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成區

榮成區

榮成區,是山東省威海市擬設的市轄區。

歷史沿革

西漢,始置不夜縣,屬東萊郡。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先後兩次來榮築橋立祠,觀海祀日,漢武帝也曾前來拜日主。

清朝,雍正13年(1735年),雍正帝欽賜嘉名榮成,隸屬於山東省登州府。1914年,隸屬山東省膠東道。1925年改屬東海道。1928年廢道制,直隸山東省政府。1934年屬山東省魯東區。1936年屬山東省第七行政區。1940年隸屬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東省膠東區東海專區。

1950年6月屬山東省文登專區。

1956年文登、萊陽專區合併,隸屬萊陽專區。

1958年改屬煙臺專區。

1967年2月改屬煙臺地區。

1983年11月屬煙臺市。

1987年10月改屬威海市。

1988年12月10日撤縣設市,仍屬威海市管轄。

2018年7月,為適應沿海城鎮帶空間布局最佳化和治理能力提升需要,山東將最佳化行政層級和行政區劃設定。規劃提出,支持撤銷威海榮成市等縣(市)撤縣(市)設區。

行政區劃

2005年1月5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石島鎮、寧津鎮,設立港灣、斥山、東山、王連、桃園和寧津6個街道辦事處。根據省政府批覆的撤鎮設辦事處的意見及山東榮成經濟開發區行政區劃和管理體制改革意見,2006年6月10日,榮成經濟開發區行政區劃和管理體制改革大會在成山集團禮堂舉行,山東榮成經濟開發區揭牌成立(保留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更名山東榮成經濟開發區)。2011年12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崖頭鎮,設立崖頭、尋山、嶗山、城西四個街道辦事處。至目前,全市轄三區、12鎮、10個街道,825個行政村、120個居委會,67.5萬人,面積1526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據1990年《榮成市土地資源調查報告》,全市土地總面積1674.7平方公里。按開發利用類型分:耕地占40.01%;園地占8.77%;林地占15.03%;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占86.4%;交通用地占3.36%;水域占10.24%;未利用土地占13.95%。榮成市土地總利用率達84.07%。耕地後備資源貧乏,除田坎尚未充分利用外,其他可開發利用的土地不足2萬畝。

水資源

由於受降水、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全市水資源的時空分布極不均勻。水資源總量根據1991年《榮成市城市供水水資源規劃研究》記載,全市年均水資源總量4.74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627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4,畝均占有水資源總量510立方米,亦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4。其中:地表水全市年均地表水資源量4.47億立方米。全市只有鮑村水文站觀測徑流,年平均徑流深286.2毫米。其特點與大氣降水特點一致。地下水全市年均地下水資源量為1.35億立方米,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

礦產資源

花崗石花崗岩礦是榮成的優勢礦產,資源豐富,材質優良。品種有“石島紅”、“榮成黑”、“青石花”、“白石花”、“櫻花紅”、“紅白青石花”等。“石島紅”產於中生代印支期寧津所超單元和燕山晚期槎山超單元。寧津所超單元分布於石島、東山、寧津所一帶,出露面積110平方公里,主要岩性為中細粒-中粗粒正長岩, 呈棕紅色,遠景資源量22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6.6億立方米;槎山超單元分布於人和槎山、 龍鬚島一帶,出露面積約90平方公里,主要岩性為細粒-粗粒正長花崗岩,呈肉紅色,遠景資源量26.4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7.8億立方米。石英砂礦資源豐富,共有礦床14處,主要分布於榮成旭口-仙人橋、榮成灣砂灘、城東砂灘、寧津所砂灘。遠景儲量12506萬噸,開採儲量7504萬噸。旭口-仙人橋石英砂質量較好,可做玻璃矽質原料,是山東省最大的石英砂礦,主要為建築用砂。此外,榮成還分布著銀礦、鉬礦中型鉬礦床、鉛鋅礦、銅礦、金礦、鐵礦、磷礦等。

水產資源

榮成海岸屬基岩港灣型,地貌、底質類型複雜。沿海岸線蜿蜒曲折,岬灣相連,岩礁星布,淺海灘涂面積廣闊,臨近煙威、石島、連青石漁場,是多種魚蝦洄游的必經之路,水產資源十分豐富,已發現的淺海和灘涂生物394種,主要經濟生物近百種,其中牙鮃魚、鱸魚、對蝦、鷹爪蝦、黃花魚、帶魚、鮁魚、鯧魚、烏魚、鮑魚、海參、海膽、魁蚶、扇貝、牡蠣、海帶、裙帶菜等皆為遠近聞名的海珍品。

經濟

綜述

2017年,榮成區實現生產總值(GDP)116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1.2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515.3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553.8億元,增長9.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8.0:45.4:46.6調整為7.9:44.4:47.7。

2017年,榮成區實有市場主體54240戶,增長17.3%。其中新增市場主體1.1萬戶、註冊資本(金)281.7億元。

2017年,榮成區城鎮新增就業8035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7231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06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71%。

2017年,榮成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9%。第一產業投資下降11.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6.1%,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6.6%;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8%。一、二、三產業投資結構為0.4:76.2:23.4。

