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粘粘

橋粘粘

橋粘粘是指南京漢中門大橋在竣工一年後,欄桿出現了30處的裂紋,當施工單位接到舉報後第一時間過去不是去修而是去“粘”。該行為受到了社會的譴責。目前有關單位已向社會進行了道歉,並表示積極處理。

簡介

橋南側裂開巨大裂縫的欄桿已用膠暫時粘上橋南側裂開巨大裂縫的欄桿已用膠暫時粘上

橋粘粘是指南京漢中門大橋在竣工一年後,欄桿出現了30處的裂紋,當施工單位接到舉報後,第一時間趕過去不是去修而是去“粘”。橋被糊上了,民眾的眼睛可睜得大著呢,送此橋“橋粘粘”之名以示諷刺。該行為受到了社會的譴責。有關單位已向社會進行了道歉,並表示積極處理。但是,媒體緊接披露,這樣一座橋,竟然獲得了“2009年南京市市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

背景

南京漢中門大橋驚現30處斷裂南京漢中門大橋驚現30處斷裂

南京漢中門大橋屬於改造項目。由代建單位南京建設工程項目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建設,中鐵十五局集團施工,南京第一建設事務所監理,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設計公司設計。工程於2006年11月開工,2008年6月30日通車運行,2008年11月18日竣工驗收,2009年2月26日移交管養。據工程負責人稱,整個項目總投資大約5000萬元。2008年《南京日報》在報導漢中門大橋通車新聞中稱,改造後的大橋“橋面將出現12股機動車道,將明顯增強橋面車流的通行率”。

開裂

2009年12月初,有當地市民向媒體反映,南京漢中門橋有30多處開裂,最大處可以伸進手指。

通過專家現場勘察和調查分析發現,主要存在兩個方面問題:一是部分欄桿立柱根部開裂,二是西北側引道橋台部位欄桿脫榫。經初步統計,南側人行道欄桿開裂情況較為嚴重,主橋人行道39根欄桿立柱根部出現斜裂縫,北側引橋有11根欄桿立柱根部出現裂紋,北側主橋人行道5根欄桿立柱根部出現斜裂縫。

市民擔憂

有市民擔憂這么多方向、位置、粗細相同的裂紋,擔心這不是普通的熱脹冷縮,而是結構上出現問題。

開裂原因

橋欄開裂的一個原因是橋台沉陷,河西屬於軟土地基,橋頭填土層沉降拉裂了欄桿,而橋主體是嵌岩樁,沉降較小。另一個原因則是橋體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與橋欄花崗岩石材的收縮變形係數不一樣,他和市政工程質檢站都認為,橋樑欄桿設定不夠合理,變形不協調是引起根部斷裂的主要原因。

在人為管理方面,施工單位在欄桿施工過程中未按相關規定要求施工;監理單位未認真履行監理職責,把關不嚴;設計單位對橋樑欄桿設計考慮不細、深度不足;相關管理單位在建設、驗收過程中管理不嚴。 不過,經現場檢查,橋樑主體結構完好,無安全隱患,目前運行正常。

有專家表示開裂問題完全可以避免,如沉降可以採用樁基打深、預先加壓等辦法來解決,收縮變形係數不一致則可以在裝配橋欄時預留合理的縫隙來避免。

施工單位處理

膠水糊橋膠水糊橋

發現裂縫以後,施工單位曾經用膠水想把裂縫“糊”起來,結果這種做法遭致了市民的反感。
經過專家現場勘察,確定橋樑裂縫是因為橋面和橋下採用不同材質,熱脹冷縮力差不同而產生的,但沒有威脅到橋樑本身的安全。
南京市政設計院高級工程師曹明旭:主梁的結構和這個石材,在變形中協調的不是太好,對主體結構應該不會有安全的威脅。

質檢站負責人表示,這么做很荒唐,因為膠粘根本無法保證欄桿的強度和安全,純屬“糊鬼”。

道歉

南京市建委目前已緊急出台漢中門大橋整改意見,並對施工單位擅自採用膠結材料封閉裂縫,在社會造成不良影響表示道歉。此外,南京市建委表示將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絕不護短

12月14日,南京市建委副主任鄒建平代表南京市建委,就漢中門大橋改造工程欄桿立柱開裂質量問題進行了通報。據鄒副主任稱,造成欄桿開裂主要是部分欄桿立柱根部開裂和西北側引道橋台部位欄桿脫榫造成的。目前他們已經對欄桿進行處理,下個月底完成修復,整個工程需要花費50萬元,不過這筆費用將由各個責任人來承擔,政府明確表示不出一分錢。

