該是成直線的,然後,用你的小臂輕柔地帶動球桿做水平的抽動,使桿頭貼近母球的擊點,這樣反覆試3、4次使之感覺平順,注意節奏要掌握好,不益過快。

5.瞄準

很多人在得到一個機會後就急於趴到球檯上準備擊打,實際上這個時候你不妨走到台邊彎下腰看清楚正確的瞄準點,由於視角的關係,有些角度的球當你趴到台面後看到的角度並不是正確的,特別是一些看似直線的球。在你正確找倒了目標球的瞄準點後,很多人的視線就開始找不到方位了,到底目光該注視哪裡,其實在試桿的時候,目光可以在母球的擊點、目標球的撞擊點和袋口之間來回,沒有硬性規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在出桿的時候目光是應該盯準目標球而並非母球更不是袋口,很多人在出桿後馬上就抬頭去看袋口,這是很不好的習慣,擊球動作還沒完成就提前起 。

一 握桿手勢 無論是右手握桿或左手握桿、握桿的位置很重要,握的合適能輕鬆自如平穩擊球。這是打檯球開始的第一個重要因素不可輕視。首先要找到球桿的重心,方法是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做成一個圓圈或一個鉤,把球桿套在圈裡面,然後左右推動球桿調整直至平衡為止,套在球桿上的手指位置就是這支球桿的重心。再從這個重心向桿尾移動20到30厘米,這個部位便是一般握桿的合適位置遇有特殊打法需要,還可以前後移動調整握桿位置。握桿時,不能握得太緊,不然手和手腕肌肉緊張,手臂僵硬,不能平順滑動出桿擊球,右手握桿時,拇指和食指在虎口處輕輕夾住球桿,好像一個吊環,衩際握住球桿的是手的前部,即:拇指和前兩個手指,另外兩個手指虛握,小指包繞在球桿底部,主要配合控制球桿的平衡穩定,使球桿保持直線運動。

二 桿架手勢用手為球有做成的各種支架稱手桿架,架桿或台架等。在台或以架等。在檯球運動中往往被人忽視了它的重要作用,要保證擊球的準確性,必須有自然而穩定的桿架來支承,它可以準確地引導球桿進行擊球動作的導向。 1 平背式桿架手勢:先把左手掌伸直,手心向下按在球檯檯面上,五指儘量岔開、指開緊抓檯布,形成一個寬而有力的穩定桿架基部,然後掌心稍微拱起,拇指緊貼食指翹起,食指與拇指之間便出現一個凹槽,球桿便可以放在凹槽上活動自如。如需要調整高低時,可以使手指伸平手掌降低、拱起而升高適應擊球需要。這種桿架高度低,適用於球徑較小的落袋式檯球。 2 鳳眼式桿架手式:為了容易理解,方便練習,現把這種手勢分解成單項動作圖解說明如下:(1)將左手平放在球檯檯面上,手心向下,由手腕到指尖,向內側稍微轉個小彎。(2)小指、無名指和中指,一齊向內側轉動拱起,手掌左邊壓在檯面上,三個手指形成支撐的手勢。(3)當左手與球桿方向接近直角時,左手拇指和和食指尖向一起捏。(4)拇指和食指形成一個圓圈後,便可以把球桿插入圈內來支撐球桿擊球。如果需要調整高低時,呆伸展或拱起中指來調整。因這種桿架高,多用於球徑大的開侖檯球。 3 v形桿架手勢,如果遇到在主球後面有一個球造成擊球障礙,為了不碰這個阻擋球必須將球桿抬高,主球和阻擋球越近,打好主球的難度就越大,如果主球緊緊近阻擋球做桿架的手應更近些,角度就更陡些,以便打中主球,相對的可擊部分就很小,打不好就要滑桿。把四個手指頭豎起來,支在阻擋球後面,儘量把大拇指翹起,把球桿架在拇指和食指間形成的v形槽里,擊球時,球桿順著槽滑動,如果擊球需要時,球桿把還可以抬高。這是不太舒服的一種桿架,但又非常重要,不會是不行的,應該經常練習支撐的手指,直到能穩當面而有力的支起球桿為止。 4 台邊桿架手勢由於球的位置變化多端,以及打法不同,僅靠幾種常用的標準桿架手勢,不可能是萬能的,所以桿架手勢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多種多樣的,有五花八門的名稱。

