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氏狗肉

樊氏狗肉

樊氏狗肉,亦名黿汁狗肉,俗名沛縣狗肉。煮好上市的狗肉呈棕紅色,色澤鮮亮,氣味濃香,味道鮮美,入口韌而不挺,爛而不膩,既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又有助消化的藥用功能。樊噲於是心生一計,提前把狗肉煮好,四更天撈出,用擔子挑著,乘船過泗水到河東夏陽(今山東省微山縣夏鎮)去賣。主意一定,就背著劉邦,帶著打狗套索到泗水河邊呼喚:“老黿,劉邦叫你馱他過河。劉邦知道樊 噲殺了才能黿,認為他太不夠朋友,做了泗水亭長後,藉故把樊 噲的屠刀沒收了。

樊氏狗肉介紹

樊氏狗肉樊氏狗肉

沛縣狗肉和外地的相比,有著獨具一格的色、香、味,歷代名人,如北周庾信、南宋文天祥、明武宗朱厚燳等過沛,皆以品嘗“狗肉佐美酒”為樂事。

秦末沛邑城郊的烏龍潭邊,住著一個少年名叫樊噲,以屠狗為業。他用烏龍潭的水沖洗狗肉,再用潭邊的井水去煮,狗肉味道異常鮮美,當時就頗負盛名。不久,劉邦從豐鄉中陽里村流落到沛邑城,結識了樊噲。劉邦初來乍到,沒有正業,除結交邑令衙門的吏役喝酒閒聊外,也常幫樊噲屠狗、曬狗皮、燒火著肉。

有關故事

樊噲每天晚上將狗肉著到一定火候,邊燜在鍋里,第二天一早撈出,到市上擺攤叫賣。劉邦早年是一名酒徒,喜食狗肉佐飲,但苦於囊中羞澀,往往先到酒店向掌柜的賒一碗酒,然後到樊噲的肉攤上要些狗肉下酒。顧客隨後相繼而來,樊噲的狗肉便很快銷售一空。

劉邦天天來吃狗肉,從來不負分文,天長日久,樊噲便感到不快,但二人是好友,又不好說出有傷情面的話來。樊噲於是心生一計,提前把狗肉煮好,四更天撈出,用擔子挑著,乘船過泗水到河東夏陽(今山東省微山縣夏鎮)去賣。

劉邦來到市上,東尋西找,不見樊噲的蹤影。仔細打聽,才知道樊噲的去向,便匆匆尋蹤追來。到了泗水河邊,不見樊噲,卻見河寬、水深、流急,一時又無船渡河,劉邦心急如油煎火撩,便在河邊搓腳擰手東張西望起來。忽然他看見一隻比簸箕還大的老黿向岸邊游來,劉邦很感驚奇,就戲呼到:“老黿,你能馱我過河嗎?”老黿點頭翹足,隨即將身子靠岸,劉邦拔腿跳上黿背,竟安安穩穩的過了河。

劉邦來到夏陽鎮上,看見樊噲正滿頭大汗地叫賣狗肉,走近攤前一看,狗肉還原封未動呢。劉邦抓起狗肉就吃,頓時顧客蜂擁而至,你稱我買,不一會一挑子狗肉賣個精光。樊噲心裡很感奇怪。

後來,樊噲得知是老黿天天馱劉邦過河,心裡想,如把那隻老黿捉來釘子殺掉,豈不頂得幾條大狗?主意一定,就背著劉邦,帶著打狗套索到泗水河邊呼喚:“老黿,劉邦叫你馱他過河。”老堍游到岸邊,樊噲冷不防將打狗繩索緊緊套住老黿的脖子,用力拉上岸來,拖回了家。樊噲將老黿宰掉與狗肉放在一個鍋里煮,不料煮熟的狗肉濃香撲鼻,更鮮更美。以後,樊 噲就用黿汁湯煮狗肉,味道竟然鮮美異常,樊 噲的 黿汁狗肉因而名聞全邑。劉邦知道樊 噲殺了才能黿,認為他太不夠朋友,做了泗水亭長後,藉故把樊 噲的屠刀沒收了。樊噲賣肉無刀,只好用手撕碎狗肉去賣,說也怪,用手撕的狗肉反而別具一番風味。所以直到現在, 沛縣狗肉還是採用當初樊 噲老黿湯煮肉的做法,賣肉也還保留著不用刀切用手撕的老習慣。這就是 沛縣狗肉為什麼稱樊氏狗肉、 黿汁狗肉的來歷。

原料

健壯活狗1條(約25千克),優質 野生甲魚1000克,上好香辣料,各種調料適量。

製法

1、選健壯,7月齡2500克的狗,致昏、放血、剝皮、開膛、修整胴體,沖淨備用。

2、選1000克左右活甲魚一個,斷頭放血,沸水燙3分鐘,去內臟,洗淨。將狗肉分成4大塊,反覆洗刷,放入 老湯中,添加清水,大火燒沸,加入甲魚及各種上好香辛料,1小時後下少許硝精排去污物,放精鹽,不斷翻動,1小時後熄火,蓋鍋燜燉4小時後撈出、晾涼,或淋上少許麻油,拆骨包裝或直接上市銷售。

特點

味道鮮美,鹹淡適中,香氣濃郁持久,肉質鬆散,熟爛不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