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至縣大佛中學

樂至縣大佛中學,屬教育機構,該學校的類型:中學。在校學生1300餘人,26個教學班級。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樂至縣大佛中學是樂至縣教育局直屬的“省合格高完中”、“資陽市校風示範學校”,是我縣目前唯一擁有普高招生資格的農村高完中。大佛中學占地36畝,坐落於大佛鎮友誼路南段烏龍岡山麓,遠離鬧市,環境幽雅,文化氛圍濃郁,是學子們求學的淨土。學校現有教職工112人,在校學生1300餘人,26個教學班級,其中國中15個班,高中11個班。近年來,學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以師生髮展為本,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辦學思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行課程改革,強化過程管理,教育教學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成為樂至縣老區中學中發展最快的學校。

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 求新思變 與時俱進

辦學思路

學校――突出特色 創市示範性高中
教師――突出特點 樹良師益友形象
學生――突出特長 做社會有用之人

育人目標

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

學校歷史

大佛中學始建於一九七0年八月,當初稱為“大佛高中部”,僅有3.2畝地,5間小青瓦房,十分簡陋。學校自1971年春季開始招收高中新生,1972年同期又開始增收國中新生。1997年為普及國中教育,暫停高中招生。為推進樂至教育的發展,為西部大開發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應學生、家長、社會和全體教職工的要求,大佛中學於2002年9月恢復高中招生。大佛中學曾先後舉辦了35屆高中,39屆國中,培養合格高國中畢業生2萬餘名。學校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在樂至擁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和極佳的社會口碑,是樂至縣鄉鎮高中的一個視窗。

辦學設施

大佛中學占地面積36畝,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正在修建一個標準的運動場和一個能容納1200人就餐的學生大食堂。學校硬體設施齊備配有:學生公寓5幢,標準寢室214間,床位2500個,每間寢室均裝有兩台排氣扇,多個壁櫃,每個宿舍都安裝了“校訊通”;教室37間,均裝有3-5把吊扇,配備有34英寸的大彩電,高保真音響和網路終端設備;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語音室、音樂室、圖書室、多媒體教室。建成了多媒體雙向教學系統;建設了8兆寬頻數位化校園網路,教學辦公實現了自動化、信息化,全面實現了“班班通”、“室室通”“家家通”。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現代技術教學,課堂活躍,富有情趣;學生收看新聞,上網查閱學習資料十分方便。完備的硬體為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提供了舒適的空間。

辦學特色

學校以文明的校風、嚴謹的教風、濃郁的學風和科學的管理服務於社會、家長和學生。學校採用“封閉+制度+人文”的管理模式,在加強人文教育的同時,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學校採用“合格+創新+特長”的辦學模式,逐步形成了以“面向全體,分層教學,培優補差,人人成才”為主要特色的教學模式, 在全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特在高中階段開設音、體、美特長班,為同學們專業特長的發揮提供平台,讓進入我校的學生人人成器,個個有特長。

師資隊伍

我校現有教職工112人,其中研修生12人,本科生76人,高級教師21人,一級教師42人。省級骨幹教師1人,市知名教師2人,市學科帶頭人4人,市骨幹教師5人。學校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務實創新的優秀教師隊伍。他們敬業勤奮,孜孜追求,用他們的赤誠愛心和辛勤汗水培育桃李滿天下,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大佛中學全體教職工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加強教育科研,走“科研助教、科研興校”之路。我校英語組市級重點課題《農村中學英語教學發展性評價研究》,2009年10月獲得“省教育廳教育科研三等獎”,2010年3月獲“省政府三等獎”,微型課題研究更是如火如荼、蔚然成風。勤勞熱情的佛中教師正以淵博的學識、高度的責任心、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穩步提升大佛中學的教育教學質量。

辦學成績

四十年來,大佛中學全體教職工秉承帥鄉傳統,辛勤耕耘、積極進取,勇創佳績。學校在支部、行政的正確領導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進一步明確辦學目標,多角度、多層之、全方位地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斷完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教育教學深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好評。自恢復高中招生以來,我校在歷屆的高中教育教學中,成績顯著,多次獲得市縣獎勵,得到了社會和學生家長的好評,為高一級學校培養了優秀人才。我校2005-2010連續6年硬上本科大學的人數居全縣八大老區中學“第一”,創造了我縣農村普通高中後來居上的佳績,連續6年被縣教育局評為“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估一等獎”。其中08年、10年在同類學校中被市教育局表彰為教育教學質量“優秀獎”,特別是高中10級理科語文、數學、綜合科獲全市同類學校第一名,英語獲第二名。
學校曾先後被上級授予:“省合格高完中”、“全國圖書館建設先進集體”、“省政府教育科研三等獎”、“市校風示範校”、“市文明單位”、“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教學示範校”、“市教師職業技能示範校”、“縣視窗示範校”、“縣科研示範校”、“縣文明學校”。

未來展望

進一步擴大辦學規模,擴大校園面積,努力爭創“市級示範性高中”,全力打造農村高完中品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