三 身體姿勢能否瞄得準打必進,擊球姿勢起著重要的作用,有的人,初學時並不注意,只是隨隨便便地站在球檯前揮桿就打,這是種極為有害的開始。常見一此球手,打了多年檯球,球技並不出色平平常常,深感苦惱,當發現擊球姿勢不正確,有心糾正力圖提高球技水平,但已形成習慣很難改正。因此必須強調,初學開始,必須懂得並嚴格要求自己,一定下決心使自己的擊球姿勢是正確的合格的。 1 身體站立位置,首先要確定身體站立的合適位置,這要根據球和球桿的方向距離來決定。先用右手按照要求握好球桿,而向球檯上要打的主球方向站好,平握球桿,桿頭指向主球,與主球相距6—10厘米左右。握桿的右手拇指要和褲子側縫對齊。球桿的指向必須與主球行進方向成一條直線。 2 腳的位置:身體站立的位置確定後,握桿的右手原位不動,在兩腳立正站立的姿勢下,左腳向左稍前側方邁出一小步,寬度與肩寬略等(可根據身材高低調整),右腳尖向右外側自然轉動45度左右。兩腳平放在地面上,不要虛提或離開地面,右腳繃,構成一個穩固、堅定的擊球姿勢。 3 上身姿勢:(1)落袋式檯球。如司諾克和美式花球球小台面大,準確度要求高,所以一般多採取腑身視瞄準擊球,用平背式手桿架,上身向前平伸,與台面很近,頭略抬起,下頜與球桿相貼,兩眼向前平視,順著球桿方向瞄視。(2)無袋撞擊式檯球,球徑大,主球只要能碰撞上兩個目標球便可行分,多採用重疊式(厚薄度)瞄準法,準確度要求不高。手桿架採用比較高一點的風眼式桿架。瞄準時,雙眼在斜上方掃視球檯上的三個目標球,因此,只要上身稍微向前傾斜一點,便可以縱鑒全局。 4 面部位置:正確擊球姿勢的形成,不能忽視面部位置的關鍵性作用。面部不正就瞄不準,也就不可能擊球入袋。要想做到打得準,彈不虛發,使球按照預想的路線行進,就必須特別注意,使面部的垂直中心線與球桿的中軸線,保持在同一個垂直中心平面上。怎樣才能把面部擺正呢?具體做法是在瞄準時,將下頜對準球桿中軸線上,並與球桿相貼,兩眼保持水平,向前平視。這樣面部中心,包括鼻子,嘴和下頜,便都能與球桿和右後臂,進入同一個垂直平面里。下面是關於桿法的運用等~~學打檯球首先必須了解用球桿怎樣打,打主球各個不同部位,球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旋轉變化,當主球主動撞擊被動的目標球後,兩個球將要產生什麼樣的旋轉變化和行進去向等。