據了解,南京市建委和市政公用局已經對此事展開立案調查。具體由南京政府質量監督部門牽頭,建委相關處室、監察部門參與,成立質量問題調查組,按照法定程式對此質量問題進行進一步調查,在此基礎上,按照《建築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責任單位及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屆時,相關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告。

懲處

責任單位被記“不良信用記錄”
南京市建委表示,除了修復以外,還將對相關責任單位進行全市公開通報批評,並記入企業不良信用記錄;由市政質量監督部門牽頭,建委相關處室、監察部門參加,成立質量問題調查組,按法定程式對此質量問題進行進一步調查,在此基礎上,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責任單位及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在發現問題後,施工單位非但沒有整改,而是用了建築膠進行封堵,這個老百姓不同意,主管部門也不答應,將嚴肅處理。”鄒建平說。
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安全監督站副站長郭蘇傑表示,下周起將對全市的石材橋樑欄桿進行普查,以防出現類似漢中門橋的裂縫問題。

媒體評論

大河網 :剛竣工才一年的大橋出現諸多明顯的施工質量問題,究其根本恐怕與一些個施工商良心出了問題(裂縫)脫不了干係,這些人往往見錢眼開,見利忘義,唯利是圖,偷工減料,把圖百年大計當成謀一己私利!而且金錢浮躁之下,甚至一些監管者與之沆瀣一氣,半睜半閉,導致十分年輕的大橋不僅渾身“傷痕累累”,而且潛伏隱患堪稱 “問題多多”!

光明觀察網:“橋粘粘”高分低能羞煞誰——在行將告別09年的時候,“樓粘粘”以無可匹敵的人氣指數搭上了過去一年“豆腐渣”新生名詞的末班車。施工方的雷人行為,著實讓“橋粘粘”“火”了一把,但毋庸置疑的是,真正讓“橋粘粘”紅得發紫、繼續紅透大江南北的莫不是它的建築質量及與之不對稱的所得榮譽。 其實,決定一個建築是否優秀、質量是否好壞,並非“獎項”、也非專家,而是民眾的口碑與時間的大浪淘沙。經不過歷史的考驗,即便大橋再精美、造價再昂貴,在百姓心中也只是“豆腐渣”。這種“低能”是用再高的分、再多的獎項也掩飾不了。而漢江門大橋就是這樣的例子。 質量的低劣與獎項的“肯定”,“橋粘粘”為社會上演了一出鬧劇。在鬧劇的背後,我們不能光有憤慨,而無實際行動。倘若獎項的評定能夠實事求是,就不會有這樣的鬧劇;倘若工程的設計方、施工方能夠實事求是就不會產生“樓粘粘”。但是,光後悔是沒有用的。
現代快報:專家都認為這樣的石材雖然美觀,但施工難度大,責任心不強或者技術粗糙的話,容易造成裂縫。那么,在建設時到底是圖美觀呢還是重實用,是一道擺在建設者面前的問題。

獲獎信息

“橋粘粘”獲獎記:“2009年南京市市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二等獎”

讓人更加想不到的是,漢中門大橋改造工程,幾個月前竟然還獲得了“2009年南京市市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記者在“中國南京”及南京市建委的網站上看到2009年6月公布的獲獎名單,漢中門大橋改造工程獲得了該獎項的二等獎。

對此,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不太清楚,將詢問負責評獎的部門,如果確有其事,也會進行調查。 

獲設計二等獎
南京市建設委員會的官方網站在今年5月15日刊登了《關於組織二○○九年度南京市市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評選活動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稱,為加強市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評選活動的組織領導,成立由市建委、市勘察設計協會、各評審專家組成的評選委員會及評審會辦公室。評審會下設城市與工程勘察、城市建設工程設計、建築(含地下建築)及住宅設計(含住宅小區設計)三個專業評審組,辦公室設在南京市勘察設計行業協會。2009年6月2日至3日南京市建設委員會組織進行了評選,經專家委員會評選後推薦一等獎22項,二等獎28項,三等獎28項。其中,漢中門大橋改造工程設計榮獲二等獎,獲獎單位是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獲獎評論

“橋粘粘”這座橋按理說是不應該有安全隱患的,因為半年前它剛剛獲得2009年度南京市市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二等獎。可是人家偏偏造好沒多久就開裂了。而且一開裂就是55處。敢情對才得了二等獎有意見。其實它不該有意見的,評選是嚴肅的、公正的,參與此次評選的項目共有100多個,每個項目都繳了800元的報名費,其中有78個獲獎,把你安排到2等行列已經不錯了。何況,嚴格來說,該橋竣工還不到一年,是沒有參加評選的資格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