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性感染

機會性感染

機會性感染,條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寄生在正常人體時不致病,只在人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引起感染的微生物為條件致病菌。隨著人口老年化和慢性病人的增加,免疫抑制劑、細胞毒藥物、放射治療和抗生素等治療的普遍套用,以及一些創傷性的新醫療技術的開展,機會性感染日益增多。主要發生在住院的、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且病原體多為耐藥菌,故治療困難,療效差,病死率高,因此機會性感染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

機會性感染

內容

抗感染免疫機制  皮膚黏膜屏障是第一道防線。此外,皮膚黏膜分泌物有抑菌殺菌功能,咳嗽吐瀉保護反射則可排除進入管腔的病原體。若病原體侵入體內,便會引起炎症反應;吞噬細胞和多種體液因子(如旁路補體成分、激肽和白三烯)動員起來消滅病原體。最後還有特異性的細胞和體液免疫系統;淋巴細胞及其分泌的免疫分子可直接消滅病原體或加強吞噬細胞的滅菌作用。以上機制中任一環節被削弱都可導致機會性感染。

  原因  機會性感染均在人體免疫功能低下時發生。人體免疫功能低下可見於以下情況。

① 皮膚和黏膜的表面屏障作用受到破壞。若皮膚、黏膜受到損傷,存在於皮膚表面的細菌侵入人體引起感染。例如大面積燒傷的病人,不但皮膚受到廣泛損傷,深部組織直接暴露在空氣中,而且人體的免疫功能(如巨噬細胞的吞噬和解毒功能、嗜中性粒細胞的殺菌功能等)下降,故極易招致感染。其他如靜脈插管以提供高營養的療法、留置導尿管、腦脊液分流術、普通外科手術及心臟外科手術等均可引起感染。

② 先天性免疫缺陷。可以是體液免疫缺陷,如先天性無γ-球蛋白血症的患者,由於缺乏產生抗體的能力,常發生反覆感染,尤其是細菌感染。細胞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亦易感染。如胸腺不發育或發育不良的患者常有面容異常(眼距寬、兩耳低位畸形、魚形嘴),淋巴細胞(尤其是T淋巴細胞)減少,極易發生病毒、結核菌或真菌感染,也易患寄生蟲病如卡氏肺孢子蟲感染。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症患兒的T細胞及B細胞的免疫功能完全缺失,常在出生後1年內死於感染。患兒接種牛痘麻疹疫苗卡介苗後則易因全身性牛痘症、全身性麻疹或系統性卡介苗感染而死亡。

③ 繼發性免疫缺陷。如晚期腫瘤病人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都明顯減弱,感染成為這種病人的最大威脅,患者易感染各種微生物,病原體以革蘭氏陰性細菌尤其是假單胞菌如綠膿桿菌較為常見。免疫抑制劑類固醇激素、抗代謝藥、烷化劑和葉酸拮抗劑等的套用常導致免疫缺陷,因此也常引起繼發感染。身體虛弱者及慢性病病人,也常出現免疫功能減退,較易發生感染。某些感染如麻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也常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病毒主要侵犯輔助性T淋巴細胞,使這種細胞的數量明顯減低,病人幾乎都死於繼發感染和腫瘤。此外某些抗生素的長期套用,可抑制正常的菌叢,而這有利於某些條件致病菌如真菌的生長,從而導致機會性感染。

治療  一方面要消滅病原體,選擇對病原體有效的藥物時,應選用殺菌劑而不用抑菌劑。另一方面要設法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如加強營養、輸新鮮血白細胞。注射γ-球蛋白、胸腺肽、特異性免疫核糖核酸等。

配圖

機會性感染機會性感染

所屬分類

感染
生物致病因子和生物源性疾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