第一產業

2017年,榮成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含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94.0億元,增長3.6%;其中農業增加值14.9億元,增長2.4%;林業增加值0.3億元,增長6.2%;牧業增加值6.0億元,下降14.8%;漁業增加值70.0億元,增長6.1%;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2.8億元,增長8.9%。

2017年,榮成區糧食總產量達到19.0萬噸,下降14.4%。其中夏糧產量5.7萬噸,下降37.4%;花生總產量5.8萬噸,下降0.3%;果品總產量25.2萬噸,增長66.2%。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積1.7萬畝。全市奶牛存養量達到0.7萬頭。肉類總產量達到3.2 萬噸,下降12.6%;禽蛋產量達到3.5萬噸,下降16.5%。

2017年,榮成區水產品產量達到123.2萬噸,下降2.3%。漁業經濟總收入達到820.1億元,增長6.5%。水產養殖產量80.5萬噸,增長2.4%;產值144.1億元,增長2.5%。全市擁有專業遠洋漁船317艘,其中遠洋運輸船10艘,回運水產品24萬噸。

2017年,榮成區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221.8萬千瓦,擁有農用拖拉機99340台。其中,大中型7122台,聯合收割機2262台,小麥聯合收割機1458台,玉米聯合收割機804台。機耕面積3.3萬公頃,機收面積5.1萬公頃,機播面積5.3萬公頃,保護性耕作面積1.3萬公頃,免耕播種面積2.9萬公頃。

實施改造了350多項各類水利工程,農田灌溉能力繼續加強;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已達到5.318萬公頃,其中節水灌溉面積3.488萬公頃。全年各類水利工程總投入2億元,河道溝渠治理總長14公里。

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75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8家,省級25家,威海市級42家。現有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1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1417家。

第二產業

2017年,榮成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其中,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15.6%;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0.6%,重工業增加值增長7.7%,輕工業生產快於重工業2.9個百分點。在37個行業大類中,有22個行業實現增長,增幅較高的行業有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和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大中型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9.7%。

2017年,榮成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4.5%;利潤增長7.0%;利稅增長7.4%。全年發電10.8億千瓦時,下降5.8%。全年全社會用電量總計26.8億千瓦時,增長4.0%,其中工業用電量達13.9億千瓦時,增長5.0%。

2017年,榮成區共有83家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68.67億元,同比增長13.5%。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56.4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88.4萬平方米。

2017年,榮成區房地產開發投資59.3億元,增長23.9%。從房屋建設用途看,住宅投資53.3億元,增長31.9%,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89.9%;商業營業用房投資4.1億元,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6.9%。

第三產業

2017年,榮成區共引進國內項目69個,實際利用內資257.7億元,增長15.0%。

2017年,榮成區新批外資項目(含增資項目)33個,契約外資11.1億元,增長8.3%;實際利用外資7.6億元,下降24.6%。

2017年,榮成區實現進出口總額219.8億元,增長7.9%。其中:出口總額164.9億元,增長8.8%;進口總額54.9億元,增長5.2%。

2017年,榮成區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0.8億元,增長10.4%。其中:批發零售業367.7億元,占總額的91.7%,增長10.3%;住宿餐飲業33.1億元,占總額的8.3%,增長12.2%。

2017年,榮成區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530萬噸,增長3.0%;其中貨櫃吞吐量26.7萬標箱,下降23.0%。海運共完成客運量66萬人次,增長99.0%,旅客周轉量12990萬人公里,下降1.0%;完成貨運量653萬噸,下降1.0%,貨物周轉量108億噸公里,下降3.0%。市內高速公路40.4公里;青榮城鐵全年共傳送旅客119.6萬人次,增長33.4%。

2017年,榮成區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0億元,增長12.0%;全年電信業務主營業務收入5.2億元,增長2.0%。年末固定電話戶數8.2萬戶,下降7.9%;行動電話用戶98.4萬戶,增長1.7%;其中3G及4G用戶達到58.1萬戶,增長17.8%;網際網路戶數20.9萬戶,增長7.1%。

2017年,榮成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9億元,增長9.7%。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2.4億元,增長6.9%。全市教育、科學技術、社會保障與就業、醫療衛生四項重點支出共完成51.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50.3%,增長6.7%。

2017年,榮成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764.7億元,比年初增加72.4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451.3億元,比年初增加31.4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522.9億元,比年初增加57.7億元。

2017年,榮成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到24家,證券營業機構4家,小額貸款公司7家,民間融資機構5家,典當行4家,融資性擔保公司3家,創業投資機構1家。

2017年,榮成區保險分支機構增至34家,實現保費收入16.1億元,增長0.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0億元,增長0.9%;人身險保費收入11.1億元,增長0.8%。共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6.5億元,下降8.9%,其中財產險支付賠款和給付2.9億元,下降8.4%;人身險支付賠款和給付3.6億元,下降9.4%。