為了學好檯球,一定要弄明白,球的運動狀態與球性,不然,對著球胡亂擊打,違反擊球的科學規律,是很難學好打檯球的,也就達不到提高技術水平的目的了。用球桿擊打主球上的點叫擊點也稱撞點,面對主球平視,是個圓形面,這個圓形面上到處都是可以打的擊點。但是,為了方便分析研究和學習,在圓形面上以圓心為基點設中心點,並根據點位與旋轉的相應關係,在中心點周圍選定8個點,一共9個點。球和球桿上的撞頭都是圓球面形的,如果球桿上的撞頭在圓球的邊緣部位時,由於角度過斜,便要發生打滑現象(稱滑桿)。說明主球的球面上,不是都是可以用球桿擊打的點位,而是有一定範圍限制的。可以撞擊而不至於打滑的範圍稱安全擊球區。即把主球視平面直徑劃分10等份,取其中6等份在球中心畫個圓,稱其為十分之六的同心圓,在這個範圍內擊球,就可以不會發生滑桿現象。如果擊球技術達到高超水平,還可以超過安全區擊球,也很少發生滑桿現象。仍可以向球體邊緣延伸,把安全擊球區再擴展到主球直徑的十分之七或十分之八範圍。當球技達到相當高超的水平後,擊球範圍也自然隨之延伸擴大,密密麻麻地布滿了球面,幾乎處處都是可擊之點,使球的運動千變萬化,變幻莫測。以9個基本點擴展為17個、33個直到49個。1、主球的旋轉運動:主球上雖然有九個基本擊點,初學者練球時,要先熟悉中心、中上和中下這三個主要常用的擊點。這三個擊點若能打得好,無論打無袋式或落袋式檯球,基本上都能解決擊球得分的問題。1)撞擊主球中上點:球開始延著球桿方向,直線向前奔走得很快、很遠。因為球受正旋力矩的推動,滾動旋轉的磨擦又比滑行磨擦少得多,動能損失很小。2)撞擊主球中心擊點:開始沒有旋轉,向前滑動瞬間後,因受台呢的磨擦阻力作用,漸漸產生了正旋力矩,使球與台面接觸點速度減慢,球的頂點速度不變,於是球便向前旋轉起來。球在哪裡開始旋轉,能滾到多遠的距離,依擊球力量的大小而不同。3)撞擊主球中下點:球一開始就具有逆旋的力矩,球則一邊行進一邊倒旋,由於台呢的磨擦力作用,倒旋減緩直到為零,球經過一段滑行,便過渡到正旋前進。直到減慢停止。4)撞擊主球左中或右中擊點:這是一種側旋轉球的打法(亦稱偏桿擊球)。技術難度較大,但又是必須學會練好的側旋球技術,並懂得在擊球中會出現需要側旋球的重要作用。當遇到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主球或目標球前進路線的時候,便會體察到運用側旋球的特殊作用。側旋球是檯球的一種特殊的轉動。這是一種畸形旋轉,在撞擊目標球的前後都能改變球的路線。上面已經講過,打主球中上點所產生的上旋,可以形成跟進球。而打中下點產生下旋,可以形成縮球。側旋是這些技術的延伸發展。由於平常打球,大都用的是主球中線範圍上的九個擊點,而形成面對主球正面瞄準擊球習慣,一旦使用偏桿,往往是球桿對主球斜著打。打側旋球要求球桿必須與台面平行,如果養成抬高后手握桿習慣,將會影響擊球效果。還有擊球速度和力度的控制要求都比較嚴格。撞擊主球左中或右中擊點後,主球則以水平方向自轉(左轉或右轉)與向前旋轉的混合轉動方式前進。撞擊主球左中點時,從球的上方看,球是順時針方向自轉,稱左旋;撞擊主球右中點時,球是逆時針方向自轉,稱右旋。側旋球的主球前進線路不是直線,比如打左旋球時,主球受偏左的分力推動,開始先一點點地向右運動,然後又向左邊轉動。打右旋時,主球開始一點點地向左運動,然後又向右運動。由此可知,側旋球使主球離開直線運動軌跡,因此主球與目標球之間的距離越長,瞄準的判斷越是需要準確。2、偏球相撞的旋轉運動:偏球:所謂偏球,就是不正面撞擊目標球,主球只撞擊目標球的偏側部分。打偏球的目的,就是改變主球和目標球的球路,達到得分的要求。無論開侖還是落袋式檯球,都常用到偏球。我們常聽到的所謂厚球,薄球,又或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球,指的就是主球撞擊目標球時,偏側的程度。厚、薄或幾分之幾,是主球撞擊目標球的有效撞擊截面占球的截面的比例,厚就是撞擊截面大,薄就是撞擊截面小。但習慣說的數字比例,並不是面積之比,而是撞擊截面在直徑上所占的線度與目標球直徑之比。厚球與薄球是在實際比賽中的一種擊球技術和戰術,平時練習時,必須熟悉各種厚薄球在擊球中以及撞擊後,主球和目標球的運動狀況。偏球的厚薄,大體可分為六個類型:正面、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現分別介紹於下:正面:就是主球球心速度方向正對目標球球心,撞擊截面等於目標球的視圓面。從主球前進方向看去。主球和目標球完全重合。二分之一:主球球心速度方向偏離目標球球心,剛好與目標球側面外邊緣相切,或偏左或偏右,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之半。三分之一:主球撞擊目標球的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的三分之一,或左或右。四分之一:主球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的四分之一,或左或右。四分之一球已經是相當薄的球。四分之三:主球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的四分之三,或左或右。這是相當厚的球,僅次於正面撞擊。無論打什麼厚薄的偏球,瞄準的點都應該是目標球橫直徑延長線與主球縱向(運動方向)延長線的交點。

若用這種厚薄度進行瞄準,要打各種偏球時,一定得熟悉瞄準點所在位置和瞄準方法。3.厚度計算法與瞄準法因厚度不同而使母球分離的角度母球擊出後在碰觸到目標球的瞬間,母球與目標球重疊的比率稱為“厚度”。它對於花式檯球的球路(球的前進方向)來說最為重要。當你瞄準了目標球想將它擊落球袋時,如果厚度產生了偏差,目標球就無法落進你所瞄準的球袋中,並且會越偏越遠。在實際的比賽中,母球、目標球與球袋很難得剛好排成一條直線,多半是三者排在不規則的角度上,因此就不容易將目標球擊落球袋,而且每次擊球時這三者的角度與距離都不一樣,所以需要一些技巧。而厚度就是在控制球路時的重要因素。偏球的偏轉:主球正面撞擊目標球時,如果主球沒有旋轉運動,則主球的動量全部傳遞給目標球,主球停住,目標球沿主球原來方向向前奔去,只是主球和目標球互相換了個位置。即前面已經講過“定位球”事實上由於磨擦力及動量吸收,目標球前進速度要減慢一些。當主球偏側撞擊目標球時,主球和目標球的運動方向,都偏離了主球原來的運動方向,一偏左,一偏右。在動量不被吸收的前提下(絕對彈性碰撞),且假定主球不旋轉,碰撞後的主球和目標球運動方向的夾角,則為九十度,不管偏球厚薄為多少。掌握了這一點,再記住不同旋轉狀態下的偏轉方向影響,就能比較有把握改變球路。偏球越厚,則目標球運動方向越接近主球運動方向,目標球運動速度越高,主球則越接近橫向滾出,速度越低。偏球越薄,則主球運動方向和速度越改變得小,目標球越接近橫向滾出,速度越低。主球和目標球的運動的瞬間位置,符合以原主球運動方向為對角線的矩形定則。變即瞬間的主球與目標球的軌跡,構成了矩形的兩個邊,這個矩形對角,就是原主球的運動方向。依據這個定則,便可估計主球與目標球碰撞後到達的位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