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盤名校

樓盤名校

樓盤名校,是由房地產開發商與一些知名中國小在新建樓盤聯合開辦的分校,多屬於民辦學校。這樣的模式是以名校之名吸引想讓孩子上名校的學生家長,將普通住宅變為高價學區房,而這些名校也可以從中賺取冠名費和高價學費,從而實現開發商和學校在經濟利益上雙贏,而買了學區房的學生進的是偽名校,甚至花了錢還進不了這些所謂名校。

現象

樓盤名校樓盤名校
知名中國小的入學名額是“稀缺資源”,多少人擠破腦袋都得不到。但一些樓盤銷售員卻告訴你一條捷徑:買房,就可以就讀名校在小區里開設的分校。近些年,這種“樓盤名校”在不少城市火起來。然而,許多人為讓子女讀名校而購買高價房,隨後卻發現,此名校非彼名校。

模式

這類學校是由開發商建設並與知名中國小聯合興辦的分校區,教育部門在學籍劃片時會將小區划進去,有利於業主就近入學,所以成為許多購房者買房時的重點考慮對象。

2013年,這家武漢萬科金色城市開發商與武漢市洪山區政府投資3000萬元,引進華師附小建設華師附屬金色城市國小。同樣的模式還引進了武漢市育才幼稚園建立分園。買房時,銷售人員向住戶承諾,幼稚園和國小是小區建的,可以保證業主子女就讀。但是,2015年秋兩所學校卻招生“吃緊”,業主需要搖號來爭取少量名額。對此,開發商代表潘見說,小區是按照規劃要求配建的幼稚園,建成後移交教育部門管理。“我們只是說業主有就讀的資格,並沒有說一定能就讀。”

與華師附小一樣,武漢許多知名中國小都與開發商合作,開設了新校區或分校。武漢一所讓許多家長趨之若鶩的名校,近年來跨區域合辦了4個分校——2000年,在寶安花園小區創立了武昌實驗寄宿國小,2006年,在美林青城小區旁設立了武昌實驗第二寄宿國小,2014年又在復地東湖小區設立了新校區。其中一所分校擁有五六棟新蓋的教學樓。學校2015年計畫招生150人,小區業主可以優先入學,剩下名額再對其他學生就近開放。

效益

開發商

樓盤名校樓盤名校
“樓盤名校”模式在一些城市相當普遍。有名校的樓盤,其“學區房”就算高價,也不愁賣。武漢市百瑞景小區就是這種模式的受益者。2011年,百瑞景對外宣傳,名校武漢國小將在此建立新校區,“購精裝小戶即可入讀武漢國小”。訊息傳出後,購房成交量明顯增加,曾出現過數百人徹夜排隊購房的情景。

不僅銷量,價格也隨之攀高。2011年在此買房的武漢市民高先生說,他買的一期精裝房每平方米單價1.1萬元,比當時周邊類似商品房貴1000-2000元。據此計算,百瑞景小區總住宅建築面積96萬平方米,相比同地段樓盤,增加了一筆可觀的銷售收入。

學校

對學校而言,這也不是“賠本賺吆喝”的買賣。首先是不菲的“冠名費”。洪山區教育局一位負責人表示,通過開設金色城市國小,這家開發商每年支付給華師附小兩三百萬元。

其次是高昂的學費收入。一位家長說,他孩子就讀武漢國小百瑞景校區,每年學費在8000元左右,比公立國小高數倍。調查發現,武漢大多數分校都是這一價格水平,而許多公立學校各種費用加起來不到千元。

此外,名校自身也有校區擴容的需要。武漢一位資深國小教師說,多數中國小都位於中心城區,由於歷史原因,校區面積狹小,特別是知名學校更面臨此類困擾。地產業內人士稱,房地產開發商引入名校資源,通行的辦法是捐校舍。

影響

1、業主花了大價錢進偽名校

在利益驅動下,越來越多的開發商看到這一增加銷量提升價格的“招數”,紛紛與知名國小合作建設分校。在熱火朝天的“聯合共建”背後,捆綁的是商家與學校兩家的經濟利益。

武漢國小百瑞景校區,對外名稱是武漢第一寄宿學校,其實是武漢國小參與建設的民辦學校。儘管與武漢國小是相同的教學管理模式,但家長告訴記者,兩校師資並不完全一樣。

類似的情況是,華師附小在多個樓盤都開設了分校,有的是民辦性質,也有的是公辦性質。華師附小向分校輸出相同的教學管理模式並委派核心管理人員,但師資則是從社會上招聘。

2、“樓盤名校”入學名額不能滿足需求。

為了短期利益,一些開發商開設分校的規模並不大,只能解決有限的就讀人數。剛開始時,這種矛盾並未凸顯,開發商借名校之名迅速高價賣房,但大部分業主入住後,名額不足、分布不均的矛盾開始暴露,而樓盤已售罄。

不少大型小區都面臨著適齡兒童人數超過學校招生規模的問題。除了金色城市小區,百瑞景小區的銷售人員也表示,樓盤共六期,後幾期的業主就遭遇了招生名額限制。

建議

武漢金衛律師事務所主任宮步坦認為,規劃部門應在審批階段嚴格把關,對於建設國小幼稚園規模偏小的樓盤,應要求開發商建設相應體量的學校。並增加學前及中國小校教育用地的規劃設計;同時,教育部門要抑制中國小與房企合作開設分校的衝動,對社會辦學規模、教學管理等進行監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