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樹名]

樟樹[樹名]

樟樹,又稱香樟樹,別名:香樟、樟木、瑤人柴、栳樟、臭樟、烏樟;拉丁文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屬樟科、屬常綠大喬木,高達10米—55米左右,直徑可達3米,樹冠廣卵形;樹冠廣展,枝葉茂密,氣勢雄偉,四季常青,是我國南方城市優良的綠化樹、行道樹及庭蔭樹。 樟樹喜光,幼苗幼樹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怕冷,冬季最低溫度不得低於0度,低於0度會遭凍害,低於零下5—8度,會凍傷死亡。 樟樹在深厚肥沃濕潤的酸性或中性黃壤、紅壤中生長良好,不耐乾旱瘠薄和鹽鹼土,萌芽力強,耐修剪。抗二氧化硫、臭氧、煙塵污染能力強,能吸收多種有毒氣體。 樟樹主要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區域,以江西、浙江、台灣、廣東、福建等南方地區最多。多生於低山的向陽山坡、丘陵、谷地,垂直分布多在海拔500~600m以下,台灣中北部海拔1800m高山有樟樹天然林。以1500m以下生長最旺盛,是我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重要樹種。 樟樹全體均有樟腦香氣,可提制樟腦和提取樟油。木材堅硬美觀,宜制家具、箱子。

形態特徵

樟樹[樹名] 樟樹[樹名]

樟樹為常綠大喬木,高達10米—55米左右,胸徑30-80厘米;樹皮灰褐色。枝條圓柱形,紫褐色,無毛,嫩時多少具稜角。芽小,卵圓形,芽鱗疏被絹毛。葉互生,卵圓形或橢圓狀卵圓形,長8-17厘米,寬3-10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銳尖、寬楔形至圓形,堅紙質,上面光亮,幼時有極細的微柔毛,老時變無毛,下面蒼白,極密被絹狀微柔毛,中脈在上面平坦下面凸起,側脈每邊4-6條,最基部的一對近對生,其餘的均為互生,斜升,兩面近明顯,側脈脈腋在下面有明顯的腺窩,上面相應處明顯呈泡狀隆起,橫脈及細脈網狀,兩面不明顯,葉柄長2-3厘米,腹凹背凸,略被微柔毛。圓錐花序在幼枝上腋生或側生,同時亦有近側生,有時基部具苞葉,長(5) 10-15厘米,多分枝,分枝兩歧狀,具稜角,總梗圓柱形,長4-6厘米,與各級序軸均無毛。花綠白色,長約2.5毫米,花梗絲狀,長2-4毫米,被絹狀微柔毛。花被筒倒錐形,外面近無毛,花被裂片6,卵圓形,長約1.2毫米,外面近無毛,內面被白色絹毛,反折,很快脫落。能育雄蕊9,第一、二輪雄蕊長約1毫米,花葯近圓形,花絲無腺體,第三輪雄蕊稍長,花絲近基部有一對腎形大腺體。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輪,心形,近無柄,長約0.5毫米。子房卵珠形,長約1.2毫米,無毛,花柱長1毫米,柱頭頭狀。果球形,直徑7-8毫米,綠色,無毛;果托淺杯狀,頂端寬6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地理分布

樟樹 樟樹

樟樹主要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區域,以江西、浙江、台灣、廣東、福建、湖南等南方地區最多。多生於低山的向陽山坡、丘陵、谷地,垂直分布多在海拔500~600m以下,台灣中北部海拔1800m高山有樟樹天然林。以1500m以下生長最旺盛,是我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重要樹種。

生長習性

樟樹喜光,幼苗幼樹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怕冷,冬季最低溫度不得低於0度,低於0度會遭凍害,低於零下5—8度,會凍傷死亡。

樟樹在深厚肥沃濕潤的酸性或中性黃壤、紅壤中生長良好,不耐乾旱瘠薄和鹽鹼土,萌芽力強,耐修剪。抗二氧化硫、臭氧、煙塵污染能力強,能吸收多種有毒氣體。

樟樹主要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區域,以江西、浙江、台灣、廣東、福建等南方地區最多。多生於低山的向陽山坡、丘陵、谷地,垂直分布多在海拔500~600m以下,台灣中北部海拔1800m高山有樟樹天然林。以1500m以下生長最旺盛,是我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重要樹種。

樟樹 樟樹

栽培技術

香樟適應海拔高度:1800m以下

光照反應:喜光 。

環境要求:喜溫暖、怕寒冷

對特殊土壤條件的適應能力:不耐瘠薄, 耐鹽鹼 。

地形條件:丘陵、盆谷、山地。

土壤類型:黃壤土、紅壤土。

樹種分布區:浙江 、福建 、江西 、台灣 、湖北 、湖南 、廣東 、雲南、廣西、四川。

花期:第一次4月~ 5月,初夏開花,黃綠色,圓錐花序 。

果期:第一次8月~ 11月 。

樹高:10米—55米左右

樹高年生長量:100cm 。

胸徑年生長量:2.40cm 。

繁殖方法:種子繁殖、扦插繁殖。

市樹校樹

樟樹亦是浙江省杭州市、寧波市、金華市;江蘇省無錫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上饒市 、景德鎮市、樟樹市;安徽省馬鞍山市、安慶市;湖南省長沙市;湖北省鄂州市;四川省綿陽市、宜賓市、自貢市;貴州省貴陽市等城市的市樹;西南大學校樹。

樟樹 樟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