交通運輸

2017年,榮成區公共汽車運營線路105條,運營線路總長度 3082.7公里。公共汽車465輛,全年公共汽車客運總量 3732.7萬人次。全市出租汽車325輛,運送旅客546萬人次,運營里程5149萬公里。農村客運車輛行政村通達率均為99.9%。全市新增機動車1.8萬輛,其中新增小型汽車1.4萬輛,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0.1萬輛,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17.8萬輛。

社會事業

科教

截至2017年,榮成區獲批各類科技計畫項目6項,其中,省重點研發計畫項目1項,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5項,爭取無償資金1675萬元。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4項,獲省科學技術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獎1項。全市專利申請2404件,增長36.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958件,專利授權69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58件。

2017年,榮成區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台12個,威海市級創新平台12個;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1家,總數達到34家。全年技術貿易成交額達到4.91億元,增長了10.3%。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151.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36.58%。

2017年,榮成區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2個,其中省級以上13個;企業技術中心37個,其中國家級2個;工程研究中心2個;企業重點實驗室3個;工程實驗室13個,其中省級6個;省級院士工作站8個;博士後工作站4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7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中外合作研究中心3個;省級創新方法試點企業1個;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5個;工業設計中心4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

2017年,榮成區共爭創中國名牌產品4個,山東名牌產品82個,新增9個;山東省服務名牌25個,新增6個;威海市市長質量獎9個,新增1個;創建山東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5個;創建山東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龍頭骨幹企業10個;全市企事業單位主持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2項、國家標準50項、行業標準66項、地方標準20項、團體標準3項。

教育

截至2017年,榮成區有各級各類學校56所。其中,高校1所,在校生0.83萬人;高職院校2所,在校生0.82萬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0.8萬人;國中24所,在校生2萬人;國小21所,在校生2.5萬人;綜合教育實踐中心1所,年培訓量1.1萬人次;民辦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423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57人;幼稚園81所,在園幼兒1.5萬人。

文化

截至2017年,榮成區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處,公共圖書館1處,公共圖書館藏書總量60萬冊。博物館1處,電影公司1個,電影院6座,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 ,省級14處、 威海市級6處、 榮成市級25處;擁有1個國家級非遺項目、12個省級非遺項目、29個威海地級非遺項目、42個榮成級非遺項目。

體育

截至2017年,榮成區十三屆全運會我市三人,分獲男子20公里競走團體第一名、射箭女子團體第一名、男子1000米四人皮艇第一名。成功舉辦2017榮成濱海國際馬拉松、環櫻花湖全國腳踏車邀請賽、煙威地區高校輪滑比賽、山東省第三屆沿海騎行比賽。承辦2017全國青少年帆板錦標賽、山東省青少年公路腳踏車冠軍賽、山東省全民健身航空航天模型大賽,共吸引國內外友人1.12多萬人次前來參賽。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3000名,舉辦鎮村級體育惠民活動1800場。

衛生

截至2017年,榮成區擁有等級醫院20家,醫院和衛生院擁有床位5391張,衛生技術人員4441人;其中醫生1966人。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100%。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市人民醫院綜合病房樓投入使用,完成9處基層醫療機構國醫堂建設任務。免費為全市60周歲以上農村居民、65周歲以上城鎮居民和慢性病患者健康查體21.15萬人次。

城市建設

截至2017年,榮成區組織實施了道路、綠化、污水等30項基礎設施及公益設施工程,新建改造道路8條、29.7公里,活動土石281.5萬方,鋪設污水管網35公里,鋪設排水管網32公里,砌築涵洞1949米,安裝路燈1339基,新增改建綠化面積156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33.64萬平方米,完成了地下管線補測補繪及三維可視化系統更新;新啟動村莊改造9項、新建安置樓70.7萬平方米,新建商貿設施10.4萬平方米。改廁7.2萬戶,建設戶型污水處理設施105台。鋪設地下管網110.9公里,其中供熱管網60公里,供熱覆蓋率由82.7%提至84%。燃氣管網28.9公里,燃氣普及率由62.7%提至65.5%。污水管網22公里,新建10處鎮村級污水處理設施,污水日處理能力由21.5萬噸增至25.5萬噸。實施了“環衛設備升級”工程,全市垃圾收運實現了專用車輛與密閉容器的一體化對接,密閉化收運率、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年末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6.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6.5平方米。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榮成區總戶數241311戶,戶籍總人口為662125人。全市出生人口5703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71.02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即城鎮化率)為59.98%,比上年提高1.46個百分點。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3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1元,增長7.8%。

有25.4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有63.5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達到14.3萬人; 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達到10.5萬人;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投保人數達到28.1萬人。

共投入資金1258餘萬元,將4264名城鄉低保對象納入保障範圍;投入資金2874萬元,保障全市特困人員4194人,敬老院14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550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年3700元提高到385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標準為7000元,分散供養標準由每人每年4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4600元,2017年全市共有特困人員4194人,全年發放特困人員供養資金2874萬元。其中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2763人,發放供養金1281萬元;農村集中供養特困人員1431人,發放供養金1593萬元。今年我市共救助貧困大學生97名,發放救助金36.8萬元。低保教育救助城鄉困難家庭學生166名,發放救助金24.9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