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尺度

構造尺度,地震術語,按地質構造空間範圍大小所劃分的級別。一般分為大、小、微等的尺度級別。在同一構造作用中形成的不同尺度的構造雖具成因上的聯繫性,但並不能等同。

簡介

按地質構造空間範圍大小所劃分的級別。一般分為大、小、微等的尺度級別。大尺度構造是遠遠超出露頭範圍的區域性構造和板塊構造;小尺度構造是在露頭範圍或手標本上能觀察到整體形態的小型構造;微尺度構造指在光學顯微鏡下才能認識的礦物之間或礦物晶粒內部表現出的顯微構造和電鏡下才能觀察到的超顯微構造。小尺度的構造是觀察研究地質構造的基礎,通過小型構造的觀察、對比與綜合分析才能獲得大尺度構造(如區域構造)的整體概念,微尺度構造的研究則是小型構造研究的深化。

由於任何一次構造運動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所產生的地質構造都是由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構造組成的,因此,為了揭示地質構造的發育規律,常常在側重於某種尺度構造研究的同時,還要綜合研究其他各種尺度的構造。應該指出,在同一構造作用中形成的不同尺度的構造雖具成因上的聯繫性,但並不能等同。尺度越小則構造成因的因素可能越單一,越大則因素越多;尺度越小的構造常可被後繼的構造作用改造破壞,甚至趨於消失,而越大則多被改造或疊加而不消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